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敲碎打商務部“三定”出爐 新三司肩負重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4日 10:34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蘇娜 “盡管人事還沒有完全定下來,但是到目前,三定算是基本完成了!”商務部一位人士說,“不過各司局的具體職責還要進一步細化。所以一切都定下來的時候估計要到6月中旬了。” 5月20日,商務部的網站上悄然出現了一則《商務部確定設置25個職能機構》的消息。 在這之前,商務部的官方媒體《國際商報》曾報道了國務院確定的商務部的14項職能。 根據“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的“三定”,前兩項已經確定無疑,剩下的“定編制”中,商務部部長、6位副部長人選早已敲定,“各司局的領導原則上也基本不變,只等一紙任命書了。”這位人士說。 新設三司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新設的三個司分別是市場體系建設司、市場運行調節司、商業改革發展司。 對于熟悉經貿委機構設置的人士而言,這些字眼并不完全陌生:原經貿委貿易市場局下設的五個處中,就有“市場建設處”、“運行調節處”、“改革指導處”。 在這次機構改革中,變化最大的司局就屬原經貿委的貿易市場局,籠統的說法是“一分為三”。 “新三司司長的人選還沒有確定下來。”商務部的這位人士說,不過按照這次機構改革的原則“拆廟不趕和尚”,原貿易市場局的4位副局長:邸建凱、向欣、房愛卿、姚廣海,都有可能出任新三司的司長,而一直盛傳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將出任商務部部長助理一職,據悉目前商務部部長助理有5個人員編制,已經確定的是原外經貿部部長助理劉莉、陳健,還有3個空缺。 內外貿合一 “加強外貿、充實內貿”適合當初組建商務部的初衷,內外貿統一管理也是國際慣例。 這次組建商務部,主體還是外經貿部,在新確定的機構名錄中,保留了21個司,其中有4個司名稱有所調整,如國外經濟合作司改稱“對外經濟合作司”,國際電子商務管理司改為“信息化司”,計劃財務司改為“規劃財務司”,交際司改名“外事司”。 加強政府與企業的聯系,同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這次機構改革的目標之一,國際電子商務司改名“信息化司”之后,職能上就可以將內外貿易都涵蓋了。 這次組建商務部,從經貿委轉過來的一共3個司局,即:對外經濟協調司、貿易市場局和產業損害調查局。 在原來內外貿分離的情況下,經貿委設置了對外經濟協調處,主要職責為:承擔對外經貿談判和國際貿易談判活動中有關國內政策的綜合協調;擬定國有企業向外商轉讓資產、股權、經營權以及相關的兼并、承包、租賃工作的有關政策;指導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和海外投資;協調解決外商投資企業運行中的有關問題等。 據內部人士透露,這次機構調整中,對外經濟協調司被分拆到其他幾個司中,比如對外貿易司、外國投資管理司,而跟原外經貿部保留下來的“對外經濟合作司”沒有關系。 對外提起反傾銷和應訴反傾銷這兩項聯系密切的職責,分別由原來歸屬經貿委的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原外經貿部的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行使。但實際上雙方工作中很多時候需要溝通、配合,在兩處辦公多有不便。 “現在統領在商務部下,開展工作就便利多了。”產業損害調查局的副局長劉歡說。 14項職能 在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文件上,除了第14條: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情,其余13條都已經相當細致。 與新三司對應的是第二、三項職能,從這一點看,新三司肩負重任。 據此分析,市場體系建設司的職能主要是:研究擬定規范市場運行、流通秩序和打破市場壟斷、地區封鎖的政策,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看來,流通體制改革和反壟斷應該是今后商務部的一項重要工作。 市場運行調節司的職能主要是: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和商品供求狀況,組織實施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和重要生產資料流通管理。據此,調節供需、平抑物價是市場運行調節司的主要任務。 而對于商業改革發展司,其主要職能應該是:擬定國內貿易發展規劃,研究提出流通體制改革意見,培育發展城鄉市場,推進流通產業結構調整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 在公布新機構名單的當日,商務部網站上還出現了一則《國外貿易投資環境報告》。據說以后商務部會定期公布這樣的貿易投資環境報告,首期報告介紹了我國與18個主要貿易國的投資環境和貿易政策。 北京一家進出口公司的管理人員對這份報告表示歡迎,“這表示商務部成立以后開始重視‘服務’理念了,更多為企業提供服務,強制性的管理將不再是主要調控手段。”這位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