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想讓政府成為你的大客戶,很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01日 13:44 贏周刊 | ||
--民企老板談做“政府采購”生意的個中體會 贏周刊記者 陳萌 吳巖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老板,雖說是典型的中小企業,但由于產品主要以團體訂購為主,對政府采購于是分外熱衷——這類大項目一個單下來,差不多幾百萬的利潤就進了腰包 一位經營藥企的中小企業老板胡一虎談起政府采購也是諸多感慨,這個經營藥企的中小企業老板,可謂是見證了政府采購改革的點滴進程。 政府采購操作“簡單化” “現在在推行政府采購過程中,普遍出現了一種政府采購操作‘簡單化’的傾向。”吳巖說,“我們往往是做好了標書,卻一點都無法預料到結果到底是什么! 據吳巖介紹:定點采購本來是指政府采購主管部門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一定數量的供應商,購買單位在這些入圍的供應商范圍內,對零星、分散的需求進行自行采購。但不少地方將政府采購簡化為“定點采購”,一“定”了之,作為政府采購主要形式的公開集中招標在現實中實踐較少,嚴重違背了政府采購的原意。由于“定點”的存在,原本自由競爭的大市場,逐漸形成新的市場割據和壟斷,出現了價格高、網點少、服務差、買賣雙方私下串通等現象。 在《政府采購法》中,列舉有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尋價采購等幾種采購方式,并申明公開招標是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并未提及定點采購。 然而許多地方的政府采購機構負責人也頗有說辭:“定點采購主要是針對不便于集中采購的服務和商品,如汽車維修、汽車加油、辦公用紙等實施的一種次要的采購手段,是集中公開招標采購的一種補充。” 由于操作方便、省事,定點采購已被推廣到各類貨品采購,并呈現日益擴大化的勢頭,成為許多地方政府采購的主要手段。 根據記者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上獲取的消息: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規定計算機及外圍設備基本實行定點采購:凡采購金額在50萬元以下的,由采購單位在定點供應商中自行選擇品牌;而采購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由采購中心在中標的幾家定點供應商中進行小范圍的“談判采購”。對此吳巖坦言道:“對于許多未中標的供應商來說,50萬元這個‘限額線’太高了,即使超過這個金額的項目,采購單位為了增加選擇的主動性,也往往會分次進行定點采購! 招標采購亟待“棄暗投明” 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試點工作,從1999年9月到現在已實行兩年多全國絕大多數省、市、縣級醫療機構,迫于各種壓力,也輪番進行了主動或被動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活動。 但對于經營醫藥企業的胡一虎來說,每次參加招標采購,幾乎都是一肚子苦水無處傾吐。按照胡一虎的說法,中小企業在招標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六大問題: 1.政企不分,主體錯位。目前招標機構多是衛生行政部門親自出面組織,有的衛生行政部門與招標代理機構聯合組織招標,嚴重背離了藥品招標的指導原則。 2.巧立名目,亂收費用。醫藥工商企業參加投標,必須承擔3~5項費用。如:標書工本費、投標品種保證金、中介機構服務費、中介機構會員費等。 3.手續繁瑣,勞民傷財。首先是投標需提供的文件、材料繁多。其次,提供樣品,價值巨大。若投標品種、規格多或藥品金額大。第三,準備大量文字資料。招標機構對文字資料的印刷、紙張要求都很高。醫藥企業投標的每一品種每一個規格,需要準備20~30頁的紙質文件。一旦某項內容沒有提供,作為廢標,一切工作化為零,需從頭再做。這些繁瑣的程序和不必要的資料給企業帶來了沉重負擔和不應有的麻煩,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4.招標行為,缺乏公正。其中包括:不公平的標書條款。標書由衛生行政部門或醫療機構等招標方單方面制定,其中許多條款對醫藥工商企業有明顯的歧視,而醫藥工商企業只能被動接受這種不平等的條約。不公正的交易行為。有些省、市招標機構對一個品種選中3家企業同時中標,由這3家企業再分別去和醫院談進貨數量。醫院仍義無反顧地索要折扣、贊助費,哪家企業給得多,進哪家的貨,導致“陽光工程”的暗箱操作。不公開的評標過程。參與投標的企業在中標結果公布時,對落標品種不知情,一些報價高的同一商品仍能中標,暗箱操作時有發生。企業無法了解評標的依據,更不知道評標過程是否科學、合理。人為因素仍對評標結果起決定性作用。 5.競相壓價,后果嚴重。有些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參與競爭。不僅擾亂了市場,更引發國家計委對多數藥品大幅降價致使一些百姓常用藥斷檔脫銷,醫藥生產企業無力組織生產。 6.中標品種,一中就死。有的藥品中標后,醫院表面上購進藥品,醫生卻不開方,擱置一段時間再向廠方退貨。 “問題或許還是要慢慢解決,我們也體諒政府的難處。但對于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機不可失,時機錯過也就很難追回了,我們總不能大張旗鼓地向政府討什么公道吧?”胡一虎言語之中,還是有些無奈。 “定點”特權緣何被販賣? 馮純是做辦公用品的中小企業老板,談起政府采購也是頗多怨言。在馮的公司所在地廣州市黃花崗的科貿街,聚集了不少辦公用品供應商,他們都非常關注政府采購,把能成為“定點”供應商作為一年的最大目標。馮純介紹說:“我們沒有成為‘定點’,原先已有的一些政府機關客戶不得不中斷和我們的業務關系,今年的業務量肯定大大下降。而我們的競爭對手,比如廣州有家公司以前也是慘淡經營,今年7月成了‘定點’,業務一下子就上去了,是政府幫他們打敗了我們,這種圈地運動制造了新的不平等競爭。以復印紙為例,廣州有2000多家供應商,但政府定點采購只選擇了6家,這么龐大的市場就這樣被少數幾家壟斷了! 部分地區針對辦公用品實施的定點采購,連商品的類別也不區分,而是統一“定點”到一兩個公司去購買;由于采購商品種類繁多,業務忙不過來,一些中標公司就將定點供應的資格當作特權販賣。 馮純還向記者披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政府采購黑幕:有兩家中標公司(A公司與B公司)銷售商品時互相串通,共同抬價;由于忙不過來,A公司還將有些商品的采購轉手給其他未中標的公司做,發票仍由B家公司開,未中標的供應商要向A公司按銷售款的4%交付發票“轉讓費”,定點采購資格在這里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被販賣了。 馮純的觀點也是許多定點供應商的想法,他們反映說,監管不應只限于對賣方,也應規范采購單位的行為,否則他們連一般市場交易起碼的“待遇”都得不到,做一次生意常常要跑三趟,首先到采購單位拿合同,再就是到財務部門拿支票,最后還要送一份合同到政府采購機構。馮純就很是有些抱怨地說:“我們已經連續3年被選為定點供應商,辛苦卻賺不到錢。政府采購合同規定收貨后15天之內付款,但有些單位一拖就是半年,現在政府采購單位拖欠款項已達63萬元,占公司總未收款的90%以上,我們是家小企業,這樣遲早會被拖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