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巨額不良貸款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24日 11:02 中國經濟時報 | ||
由國研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主持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幾年來銀行體系平均惜貸6個百分點;當前貨幣政策調控仍然必須重視貸款指標;巨額不良貸款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的增長;應進一步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浮動幅度—— 記者王子恢6月23日北京報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小組運用經濟計量學的方法對1997-2002年的貨幣政策及運行情況進行了系統的經驗證據考察后,撰寫了題為《中國銀行體系貸款供給的決定及其對經濟波動的影響》研究報告,該報告約二萬多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在第一時間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了該報告的主要觀點和結論。 夏斌說,前幾年,許多學者將1997年以來的中國經濟減速和后來出現的通貨緊縮歸結為銀行體系的惜貸行為,并認為由此導致了企業的資金偏緊;而人民銀行的觀點則恰恰相反,央行傾向于將貸款增長的放慢解釋為貸款有效需求不足,并指出我國貨幣供給始終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認為企業資金偏緊是沒有根據的。 “由此可以引申出兩個重大的政策問題:一是仍使用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惟一的中介目標在當前條件下是否還適宜,如果不適宜,應該觀察哪些可替代的中介目標?二是當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資金狀況是否確實偏緊,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銀行體系的原因,應該采取何種政策手段來解決該問題?”夏斌說:“我們的這份報告通過研究得出了四個結論。” 一、當前貨幣政策調控仍然必須重視貸款指標。通過計量模型分析,對1997年以來貸款增長和貨幣供應增長對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前者對經濟增長的解釋能力明顯優于后者。夏斌說,我們認為這是由企業間資金分布不平衡帶來的。在此基礎上可充分推斷,在我國當前轉軌時期,銀行貸款的增長仍然應作為央行貨幣政策調控中重要的政策目標,而不能僅僅簡單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以上是計量模型分析的結果,現實生活中,自去年8月以來的貸款迅速增長,今年前5個月貸款繼續迅猛增長,同比增長近22%,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增速最高的年份之一,由此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隱患從另一角度也進一步說明,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控僅關注貨幣供應量指標而不關注貸款增長指標,恐怕是危險的。 二、前幾年銀行體系存在明顯的惜貸現象。通過計量模型分析,以1985-2002年的經濟平均增長作為經濟增長率的目標值,以經濟模擬增長率和目標增長率的差異作為政策評價標準,并控制貸款增長率使得在1996-2002年期間該差異為零作為政策目標。我們發現,如果財政債務和外資流入維持歷史值,將1996年以來的貸款增長率在實際發生值的基礎上平均提高6個百分點,則可以實現經濟增長的政策目標。換句話說,從動態角度看,1996年以來實際發生的貸款增長率比理想貸款增長率年均大約低6個百分點,即銀行體系存在明顯的惜貸現象。 三、巨額不良貸款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的增長。計量模型分析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不良貸款率每下降10個百分點,將導致貸款增長率提高14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銀行體系目前巨額的不良貸款規模已明顯制約了信貸的投放。降低不良貸款率不僅涉及我國的經濟金融安全,而且已直接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 四、進一步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浮動幅度時機已成熟。計量模型分析表明,當前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對于利息差已經非常敏感:在存款利率不變的條件下,貸款利率向均衡水平每移 動一個百分點,貸款增長將提高3個百分點。這說明如果通過適當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和存貸款利差應該可以緩解信貸緊縮的狀況,特別是中小企業資金偏緊的狀況。夏斌說:“信貸市場的實際情況也顯露,近10個月貸款的迅猛增長和貨幣市場、信貸市場的利率逐漸放開、加大浮動范圍,有相當大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