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大棒為何頻頻砸向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23日 18:53 金羊網-羊城晚報 | ||
近年來中國產品受到的反傾銷控訴已位居全球之首,涉及彩電、鋼鐵到打火機等多個領域 數據鎖定 北京時間6月17日凌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以3比0裁定中國彩電對美國同類工 從1997年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544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60億美元的出口貿易。據了解,自從1979年歐盟對中國糖精發起首例指控以來,中國產品受到的反傾銷投訴已經位居全球之首。 今年5月,國際貿易局負責監督中國履行其貿易情況的辦公室展開和處理了275項調查,占所有調查案的17%,超過了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和經濟地區所進行的調查。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有關部門和企業也開始進行反傾銷回擊,從1997至2002年對外反傾銷共立案22起,保障措施1起,挽回經濟損失約200億元人民幣。 為什么要說“NO!” 中國為什么會頻頻遭到其他國家反傾銷大棒?一個基本事實是,由于中國對外貿易出口迅猛增長,一些物美價廉的商品大大沖擊了國外市場,對原來的貿易格局產生著越來越強烈的沖擊,自然會遭到原來格局下一些利益國的反擊。同時,隨著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國家向政府和國會施加壓力,使得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再加上一些國家目前仍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想方設法打壓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此次彩電遭到初裁存在損害,美方將中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就是一個很明顯例子。 不過,也并非遭遇的反傾銷調查都是對方在“找茬”。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趙威表示,國內一些企業缺乏自我約束機制,得知同行在某一國際市場出口成功便蜂擁而上,“扎堆”現象加之對無序競爭缺乏引導,導致了我國企業之間互相殺價,惡性競爭,這也正好給國外以反傾銷的口實。 技術壁壘將成為主要手段 多位反傾銷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提出,今后國外打壓中國產品的手段將越來越隱蔽,也越來越具威懾力,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置也開始體現這個趨勢。 由于我國出口商品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受環保因素影響較大,國外對華實施的包括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量、陶瓷產品含鉛量、皮革PCP殘留量、煙草中有機氯含量、汽油含鉛量、機電產品、玩具的安全性等技術性貿易壁壘,使我國出口的農產品、食品、紡織品、建筑材料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2000年我國因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因素,影響當年出口直接和間接損失達17.6億美元,2001年我國因不符合國際環保標準而受阻的出口商品價值就已超過100億美元。 完善預警機制勢在必然 “要加快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和預警機制!”許多專家大聲疾呼。記者也從有關人士處了解到,下一步我國將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完善政府實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規體系,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和快速反應機制;并適時啟動電子信息產品、農產品等重點產品、敏感產業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 而對企業來說,價格的確是競爭的一種手段,但并不是價格越低就越有競爭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經濟法室主任王曉曄告訴記者,中國產品的質量、技術已經越來越高,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很有競爭力,但不少產品價格仍然定得很低,中國企業應該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充分認識到由此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自己的國際化意識。 本報記者吳江實習生黃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