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士稱:不能低估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17日 09:38 經濟日報 | ||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是否迅速下降?經濟界近年對此多有爭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劉軍博士認為,目前制定好就業發展戰略,需要全面客觀反映我國就業體制及歷年隱性失業和隱性就業變化態勢,準確測算經濟增長的實際就業吸納能力 本報訊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每年創造的新增就業崗位不足800萬人,就業機會的增長遠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彈性系數顯示 年均實際就業吸納能力并非800萬人 劉軍分析,認為8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系數顯著下降的說法,實際上是由于統計指標測算未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我國就業體制、就業方式以及歷年來的隱性失業和隱性就業變化情況,使得就業彈性數值被縮小了,從而也就使得經濟增長的實際就業吸納能力被人為低估了。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一方面,就業是經濟增長的派生需求,社會就業機會的變化從根本上取決于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勞動力又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把握好就業與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比較準確地測算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對于搞好就業規劃,制定好就業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劉軍運用兩種不同估算方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進行估算的結果都是基本一致的,表明當前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不是800萬人,而應是每年1400萬人左右。盡管勞動力市場依然呈現供大于求的特征,但勞動力供求的總量矛盾要比通常估計的嚴重程度有所緩和。 按照顯形法測算我國經濟增長的 實際就業吸納能力應為1445萬人 劉軍認為,由于現行的統計數據未能反映出近年來的隱性失業減少和隱性就業增加的情況,從而導致從業人員統計數據失真和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吸納能力的低估。 先看隱性失業的情況。長期以來,我國國有和集體單位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人員。對改革前公有制經濟部門隱性失業規模的估計,一般認為在30%到50%之間。近年來,隨著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化,富余人員逐步減少。1996年到2001年,國有和集體單位共計每年減少職工1050.6萬人,其中主要是國有和集體企業職工。這些人員有一部分是通過企業轉制轉變身份的,但更多的是通過下崗分流方式轉移出去的。據統計,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全國下崗職工人數分別為1151萬、892萬、937萬和911萬。 不管這些職工通過何種方式轉移出國有和集體經濟部門,也不管其去向如何,隱性失業的程度都將因他們的轉移而下降。假定1996年公有制經濟部門富余人員占30%,那么,1996年以來每年平均有1050.6萬人員轉移出來,意味著全社會每年平均減少隱性失業315萬人。 再看隱性就業的情況。我們可以按目前每年增加隱性就業約600萬,其中下崗失業人員約250萬,農村外來勞動力約250萬左右,其他人員100多萬這樣一種假定情況,大體上計算隱性就業增加的規模。對于下崗失業人員中的隱性就業人員,我們在前面已按30%的比例計算了隱性失業減少規模,為避免重復計算,在此應抵減75萬隱性就業增加數。對于農村外來勞動力中的隱性就業人員,由于他們一般已被統計為鄉村從業人員,因此主要只是一個隱性失業程度減少的問題,可按30%的比例計算農村勞動力隱性就業后導致隱性失業減少的數量。 由此按照顯形法測算,目前每年減少隱性失業和增加隱性就業約665萬人。而近5年來每年統計數據反映的新增就業崗位數為780萬人。據此估計,全國目前每年經濟增長的實際就業吸納能力為1445萬人。 按彈性法測算GDP增長率保持7.5% 年均就業吸納能力可望達1411萬人 劉軍認為,就業彈性即勞動力就業的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比率,是表征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對就業吸納能力的最直觀的指標,也是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比較常用的一個工具,但就業彈性系數方法的運用是有條件的。 從理論上看,在勞動力資源主要是由市場配置的條件下,實際就業量可以反映出實際的勞動力需求量。在這種情況下,就業彈性系數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對勞動需求的變化。其變化規律是,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帶動能力,取決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技術進步等因素。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經濟結構和技術進步因素難以發生大的變動,因而就業的變化與經濟增長的變化會同步進行,就業彈性系數會在某個水平上下隨機波動,不會出現急劇的升降或劇烈的起伏。而從長期趨勢看,隨著資本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勞動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越來越小,同時勞動生產率會逐步提高,就業彈性也就會表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 我國作為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可以說并不具備運用就業彈性系數測算經濟增長就業吸納能力的條件。因為那時勞動力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還發揮得不夠充分,就業彈性系數不能對勞動力需求作出靈敏的反應。 從1986年到1995年的就業彈性系數變化看,就業彈性曲線沒有表現出沿時間軸緩慢地單調下降的態勢,而是呈現出急劇下降和上下起伏。這種情況表明,在這個時期,特別是在80年代,就業彈性系數在表征經濟增長的真實就業吸納能力上是無效的。 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勞動力市場對勞動力資源的配置作用日益增強,雖然由于現有的有關勞動力就業的統計數據還不能反映隱性失業減少和隱性就業增加的情況,使得就業彈性系數被人為地縮小了,但它仍然初步具備了反映我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大體水平和基本趨勢的能力。 1996年以來我國就業彈性系數的波動已經趨于平穩,而且表現出一種緩慢上升的趨勢。這種情況表明,隨著隱性失業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我國就業彈性系數越來越接近經濟增長對就業的真實吸納能力。由于近年來的實際就業彈性系數平均值為0.22,因此,假定我國經濟增長率保持7.5%的速度,今后5年間每年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可望達到1322萬人到1411萬人。 (里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