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速 地方政府發債有望解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07日 08:27 《財經時報》 | ||
《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可望近期形成報審稿上送國務院;改革方案將重新構架中國的資本進入與退出機制;為民間投資全面松綁,解除禁區;地方政府發債問題有望不再成為問題 本報記者李兆清 備受社會關注的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新近出現亮點。記者獲悉,相關改革方案正在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快擬定,如無意外,近期可形成報審稿,上送國務院。有專家估計,方案“有希望在年內出臺”。 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慧勇近日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對這一方案予以積極的評價。他說:“中國經濟的增長仍屬投資拉動型。按照正在制訂的《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的框架,20年內將為中國GDP貢獻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一年約為3000億元。” 據參加這一方案草擬的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一位處長指出,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將全社會資金引入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將市場機制運用到投資、融資、退出、建設、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從而形成全社會資源有效配置”。 據了解,與《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一起研究制訂的,還有《政府投資管理條例》。 退出機制:準入的前提 《財經時報》通過多個途徑獲知,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依據“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逐步建立投資主體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政府宏觀調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專家評價,此次投融資體制改革,是對政府經濟行為的根本調整。 目前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一個根本問題,是要對兩大關鍵機制——進入和退出進行再造。尤其對于創業投資者,如果沒有可行的資本退出方案,投資者不會將資金投入。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4年國家將繼續清理現行投資準入政策,在明確劃分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類政策時,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逐步建立適應民間投資需要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 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對企業投資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可望部分抵免企業所得稅;對個人的實業投資,則全額或部分抵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中國政府亦將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市場經濟中的運行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為民間投資松綁 今年初夏SARS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在對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實施減免稅費的同時,也批準了一些重大基建項目在年內開工建設。國務院還要求研究SARS過后的行業振興計劃。但是,“政策輸血”只能救一時之急,根本出路還在于實現自主性投資對經濟的拉動。 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一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中國現在不缺資金,關鍵是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而資源配置不合理,是目前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曾指出現行投融資體制的弊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最近也表示:“(制訂)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是國家發改委成立后轉變職能的一項重大任務。中國將進一步擴大企業——當然包括社會投資的自主權,進一步縮小政府投資的領域和范圍;而且要簡化審批程序,為社會投資,包括外商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 新組建的發改委、國資委都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列為一項重要工作。馬凱在5月末的全國投資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國家將對投資領域進行了分類界定,對于各類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非經營性項目,分別采取社會招商,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金以及政府投資等方式進行;真正實現政府由全面投資向重點投資的戰略性轉變,為社會資金的準入創造一個基本的體制環境。 發改委投資司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根據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創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將是一個重要方向,其核心應是收縮政府直接投資范圍,全面放開民間投資實業的領域限制。 這意味著,除了國家政策、法規限制開放的領域,今后,所有經營性領域將逐步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尤其是如水務、公交、燃氣、供電、環保、收費公路、供水、供氣、供熱、軌道交通,以及文教衛體等經營性基礎設施,經營性社會事業項目等,各種資本都有機會參與投資興建。 12萬億民間資本被閑置 最近十幾年來,中國的投融資體制一直處在調整和改革之中,但至今一直未能到位。隨著非公有制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大,激活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已是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今年6月8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奠基。這座大橋將對長江三角地區發展格局產生重要影響。記者更注意到這樣一個信息:大橋的建設資金中,民間資本占到了50.25%。民間資本參與基礎工程的建設且比例如此之大,被認為是探索投資體制改革的一個范例。 還有專家以北京為例指出,北京市民間投資總量2002年年底約900億元。而目前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仍然存在許多限制,一些壟斷和半壟斷行業的項目審批、資金優惠政策安排、項目設計施工、原材料供應、項目投運后的維護等,都向本系統的直屬企業傾斜;在電力、鐵路、公路、水利、交通、能源、郵政電信和市政設施等行業,不僅民營企業無法進入,其他行業的國有企業也難以進入。在交通運輸及郵電通信行業中,民間投資只占0.7%;電力、煤氣、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業中,民間投資只占3.2%。 即便在溫州這樣的民營經濟發達地區,民間資本至少有約1800億元依然在沉睡。有專家估計,中國目前至少有12萬億元民間資本被閑置。 地方政府加盟債市 《財經時報》獲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應是下一步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全面發展包括國債、金融債、公司債、市政債、抵押貸款債等在內的債券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目前,美國市政債券市場已經成為美國各州、縣政府以及下屬政府機構籌集公共事業所需資金的重要市場。在美國資本市場,所謂“市政債券”,指的是各州及州以下市政機構發行的長期債券。在中國,除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企業債幾乎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地方政府債迄今近乎為零。專家形容說,“重股輕債”使中國的證券市場變成了“跛腳的殘疾”。 央行票據近期在中國的債券市場上風生水起,正說明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已經不能適應中國宏觀經濟的要求。目前,政府決策層已形成共識:一個完備的債券市場可以有效降低金融系統的風險,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應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 在新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中,地方債券的出現將成為耀眼的亮點。專家介紹,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每年高達約5000億元。北京市為2008年奧運會的計劃投資已經達到3000億元,但2001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僅為450億元左右。 北京今年年初曾計劃發行“奧運債券”,并被寄予突破地方政府發債“禁區”的極高期望,但此計劃最終被《預算法》擋駕。中國1994年公布的《預算法》中明確規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問題的實質似乎并不在于是否該打破既有的法律限制,確立地方發債權;地方政府有無發債權,實質是地方政府是否應該獨立行使財產權。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慧勇一直倡導地方發債的發展。他認為:“地方發債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重大推動力,因為這可以有效解決就業問題。”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將考慮適當增加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