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非典滯后效應”?學者提出六點建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9日 19:04 南方周末 | |||
非典對中國經濟既有短期性、局部性沖擊,又將對許多領域產生滯后性和擴散性影響。為了使中國經濟能夠在非典波動之后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現在不能僅滿足于短期性、局部性的應對舉措,而是應該認真統籌全局,考慮采取適時、果斷、配套的調控政策。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適時推進稅費改革 目前,對于民航、旅游、餐飲、商貿、出租車等受非典影響較大的行業,中央和地方都減免了行政性收費并予以適當的財稅優惠政策。這些作為有利于這些行業緩解困境,恢復部分就業。但考慮到非典引發的滯后性、擴散性影響,對社會總需求恢復持續增長的刺激仍顯不足,特別是對彌補社會流動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增長的刺激仍顯不足。因此,抗非典成為政府稅費改革的契機,可以適時推進稅費改革,進一步擴大減稅范圍,降低稅率,有選擇性地減少稅種、科目。把現在中央和地方對少數產業的短期收費優惠政策和減少收費措施進一步擴大到相關產業。減稅的操作還要特別著力于那些能夠大量吸收勞動力就業的領域及其中小企業。 增加政府預算支出 為了抗擊非典,政府財政已經大幅增加了公共衛生方面的開支,這樣也會帶動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短期超常增長。但在抗非典結束后,這些短期內激發起來的強勢需求很難發育成為具有持續性的新經濟增長點,一旦這種強勢需求明顯回落,經濟增長會隨即下降。因此,即使保持今年正常規劃的政府投資規模不變和大幅增加公共衛生方面的開支,也仍不足以應付非典滯后影響可能造成的增長缺口。因此,為了保證非典期間特別是非典之后不出現增長明顯下滑,需要考慮進一步增加今年政府預算支出的強度。例如,增加政府轉移支付支出,主要是公共財政學含義的社會保障支出,以穩定居民預期和拉升家庭購買能力。也可以考慮增加政府國際采購的規模,把明后年的一些采購項目適當提前。這樣既有利于盡快恢復國際經濟界對我國的信心,也有利于防范短期性增長塌陷。 增發短期項目公債 大幅增加公共衛生方面的開支,進一步增加預算支出的強度,必然給政府財政支出帶來很大壓力。在中央政府的長期債務規模已經相當吃重的情況下,增發長期項目的國債需要慎重,但可以考慮適時增發有關短期項目的公債。短期債務項目的增加不但有利緩解政府短期性的擴大開支,而且有利調整和改善政府債務結構,逐步作到長短結合,以短為主,提高公債的流動性,影響金融市場利率水平下降。同時又能增加銀行系統公債持有的份額,配合適度擴張性貨幣政策,擴大貨幣供給量。 為了支持出口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的發展,還可以考慮增加財政擔保貸款或財政貼息貸款的規模,以及政府下決心至少拿出一部分錢來增補出口退稅已經積累的巨大缺口。 降低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 在目前銀行利率較低的情況下,調低貸款利率的空間已經很小。為了刺激增長,可以啟動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自1999年中央銀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到6%以后,至今鮮有變化,可以考慮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一到二個百分點。這樣可以增加銀行貸款資金(經我們測算,貨幣乘數可再增加20%-50%),擴大貨幣實際供應能力。同時,中央銀行增加對有價證券特別是政府債券的購進,進一步補充增加貨幣供給能力,這樣可以防止大量短期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擠出效應,增加社會需求,充分發揮公債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 增加消費信貸規模 在抗非典過程刺激起來的居民消費中,增長力度最大和最具有持續增長潛質的就是家庭轎車和商住房。現在各方面的信息分析表明,這兩個消費增長很可能成為非典結束之后拉動居民消費增長曲線最強勁的因素。由此,消費信貸的增加應該優先考慮安排這兩個領域。 實行穩中微降的匯率政策 我國現在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一直很小。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從國內外全局利益的考慮出發,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這種政策選擇在增長平穩時期或許有理由的,但在經濟增長遇到重要波動因素時就需要重新考慮了。 為了抑制非典滯后影響引起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下降,特別是出口增幅下降、外資流入流向改變產生的不利影響,現在可以考慮實行穩中微降的匯率政策,適時加大匯率下浮度。此外,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已經突破300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足以應付經常項目支付和部分資本項目支付的需要,富余的規模也相當可觀。在目前國際經濟環境的條件下,這部分外匯儲備的市場風險也很大(例如美元貶值)。損失部分最終要由中央財政負擔。因此,可以考慮外匯儲備也要穩中有降,保持在穩定國際收支后略有節余的水平。(編輯:姜志) 作者: 韓康 王建(國家行政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