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處置:企業實現自身規模化的重要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10日 08:11 中華工商時報 | |||
肖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國有資產處置正被眾多中國企業視為實現自身規模化的又一重要機會。這是SuperCATI快速電話調查系統針對北京、上海兩城市326家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就未來投資方向進行的隨機抽樣電話訪問獲得的結果。 世界500強企業憑借其規模在全球范圍獲取及整合資源,獲得了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的商業利益,讓中國企業越來越意識到規模化對未來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在企業實現規模化途徑的選擇上,國際化(與境外資金合作33.13%)被視為最重要的途徑。這是中國加入W TO后,企業在面對眾多國際企業的競爭時的自然選擇。與此同時,通過盤活銀行不良資產或國有企業改造(17.79%)和并購中小型民營企業(12.88%)這些本土化實現模式被較多企業選擇則說明,中國企業已經發現并開始抓住當今中國經濟機構變遷中所蘊含著的商業機會。中國政府前階段對收購國有資產的資本性質的限制,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給國內企業保留著一條以較低成本迅速實現規模化的途徑。從現實資源的角度來看,每年中國700億美元左右的可利用外資額與十萬億元計的待處置國有資產的對比表明,國有資產處置在協助中國企業規模化的時效性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優勢。企業對買殼上市(5.83%)、證券投資(5.21%)、風險投資(6.13%)等途徑的低選擇表明中國企業在資本運作方面的經驗還較少。 從國家開始將盤活銀行不良資產或國有資產改造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至今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但由于這項工作沒有可以很好借鑒的經驗和相關配套政策沒有及時到位,因此至今沒有取得非常明顯的進展。這種狀況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則表現為政府在國有資產處置中缺乏效率和公平。數據顯示,企業認為國有資產處置中政府直接造成的障礙超過了六成(國有資產價值評估(29.32%),手續煩雜(17.24%)、對境外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政策不一(10.34%)和項目時間拖得太長(8.62%)。而與企業本身相關的員工安置(10.34%)和或有債務與合同風險影響(10.34%)僅兩成。在國有資產處置所遇到的障礙中,如何準確的進行國有資產價值評估尤為突出。研究人員認為,以往國有資產處置中,政府多采用簡單的交易模式,將國有資產完全等同于不良資產按照凈值或更低的價格進行處置。因此,買方感覺是在收購“破爛,盡管價格很低但買方仍有頗多負面感受,這是企業對國有資產評估心存障礙的重要原因。但實際上,在中國將要處置的眾多國有資產中,有相當的資產是優質資產,即使是銀行的不良資產中,也有相當比例的項目是具有良好經營前景的。國家對這些資產處置的主要原因是策略性的退出。因此,消除投資者對國有資產價值評估存在的疑慮,加強對這些資產在贏利空間和贏利實現機制方面的評估,增強投資者對所收購資產的信心是有效的解決方式之一。 國家的政策、態度不能令企業放心,導致很多企業在未來參與國有資產處置的操作中將會選擇比較謹慎的部分收購或租賃方式。數據顯示,采取部分控股(27.59%)或對企業資產托管(29.31%)方式的企業超過一半。而選擇收購全部股權(15.52%)和收購全部資產(8.62%)的企業僅兩成多一點。而對于以十萬億計的國有資產處置來講,出售部分股份或資產顯然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在國有資產處置方:國家,資產購買方企業和資產處置標的企業這三方中,國家的態度和做法是各環節的關鍵之所在。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國家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與企業的規模化在盤活銀行不良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造方面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但政府相關政策的不到位以及企業對國有資產價值認識的不夠全面,從某種程度上還阻礙著國有資產處置的順利進行。兩會的相關決議及國資委的成立表明了未來國家對處置國有資產的決心和力度,眾多認識到國有資產處置是實現自身規模化重要機會的企業也應全面客觀認識國有資產價值。中國企業的規模化預示著整個中國經濟實現更大的規模化。(10G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