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中國經濟三個靶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3日 10:28 南方周末 | |||
非典肆虐,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論壇卻少有地熱鬧,各路經濟學者暢敘中國經濟大勢,最終三個話題聚成靶點,爭論甚激,現擇要刊出,以饗讀者。 ———編者 □天則經濟研究所 楊培鴻 整理 (一)目前經濟增長中的隱憂 張曙光(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有三大因素引領中國經濟增長趨勢,而三者疊加、同步出現,導致增長率高于潛在增長率(測算為9%)。具體說:第一個驅動因素是世界制造業中心對投資和出口的帶動效應;第二個因素是城市化對投資和消費的拉動效應;第三個是新型消費品拉動增長周期。 很多人根據第一季度有將近10%的GDP增長就斷言經濟過熱,但判斷經濟是否過熱的依據還不充足。一是判斷經濟是否過熱不能簡單地看增長,而是要看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而中國經濟運行長期處在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狀態,目前還沒有根本改變。 二是要看哪些因素是支持經濟增長,有沒有持續性。如前所述,中國經濟有三大支撐因素,有相當的持續性。 三是看經濟增長是否超過潛在的水平。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接近現在潛在增長率的上限,這只是一種恢復的性質。應當清醒看到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政府主導型經濟,其內在的缺陷也很明顯。體制性的過熱因素依然存在,特別是新任地方領導比較年輕,創造政績的期望很高,上很多大項目。 宋養琰(中國社科院前副院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增長、高速度,在很大程度說是靠高投入—高產出。盡管這幾年好一些,產品科技含量在增高、結構調整的進度在加快,使得我們經濟增長附加值增大。但是,高投入—高增長這樣一個因素,仍然在發揮作用。這種高投入—高產值的增長,我認為不能夠持久。因為這種增長,容易造成經濟過熱,相應產生許多無效資本、無效投入、重復建設,使生產過剩、大量商品積壓、競爭加劇、企業競爭效率下降,甚至許多企業會倒閉破產。這恐怕是不能不值得重視的地方,越是在這種形勢下,這種情況越容易出現。 目前在一些領域已經產生了泡沫,比如房地產。實際上有不少地區已經出現了房地產過熱、土地占用過多、房價上漲過快的現象。據權威部門統計,2002年房地產投資,增幅32%,施工面積增幅28%,銷售面積增幅30%,銷售金額增幅高達37%。到去年7月份,房地產閑置達到12億平方米。其中,閑置一年以上的達到50%以上。就是說,50%以上的房子沒有人住,占有資金達到2900億元之多。這種狀況表明房地產項目上已經出現了泡沫。另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在建或者是準備上馬的地鐵項目有20多個,總投資將達2000億元左右,還有,有些地方造橋要造最長的,修路要修最好的,最好是一級公路或者是高速公路,蓋樓要蓋最高的等等。這些都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二)中國是否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 宋養琰:中國工業化經歷了三個階段:計劃經濟以軍需導向的工業化階段、改革開放后前20年民生工業化補課階段和入世以后全方位開放的再工業化階段。中國入世以后,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中國身上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增長最快。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制造業當中的比重也從1980年的1.4%上升到1997年的5.9%,正在成為世界制造業的新生力量。但中國和日本的15%、美國的20%多相比,距離還是很大。 張曙光:中國在加工業成熟以前,工業增長的空間很大。目前,中國更多是扮演著一個非技術和創新類組裝工業的角色,而不是扮演世界車間的角色。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還需要對外開放,來縮小自己在質地方面的差距。比如現在產量占世界第一的家電、煤、鋼的核心技術中國并沒有掌握,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特別是管理方面,還需要提高。 但是,由于中國具有比較優勢和綜合優勢,比如說勞動力的優勢和教育優勢、門類齊全的工業配套優勢、潛力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優勢,使得中國肯定會成為世界制造中心。所以,入世以來,這個因素就在逐漸的增強,基于這樣一個認識,全世界產業轉移的浪潮將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外商投資的增長,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一季度外商投資協議的和實際的都增長50%多,這個增長是相當快的。而外商投資企業占中國外貿出口一半以上,占加工貿易70%以上,對中國經濟增長作用帶動非常明顯。據估算,僅此因素就額外拉動中國經濟一個百分點左右。 盛洪(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跟當年的英國和日本不太一樣,跟美國有一點類似,就是有巨大市場。中國本身人口就多,當收入達到一定的高度,中國市場就會呈現一個良性增長態勢。按照克魯格曼的觀點,巨大市場會產生巨大產業和巨大企業,帶來企業規模經濟和產業規模經濟,自然給這個國家的產業帶來優勢。 現在,市場巨大,是那些跨國公司紛紛到中國投資的一個最重要的戰略性判斷。因為在別的國家,比如在丹麥或者是瑞典,僅依賴它們的市場永遠不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巨大企業。所以,巨大市場吸引到中國的外國投資迅速增長,這個是非常清楚的。除此之外,由于所謂美國的恐怖主義和伊拉克戰爭等因素,資本跑到安全的地方也是一個戰略性考慮。 (三)農民工權利如何保障 茅于軾(天則經濟研究所):工人收入為什么低?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利潤的刺激,另一個是工人的權利不能得到相應的保障。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行各業的利潤越來越薄,企業要想得到超額利潤,要么進行技術或者管理創新要么加班加點。創新是不能模仿的,但是加班加點是可以模仿的,本來干8個小時,現在干10個小時,超額利潤就產生了。但是,加班加點的人卻往往拿不到加班加點的工資。 仲大軍(經濟學者):勞工價格低的原因不光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且也是勞工權利沒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惡果。如果一個勞工沒有維護自身權利的話,那么這個勞工就只能拿最低、最廉價的工資。而且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搞政績,不惜壓低本地勞動力成本,壓低本地各方面資源價格。 張曙光:戶籍制度和一些帶歧視性的政策限制了城市化的進程,從而造成經濟的城鄉二元結構給經濟發展帶來障礙,使得進城農民工處于弱勢地位。 但工資低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按照經濟學供求關系理論,此結果必然導致價格的降低;另外很快提高工人工資也不見得有利。因為提高成本,競爭力就降低了。因此,低工資不是一個好辦法,卻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盛洪:工會能保障工會工人權益。但是外來農民工進不了工會,他們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只會比原來更窮。這樣做也確實降低競爭力。 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比如弗里德曼、貝克爾都反對建立工會,認為這些措施非但不能提高工人地位,還可能降低工人的福利待遇。但是,發展經濟學新近又證明了在后發國家中適當地組織工會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我們既要經濟發展又要對困難群體進行關照,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