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采購計劃在中國實施一年4400億乏人問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04日 11:01 新華網 | ||
由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簡稱TIPS CH INA)推出的“促進聯合國在中國采購計劃”實施已有一年。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到目前為止,我國對聯合國采購信息的利用率不到1%,這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使我國企業失去了很多進入國際貿易循環系統的機會。與此同時,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國企業能夠加入到聯合國采購系統,注冊成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數量太少,其中原因并不是我國企業不符合國際要求,而是很多企業意識不強,膽量不夠,沒有從長遠的觀念看問題。 據TIPS CH INA上海項目負責人介紹,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發布的國際項目招標和采購信息正在逐年增加。采購信息從1985年的每年幾萬條,發 展到現在的每年20萬條,采購金額也越來越大,最小的1至2萬美金,最大的上億美金,平均每條約20萬美金。如果按照發布信息的數量計算,每年采購金額超過400億美金。加上大型國際招投標項目4000億美金,總共涉及金額4400億美金,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而我國目前對這個信息源只完成5‰-1%,利用率是很低的。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是在聯合國注冊供應商信息數據庫里中國企業非常少,全世界有8180家注冊企業,中國只有47家,其中真正有效的只有17家;在聯合國采購司供應商數據庫注冊的5561家企業中,中國企業只有79家。截至2002年6月,全球5624家,中國只有90家;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數據庫2000多家注冊供應商中,中國企業僅8家。而在巨大的聯合國采購市場中,聯合國在發展中國家的采購占總額的1/3強,但直接從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采購額不到其總額的1%,這與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以及中國近幾年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不相稱。因此,為幫助中國企業了解聯合國各機構的采購特點和程序,幫助聯合國各采購機構加大在中國直接采購力度,TIPS CH INA于2002年5月特別制定并實施“促進聯合國在中國采購計劃”,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比較具有規模的國際性商務交流、信息聯系的平臺。為此,中國國家分部與各地政府經貿部門合作,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組織了若干次聯合國采購業務培訓班,僅上海就組織了四期培訓班,參加企業近1000家,進行普及教育,F在在這些企業中,有40至50家企業成為聯合國注冊供應商,主辦單位覺得這在其它國家已經形成慣例的事,在我國還有一個普及的過程,但是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長,讓我國的企業盡快步入這個軌道,以獲取更多的參與國際間貿易的機會。 聯合國采購是國際大采購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最大特點是資金到位要比其它國際采購有保障,交貨之后一般都能及時收到貨款,基本上沒有風險,因為很多項目都是由聯合國相關機構中如世界銀行等貸款或援助的,這對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是很有好處的。但是,我國企業在信息利用上卻發生了由于懼怕根本不是風險的風險而失去投標機會的事。在聯合國技術信息發布中有這樣一條信息:塔吉克斯坦需印一批中學教材,資金由亞洲發展銀行貸款,進行一次性封閉式投標,投標者需花200美金購買一套完整的投標文件,參加投標再支付1.6萬美金保證金(投標不成功可全數退還),截標日期為6月16日。當有關部門把這個信息提供給上海某國營印刷廠時,該廠負責人卻認為有風險,不敢操作,其實這在外貿單位看來根本無風險,唯一的花費就是200美金的購標書錢,這是很小的數目,而按照國際慣例保證金1.6萬美金的項目總標的應該是不小的,兩者權衡完全是值得企業去嘗試的,而我們的印刷廠卻寧愿去接外貿公司剝了一層皮之后的定單,賺取很小的利潤,而不愿直接參加投標。據說現在這種企業還為數不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業內人士呼吁: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狀況,從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才能創造更多的機會。 其實,在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幫助下有幸成為聯合國供應商的中國企業,卻實實在在感受到這個國際貿易平臺對本企業發展的作用,上海華東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在參加聯合國采購研習會之后,邀請了聯合國項目主辦主任拉斯先生進行指導,通過聯合國網上注冊獲得了聯合國采購部的資質認可,成了聯合國的供應商。目前,這家企業可以及時收到最新的聯合國采購信息,有機會獲取采購竟標的業務,并在這次伊拉克戰后重建項目中得到訂單。該集團領導層認為,這對他們是一次很好的參與國際貿易的機會,TIPS CH INA將他們領進門,使他們能夠在這個平臺發展,是非常幸運的。 對于TIPS CH INA今后在中國的工作重點,該機構中國分部負責人說:“我們希望帶動更多企業順利進入聯合國采購系統,特別是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首都經濟帶等地區,幫助這些企業盡快踏入國際經貿大循環,掌握國際經貿交往的經驗和把握機會,從而帶動出口創匯和就業,不斷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記者/王丹尼楊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