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將調整預算支出結構 不會發行“衛生國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9日 08:24 《財經時報》 | ||
記者從財政部獲知:面對非典的沖擊,中央將調整預算支出結構,但不會專門發行“衛生國債”;財政部業務部門的官員表示,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及完善需要加速進行 中央財政支持抗擊疫病動作之大,為建國以來罕見。隨著政策的陸續出臺,財力不足的現實也漸顯出來。根據中國《預算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各級政府預算應當按照本級預算支出額的1%~3%設置預備費,用于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救災開支及其他難以預見 《財經時報》從財政部相關部門獲知,今年中央預算總預備費為100億元,占中央本級支出的1.4%,這顯然是按較低的比率設置的。這表明,政府在制訂今年預算時,確實未預見到類似非典這樣的突發性危機。 非典疫情向中國經濟提出巨大挑戰,中央財政已迅即做出反應。繼4月23日宣布建立20億元的非典防治專項基金后,又出臺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包括上周末表示,在受非典影響較大的8大行業減免15項政府性基金。財政部部長金人慶亦承諾:國家財政將充分保證非典防治資金及時到位。 不可預計預算 另據近日來自國家氣象局的消息,6月至8月,中國可能出現南北兩個多雨帶,全國即將進入汛期,防汛形勢嚴峻。地震、森林大火、山體滑坡等無法預見的災害,使得以自然災害救災開支及其他難以預見的特殊開支為目的中央財政總預備費變得捉襟見肘。 針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及醫療設施的諸多缺陷,近期,財政部已經要求中央各有關部門調整支出結構,壓縮會議、差旅、出國等經費,增加對非典防治工作的投入。國家發改委經國務院批準,決定適時調整國債資金投向:在抗擊非典以來已安排專項投資15.5億元用于全國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建設之后,決定再增加投資8.126億元,以加快非典防治設施的建設,改善醫療機構的收治能力,全力遏制疫情向農村地區蔓延。 《財經時報》向財政部再次求證有關“今年可能發行衛生國債”問題時,一位官員非常肯定地表示,迄今沒有發行專門的“衛生國債”的可能,因為“資金的來源并非對應著資金的使用”,財政部不會因某種專項支出的需要而發行專門的國債。 他表示,對于防治非典的需求,財政資金的投入是肯定要保障的。如果今年開支增加,由于稅收優惠和政府性基金減免,收入會相對減少,就需要追加預算;即使需要發行國債,也不會對應資金的具體使用項目,因為財政部門將在預算總盤子里進行調整。 制度缺陷 “此次非典疫情突如其來,使財政支出結構性問題暴露無遺。比如,非典使中國醫療防疫控制體系的不完善以及醫療設施嚴重不足等問題顯現出來,說明過去財政在這方面的投入偏少。”財政部業務部門的官員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及完善需要加速進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尚希博士新近主持完成了財政部關于公共支出范圍的分析與界定的重點課題研究。他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提出,中國政府過去的支出項目,既有一般性公共服務項目,也有經濟建設項目,但中心擺在了經濟建設方面。比如用了1/4的支出科目來反映經濟建設方面的內容,而涉及領域廣泛的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社會性支出,僅用一個科目來籠統地反映,反差極大。 他說,盡管從總的趨勢看經濟建設在全部財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下降,但和其他支出項目相比仍遙遙領先。 另外,公共支出的范圍太寬泛,“統支”色彩濃郁。公共支出無論達到多大的規模,配置的范圍都應有一個明晰的邊界;反過來,若在一個無明顯邊界的范圍內配置公共支出,則意味著所有的支出都將被攤薄,各項支出都處于短缺狀態。 劉尚希認為,要使財政有足夠的資金應對非典這類突發性事件,財政必須以“公共風險”為導向,調整公共支出的配置范圍。財政部的研究表明,公共支出存在的深層原因不是市場失靈,而是公共風險;公共風險使公共支出有了終極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王長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