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析非典對就業沖擊 畢業生農民工受傷最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09日 10:49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6月9日電 官方人民日報今天載文稱,非典對就業的影響大于對經濟的影響。而農民工、下崗職工、高校畢業生等成為受影響較大的群體。 4月15日至5月7日,有關部門對北京市18個區縣210萬名從業人員的從業狀況進行了監測,發現有19%的人員陸續放假輪休,其中社會服務業放假人員比例更是高達23%。在商貿業中,一些大型零售企業已開始裁減臨時工;不少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的小型零售業則直接關 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分析,目前受非典沖擊較大的行業主要是旅游業、社會服務業等。這些行業在GDP總量中所占比重雖然不大,但均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比重不小。如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2001年產值占GDP的2.8%,但其提供了4700萬個就業崗位,占全國就業存量的6.5%。從這個角度看,非典對就業的影響程度大于對經濟的影響。短期內,受影響的企業因經濟活動的減少或停止,會裁減用人,進而影響就業存量。從中長期看,在疫苗生產使用之前,人們還不得不采取控制人員流動等相對嚴厲的措施來防止非典擴散,已停頓的項目和投資重新起步也需要一段時間,因此不僅影響就業存量,還影響增量。 “不過,老百姓也不用過于緊張。”莫榮認為,受非典影響大的行業有一個共同特點:需求彈性較大。疫情嚴重時,需求大幅縮減,就業崗位明顯減少;一旦情況好轉,需求會迅速擴張,崗位也將很快恢復。這一點在某些地方、某些行業已顯端倪。因此,崗位明顯減少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年底,但不會出現連續幾年、大規模就業崗位的減少,因為人們的收入水平、消費結構都要求這些崗位的存在。 農民工、下崗工受沖擊最大 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職工是受疫情沖擊較大的群體。疫情的高峰期正是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關鍵時期。去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為65%,今年受疫情影響,用人單位或取消了用人計劃,或不到學校招聘,有關方面估計初次就業率可能會降到50%。 從4月下旬起,湖南省外出務工人員開始一撥撥回鄉。省里摸底發現,在1個月內約有10%的外出人員返鄉。湖南的情況并不特別。企業裁員時,農民工往往最先被裁掉。國家統計局估算,全國有1億左右農民工在大中城市打工,到6月初已有800萬勞動力回流。盡管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服務業已開始復蘇,但用人單位仍會擔心人員流動帶來的危險。因此,有專家認為,這返鄉的800萬農民工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返城。 對下崗失業人員而言,除了一部分已就業的人可能會再次失去工作機會,更主要的是再就業的難度加大。因為他們再就業的行業集中在服務業,就業的依托主要是小企業,就業的方式以臨時工、小時工等靈活方式為主。疫情發生后,這些崗位需求嚴重萎縮,盡管有社區清潔、醫務護理等新需求出現,但很難彌補數量上的損失。新出臺的再就業扶持政策,在不少地方也因疫情而推遲執行,使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關注崗位,更要關注收入 有專家指出,在重視非典對就業崗位影響的同時,更要充分估計對收入的影響。因為有的人雖然沒有失去崗位,但收入卻減少甚至停薪了。而那些失去崗位、收入減少的大多是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他們將直接面臨生活難題甚至因此陷入貧困。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分析,2002年2476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務工得到的人均純收入為438元。務工收入增加對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現在800萬農民工返鄉,預計會損失400億元的勞動收入。留在城里的農民工也不是都能順利地拿到收入。許多企業在減薪時,以農民工為主的臨時工、合同制工人往往首當其沖。在一些企業,非典還成了拖欠工資的借口。 如何降低非典對就業以及收入的這種不利影響?記者采訪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王愛文。他表示,最關鍵的當然是控制疫情,使經濟生活恢復正常。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嚴重的畢竟是少數地區,應要求多數地區繼續開展促進就業工作。如各地要結合落實中央的再就業扶持政策,增加投入,解決小企業當前流動資金困難的情況,幫助小企業渡過難關,并鼓勵更多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疫情控制住后有可能出現就業需求反彈,政府部門也應抓住機會做好事前的培訓工作。他還建議,目前政府對有關行業實行的減稅等政策優惠主要惠及資本所有者一方,如果從緩解就業矛盾的角度考慮,更應直接補貼勞動者,例如依照最低工資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特定時期,給低收入人群以臨時性工資補貼。(白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