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ARS”時期的商業懸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6日 13:56 《互聯網周刊》 | ||
采訪黃燕 劉源 江蘭 陳金國 主筆 馮禹丁 非典感染的病例正在減少,消費者的緊張情緒正在得到緩解,一些遭到沉重打擊的行業正在逐漸恢復活力,中國商業的后非典時期已經到來。 雖然誰都不知道距離疫情警報的解除究竟還有多長時間,但種種積極的消息已經讓很多企業不再安于休養生息,當因為非典來臨而突然減速的商業鏈條開始加速運轉,那些沒有跟上律動節奏的企業只能坐以待斃。一些企業正在忙著評估經濟損失,更多的企業則是在謀劃未來幾十天到幾個月的市場戰略,因為后非典時期的一舉一動都關乎企業未來很長時間的市場命運。 突如其來的疫情曾令大多數企業束手無策,非典這個橫亙在2003年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的突發事件打亂了大多數企業對于全年市場的預期,當"經驗主義"沒有了用武之地,商業的后非典時期卻已經開始考驗企業家的智力、膽識和勇氣——疫情的前景尚不明朗,"戰時經濟"將近尾聲,市場活動能否回歸常態,企業又如何保住或是占有非典之后市場上的有利地位——幾十天內,他們需要作出判斷和選擇。 餐飲、零售、航空,他們是非典的重災區,重建之路卻不見得更艱辛,一切只有賴疫情結束、重新樹立消費者信心;娛樂、旅游是另一個重災區,但非典令他們錯過了行業復蘇的黃金期;許多行業雖然受到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很多企業就像他們的客戶一樣不具有先天的免疫力——大病初愈后才發覺,自己對當前的市場格局同樣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空調企業正處在這樣的尷尬境地,市場尚還需要一針強心劑,供應鏈、資金鏈的壓力也壓得他們難以喘息。要難受的并不止是空調企業,房地產、汽車、證券企業,看起來他們沒有傷筋動骨,但注定要為如何保持體力傷透腦筋。 非典把所有企業拋入到一場商業的危機,當SARS正在逐漸遠離,企業則要憑借自己的能力盡早走出"隔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