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有化熱潮再續:招商局中國基金現實路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15日 14:4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錢琪 香港報道 繼最早華潤集團私有化其五豐行,5月初中糧集團旗下鵬利國際和上實控股旗下上實醫藥相繼成為私有化目標后,招商局(相關,行情)集團又傳出擬私有化其旗下招商局中國基金(133.HK)的消息。 6月6日,股東大會會后,招商局集團總裁兼招商中國基金的主席付育寧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招商局中國基金股價相對資產值長期大幅折讓,其投資模式已經過時,存在價值降低,將不排除被私有化的可能。 6月8日晚的一個酒會上,付育寧再次重申,所有能為股東提升價值的方案均會考慮,私有化是其中一個方案,但目前尚未和其它股東洽商私有化一事,也就是說關于私有化目前還沒有時間表。 產業整合? 招商中國基金1993年在香港主板掛牌,是以投資中國企業為主的封閉式混合基金,包括產業投資和證券投資,主要覆蓋金融服務、工業制造及房地產三大行業。基金的管理者為招商局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招商局集團和香港第一東方集團(相關,行情)組成。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繼早前的瑞銀華寶和野村證券,6月8日,中國證監會再公布兩家QFII名單,包括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環球金融公司。在中國加快市場開放的情況下,部分以投資中國為主的海外基金已經不合時宜。 不合時宜只能說明招商基金的未來運作存在相當大的困難,并不是無法生存,用其解釋私有化的動機略顯牽強。 年報顯示,招商中國基金2002年年底凈資產為1.28億美元(9.9億港幣),其中非上市投資項目占資產凈值的68%,股票投資3.1%,現金3406萬美元占26.6%,其它為存款證、票據,而對招商銀行(相關,行情)和興業銀行投資就占其總投資的48.65%。 2002年證券行業疲弱,其在興業證券、招商證券(相關,行情)、巨田證券的投資普遍以投資價值縮水為終結;再加上香港股票市場不景氣,需要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做出131萬美元的撥備,同時也需要為出售北京龍寶大廈做出240萬美元的減值準備。 但其收益來源相當單一,主要來自非上市投資的股息收入和招商銀行與年內成功上市所帶來的資產增值。種種原因導致該基金2002年稅后利潤僅459萬美元,與2001年相比縮水8.1%。 招商局中國基金近一段時間的交投相當清淡,三月份最低每天成交額不足1000股,股價徘徊在2.3元左右,相比于每股7.29港元的凈資產大比例折讓。 當股票長期缺乏交投,融資功能便隨之喪失,勉強保留上市地位也變得毫無意義。 客觀上的困境無疑為招商中國基金的私有化提供了可能,而市場普遍認為,與上實控股私有化其創業板上實醫藥公司一樣,招商局集團私有化其中國基金的打算也是適應其產業整合的需要: 2003年1月,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證券和ING合資的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正式開業;招商中國基金也是巨田基金的主要發起人。招商中國基金私有化后,其對金融資產的投資將轉到招商局金融集團下。 私有化熱潮 盡管招商局中國基金發表公告澄清,該基金未接到任何私有化的建議,但股價對私有化消息的反應卻是一觸即發。 6月6日消息傳出,當日招商中國基金驟升26%,6月9日招商中國基金停牌,發布澄清公告。10日復牌后,股價仍舊逆市大漲,全日最高升至4.2元,收市報3.85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6.7%,創97金融風暴以來的新高。 私有化消息點燃投資之火,投資者希望能在這最后的機會中享用一頓不錯的晚餐。 招商局基金近幾日的火爆雖一改前期頹勢,但香港股市的整體表現實在乏善可陳:恒指在9600徘徊,交投主要集中在藍籌股和大型國企紅籌股,二三線的股票交投極為清淡,大部分股價和資產的折讓在50%以上。加之,地產市場不好,銀行貸款沒有出路,利息極低,大股東進行私有化的成本低且時機較佳。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2002年香港股市只有3家公司被私有化,但在2003年上半年不到6個月時間內,已經有11筆將上市公司轉為私有的收購交易被列入議程。而與此相對照,2003年至今僅有17家公司新在香港上市,其中9家在交投清淡的創業板上市。 有資深財務顧問指出,這種收購交易的潛在回報率遠遠高于為其融資所付出的利息成本。由于這種交易很劃算,優質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也開始尋求將這些公司納入私有,收購目標因此也不再限于那些鮮為投資者青睞的股票。 一些樂觀的分析師將這種轉為私有化的收購風潮視為香港股市正在觸底反彈的跡象。但不利的一面是,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將在長期內削弱香港作為最佳融資和投資市場之一的地位。 而除了減輕公司維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財務負擔之外,香港證監會和交易所對于扭轉這種收購趨勢苦于沒有良策,而幾乎無能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