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公司斂財有道 紅籌股公司首現私有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9日 08:47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令 今年以來,香港上市公司的私有化行動中,出現了新的斂財方式:以銀行貸款將上市公司私有化,催生新的盈利模式;紅籌股公司首開私有化先河,被視作注重股東利益的典范;紅籌股買內地A股殼資源,將私有化后的港股資產注入A股,為以后低成本融資拓展空間。 以股權質押貸款收購資產 目前香港銀行利率低企,間接融資成本較低,而香港市場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長期低迷,不僅實際上已喪失再融資功能,而且總市值遠低于凈資產,算是“物超所值”。以近日被大股東嘉道理家族提出私有化建議的太平地毯(0146)為例,該股5月22日停牌前收報0.88港元,2002年底每股資產凈值3.06港元,目前該公司總市值為1.82億港元。如果大股東以部分股票作質押,從銀行以年利率1.25%的低成本融資1.57億港元,溢價100%向其他股東收購余下43%的權益,相信會如愿將上市公司私有化。加上大股東原來持股57%的成本1.9億元(以其近三年平均股價計算),共約斥資約3.5億元,卻控制了凈資產高達6.36億元的企業,其收益率高達81%。 紅籌股公司首現私有化 中糧香港5月宣布,以每股0.74港元、斥資10億港元將控股子公司鵬利國際私有化,出價較鵬利國際停牌前的0.43港元溢價72%,較其2002年底每股資產凈值1.44港元折讓48.6%。目前中糧香港及其一致行動人士已持有鵬利國際58.94%的股權,公司將以銀行信貸及內部資源支付有關代價。私有化計劃生效后,鵬利國際將取消上市地位,成為中糧香港全資附屬公司。 中糧香港表示,過去5年,物業價值及地產公司股價因香港物業市場彌漫悲觀情緒而受到重大影響,鵬利國際股價相對有形資產凈值一直存在大幅折讓,加上近期香港地區及中國內地爆發非典,對酒店行業沖擊較大,私有化可讓股東套現。 過去香港上市公司被私有化常常是大股東、家族出面,私人從中獲利,紅籌股或國企股的管理層由于缺乏這種利益驅動,一般不涉足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但中糧國際將鵬利國際(268)私有化,被市場視作中資股的進步,即體現中資股企業股東利益至上,將控股公司私有化有利于為股東創造價值。 提高資產的融資能力 上實醫藥科技(8018)成為香港創業板首家被私有化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大股東上實控股(0363)此后一系列資本運作更被視為開創了紅籌股買殼及注資A股公司的先河。 上實控股擬以每股2.15港元私有化上實醫藥科技,比該股停牌前股價有15%的溢價,較2002年底每股資產凈值1.31港元高出0.84港元。消息宣布后,股價應聲升10%。但這僅是上實控股此輪資本運作的一個開始,該公司同時宣布將以8.66億元人民幣收購A股公司上實聯合56.63%的股權,收購價為每股4.99元人民幣。 市場人士預計,此番連環運作的考慮主要從如何更有利于融資發展生物醫藥業務出發:上實醫藥和上實聯合兩家公司都從事醫藥業務。目前創業板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但A股公司則恰恰相反,兩者的市盈率分別為13倍和34倍,如果將創業板公司私有化后的資產注入A股公司,將更有利于上實控股日后通過A股再融資。當然,其實也可以保留創業板企業的上市地位,將其股權注入A股公司,但這樣可能會造成業務混淆。加上認可該企業的投資者可在香港創業板以更低的成本投資,對A股股價會造成壓力,因此,權衡之下,注銷失去資源配置功能的創業板企業,確是較適宜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