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委員會十二委員聚首:新政策的三大平衡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25日 10:2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平穩控制貨幣供應量 靈活調整存款準備金政策 防止打壓經濟增長勢頭 本報記者 孫銘 北京報道 6月20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舉行了2003年第2季度例會。會議由央行行長兼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周小川主持,包括國務院副秘書長尤權在內的12名新一屆委員悉數出席。 “會議討論了許多問題,包括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以及下一步應該采取的貨幣政策措施。”當天下午,剛剛走出會議室的李揚委員對本報記者說。 這次例會之所以引人矚目,不僅因為這是新一屆委員的首度集中,還在于央行貨幣政策正處在十字路口,下一步的走向甚為關鍵。 標準普爾公司在23日發布的報告中警告,中國銀行貸款的增長速度超出了經濟的增長速度,信貸市場面臨過熱的風險。一位接近央行的學者說,央行對此已有所警覺,力圖通過一套政策“組合拳”來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的趨勢。然而,如果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央行擔心國內剛出現的經濟快速增長苗頭將受到打壓,加之“非典”帶來的后遺癥,使央行對貨幣政策的調整更加謹小慎微。 據悉,在這次例會上,貨幣政策的走向引起了諸多爭論。會議最終形成的決議為:“既要保持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增長,又要維護經濟金融發展的良好勢頭”。 貨幣供應激增 “中國貨幣供應量擴張的速度,可以用極快來形容。”一直關注貨幣政策的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用“極快”這個詞一點也不過分。 據鐘偉觀察,今年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8.5%,超出了年初制訂的增長16%的計劃,而5月末的統計結果更是讓人吃驚——M2余額同比增長竟達20.2%,創出1997年8月以來的最高值。正常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加在一起,相當于M2的增幅。然而今年一季度,M2高出前者9.8個百分點,明顯偏高。 與此同時,流通中現金M0的增長速度也很快。鐘偉說,由于外匯占款持續增長,央行被動通過外匯占款的形式投放大量基礎貨幣,增加了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壓力。他預計,今年外匯儲備超過4000億美元已成定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物價開始走平,批發物價指數有加速上漲的趨勢,鋼鐵、石油、電力等原材料價格均有不小的漲幅。“引起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投資增長,中國投資增長太快了,去年的增長速度達到30%。”鐘偉說。理論上講,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必然要對宏觀經濟產生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也是學術界對我國可能出現膨脹擔憂的由來。 為使貨幣供應量保持平穩,央行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 首先,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收回商業銀行資金的流動性。由于央行持有的國債數量不足以進行大規模操作,今年4月7日,央行將政策性金融債列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此后,央行又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的形式回籠資金,至今已經回籠資金超過1000億元。6月24日,央行再次發行總量達300億元的票據,如果發行成功,央行票據的累計發行量將直逼2000億元。日前,央行還擬推出開放式回購,使回購被占壓的國債進一步流動起來,增加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 準備金“猛藥”? 其次,央行還準備祭出利器——動用存款準備金政策來控制貨幣供應量。 記者從央行貨幣政策司獲悉,央行將在需要的時候對存款準備金率做出調整。此次調整,不是統一上調或下調,而是根據不同的風險狀況,要求不同資本充足率的金融機構計提不同比例的準備金。 據悉,對于存款準備金政策的調整,這次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上并沒有對實施的方式、實施的時間給出具體建議。 在貨幣政策三大操作工具中,準備金政策威力最大,也是輕易不使用的法寶。李揚介紹,準備金政策是貨幣政策武器庫中的“巨斧”,它可以大規模改變銀行體系的頭寸。 但是,由于我國金融體系自身的特點,準備金政策這劑“猛藥”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李揚表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而近年來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也經常保持在6%的水平之上,兩者相加,商業銀行總的準備金率超過了12%。如此之高的準備金率,客觀上緩沖了貨幣政策的沖擊力,致使劑量相當大的貨幣政策操作,往往對商業銀行卻影響甚微。 另外,自從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度以來,我國中央銀行就對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存款支付利息,目前為年息1.89%。這一世界上少見的做法,一方面抬高了我國利率水平的底線,縮小了中央銀行利率政策操作的空間,另一方面扭曲了商業銀行對存款準備金的認識。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今貨幣政策操作要吸取2000年下半年的教訓。當時,國內經濟增長勢頭較好,但由于貨幣政策收縮性操作,導致2001年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滑,物價再次出現負增長。 準備金政策改革包括準備金率和準備金利率兩個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召提出,為避免提高準備金率的沖擊過于強大,可以同時采用降低準備金利率的方式予以中和。 貨幣政策的預見性 據了解,這次例會對下一步貨幣政策的建議是,應繼續保持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及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除此之外,央行應該采取怎樣的政策對經濟進行微調,如何既保持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又防止打壓經濟增長勢頭,在這次會議公布的消息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有學者分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面臨著兩難選擇。 “貨幣政策要有預見性,應盡量做到早期微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表示,“而且在采取措施時要盡可能做到先發信號,先采取比較溫和的措施。” 此外,貨幣政策不能輕視“非典”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由于“非典”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帶有很強的不均衡性和不確定性,其滯后影響現在還尚未完全顯現出來。 魏加寧強調,當前某些國家政府和金融機構提出人民幣升值的主張顯然不合適宜。在中國國內消費因“非典”而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如果再實行人民幣升值政策,必將重創中國的出口。 貸款激增之謎 金融現象常常撲朔迷離。讓很多人弄不太明白的是,一度曾引起管理層憂慮的銀行惜貸問題,竟然被信貸快速擴張所代替。 央行的統計顯示,5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含外資機構本外幣并表的余額為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增幅比年初高3個百分點,是1997年以來最高的。 央行在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分析,金融機構貸款增加較多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國民經濟總體形勢趨好,內外需全面回升,企業經濟效益逐步好轉,擴大了貸款有效需求;二是商業銀行加強貸款營銷,完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商業銀行經營機制發生了較大變化;三是直接融資,特別是股市籌資額下降較多,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增加。央行得出結論,貸款快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是適應的。 但是,也有人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業銀行管理人員分析,其實銀行信貸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央行對國有商業銀行的考核指標中,降低不良資產率是極其重要的一項。銀行發現,只有將不良資產率的分母——資產總額做大,才能省力地完成不良資產率下降的任務,因此銀行的放貸積極性空前高漲。 “按下葫蘆浮起了瓢”,央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博弈”無意間增大了金融風險,也給貨幣政策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 “只有搞清楚貨幣和貸款增加的真正原因,貨幣政策的操作才能夠有的放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