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結售匯順差高企之謎 國際資金惡意套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3日 11:0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韓瑞蕓 北京報道 當前,我國銀行貿易結售匯順差絕對值幾乎相當于海關進出口順差額的2倍,銀行結售匯已完全不能反映外匯供需實際情況,并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兩三年。 據商務部及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數字,2002年,銀行貿易結售匯順差595.8億美元, 據了解,“結匯”,指的是外匯收入所有者,一般指出口企業將所得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笆蹍R”則指外匯使用者(進口企業)用匯向外匯指定銀行購買。由于有的企業出口不收匯,收匯后未及時結匯,甚至不需要結匯,有些企業進口不付匯或使用自有外匯等原因,銀行貿易結售匯差額與企業進出口差額允許有一定出入。但通常情況下,一國結售匯差額本應大體反映進出口差額。 而我國當前的國際收支統計數據中,貿易結售匯順差比進出口順差多一倍,卻著實令人匪夷所思。是制度瑕疵開的“花”,資金流入結的“果”,抑或是國際投機資本攪的局?答案撲朔迷離。但是,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監管層的高度注意。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撰文談論外匯管理工作重點應逐漸轉變的時候,特別指出,這種貿易結售匯順差比進出口順差多一倍的“不正!爆F象值得關注,必須盡快找出原因。 資金流動撲朔迷離 國家外匯管理局沿海某分局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官員證實,不僅貿易結匯增長遠大于出口增長,貿易售匯也在進口增長較快的同時大幅下降。 “據說深圳等地的銀行已經發現有國際短期資金大規模流入惡意套利的現象!敝袊y行金融研究所一研究員認為,在現行結售匯制度下,只要有外匯流入,央行就得拿出人民幣收購。當國際投機資本覺得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持有該幣種有利可圖時,便會魚貫而入。事實上,近期美元的一再下跌也將使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曾在今年“兩會”期間做工作報告時也對此問題做了說明。他表示,當前這種較為突出的現象說明國內企業更愿意持有人民幣,持匯和購匯的意愿減弱。 不過,這位中國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仍然愿意相信,非正常資金流動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家外匯管理局沿海某分局那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官員指出,國內貿易企業有多種途徑能幫助國際資本“潛渡”中國。比如,有些企業可將以往截留在境外的外匯匯入境內完成結匯;有些企業出口預收貸款超常增長,甚至根本沒有出口,卻以預收貸款名義結匯,以致結匯驟增;有些外商投資企業,其進口貨款由境外母公司墊付,以間接地引入境外資金;還有個別企業則通過地下渠道在境外直接結算進口貨款,等等。 也有專家對“國際游資套利”一說不太認同,認為中國目前的貨幣兌換政策和股票市場的走勢,并不給資金套利、股市對沖留有任何可能空間。他的理由是,由于人民幣買價與賣價之間的差別,外匯一進一出之間,已經損失接近3%;由于嚴格的外匯管制,進來的外匯最多“打回原地”,即使“套”到利,也轉不了手。鑒于這些原因,國際金融“大鱷”們決不會貿然出手。 部分專家還將“順差遠大于順收”的原因歸結到銀行結售匯的制度根源上。 “現行的人民幣結售匯制度,不能真實反映外匯供求水平!眹倚畔⒅行慕洕A測部魏怡華認為,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業靈活調度外匯的能力,同時也抑制了外匯需求,造成虛假的“供”大于“求”,難以真實反映外匯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價格與實際相背離。這也是目前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的主要潛在因素。 據了解,與“順差遠大于順收”截然相反的“順差不順收”現象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異;钴S。當時,我國進出口順差曾多倍于銀行結售匯順差。為此,國家在1998年緊急開展外匯專項檢查,查出用進口假報關單騙匯和出口逃匯活動案件多起,涉案金額達上百億美元。 五年之內,“順差”與“順收”的關系變動劇烈。無怪乎,吳曉靈對此側目。 外匯管理遇難題 身為央行副行長的吳曉靈并非“撈過界”管外貿。1994年后實施的結售匯制度是我國外匯管制的重要手段,但事實表明,大量外匯未經正常貿易途徑直接被銀行消化,轉為外匯占款,間接造成國家外匯儲備激增。 據了解,目前企業貿易結售匯業務量占據了全國銀行七八成的結售匯業務比例,與此同時,由于外資流入最終還是會通過還本付息或利潤匯出等形式回流出去,是一個波動性、周期性的因素,增加國家外匯儲備最終要靠貿易順差,甚至是貿易項下的結售匯順差來實現?梢哉f,“順差”與“順收”不僅關系到中國外匯管理大局,又牽涉到全球矚目的國家外匯儲備。 “國家外匯儲備增加無異于投放基礎貨幣。”中國銀行研究員表示,由于國內企業和個人在銀行的結售匯行為形成結售匯順差,再由銀行賣給中央銀行,同時,央行的基礎貨幣流向商業銀行在央行的準備金賬戶,準備金增加又引起貨幣供應量呈幾何倍擴張,這使得結售匯制度所形成的外匯占款實質上成了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形式。 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增加了742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按照1:8.2770的比價,就有6000多億元的基礎貨幣被投放。 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隱患也就此埋下。由于國家外匯儲備大多用于購買和持有低息債券,而通過外匯占款增加的人民幣供給又增加了國內的購買力,這就造成國內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極端不平衡,產生通脹壓力。 正如吳曉靈所言,在資金流入的大趨勢下,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足夠“充盈”。也有專家認為,如果不計成本,一味地要求國家外匯儲備增長,貨幣當局將陷入被動調控甚至無從調控的困局。 他認為,面臨國際收支順差,央行只有兩條路好走:允許人民幣匯率升值,抑或入市干預以保持匯率穩定。“就目前情況看,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幾乎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彼硎荆胄斜仨毷褂媒鹑诠ぞ,如正回購、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以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 事實上,在堅持了連續幾個月的大額正回購后,數據顯示,貨幣當局已沒有更多的債券可以賣給銀行間市場以收回貨幣。于是,央行票據誕生了。今年4月,中央銀行首次發行央行票據,并發出公告,表示今后每周二、周四的公開市場將暫不實行正回購,并固定于近期在每周二發行央行票據。 基于央行發行票據有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嫌疑,銀行間市場雖購者踴躍,卻也不乏議論。 不過,除了發行央行票據,我們還能做什么?專家認為,對沖外匯占款,央行已在制度內盡了力!拔覀儧]有足夠的金融工具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