讓審計風暴更猛烈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08日 11:44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郝洪 最近一周,國家審計署那份“新鮮感很強,完全揭露問題”的2002年審計報告成了財經新聞的焦點。有人評價說,這份報告在中國審計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其實,這里所說的“里程碑式的意義”并不單單局限于審計領域。對前進中的中國而言,這份在第一時間公布的、措辭坦率的審計報告,也可視為一個社會變革的分水嶺。 審計報告的及時公布強調了公民對公共資金和公共財產的權利。公民對公共資產的權利如何體現?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及時了解、掌握公共資產管理、營運的狀況。 此次,近8000字的審計報告披露了國務院去年的預算執行情況、兩家國有銀行2001年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12家中央國有骨干企業10年來的經營管理情況、中西部49個縣(市)今年來的財政收支狀況。 在新的5年規劃中,國家審計署還計劃建立起完善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力爭做到所有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外披露的內容外,全部對社會公告。 盡管,眼下公布的這些數字并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代管的所有公共資產的狀況,但是,其公開透明的處理方式,以及在這一行動中所顯露出的制度傾向,向外界表明了政府對于管理者的自我定位———政府對于公共資產的責任是管好、用好,保值、增值,它沒有任意支配公共資產的權力,卻時刻擔當著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義務。 有了這一意識,我們就可以換一種思路來處理社會經濟問題。比如眼下許多城市都熱衷提出“經營城市”的口號,替誰經營?城市經營的目標是什么?是為了少數人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理想,還是為了大多數普通市民的實際生存利益?這些問題都需要逐一厘清。 再比如,目前正熱的“國有資本退出”,哪些該退,哪些暫緩退出?退出的項目其過去的經營狀況如何?國有資產變現后的資金投向如何?也都必須有一個詳細的交代,而不是熱熱鬧鬧地搞幾個“重大工程轉讓簽字儀式”就可以交代過去了。 此次審計報告翻起了企業的舊賬,揭開了銀行問題貸款的“蓋子”,查出了地方財政擠占、挪用資金的丑聞,一系列腐敗案件浮出水面,反映了政府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過去,審計部門對國有企業、金融部門的審計監督并不少,但審計出來的問題多數是“內部控制”掉了。因為缺乏公開的監督,被審計的問題往往容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不了了之,審計監督缺乏實際的威懾力。而審計報告公開,將所查出的問題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將有助于對問題和案件的追蹤處理。 需要指出的是,審計報告的公開只是完成審計監督的第一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審計監督,還必須明確審計部門的獨立地位。目前隸屬于行政部門的審計系統究竟在對公共資產經營管理的審查監督上發揮多大作用,讓人懷疑。事實是,越是基層的單位,行政部門對審計部門的控制力就越強,而審計的監督作用就越弱。因此,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沒有被充分強調,沒有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的情況下,監督的效力就往往很難充分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