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為我國非典時期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1日 12:35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孫杰 李佳路 馮曉芳) 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給蓬勃向上的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場“倒春寒”,旅游、運輸、餐飲、會展等服務業受到較大沖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日漸顯露。但是,“非典”擋不住中國經濟前行的步伐。當前,我們要在全面客觀認識和分析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沖擊的基礎上,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奪取防治“非典”斗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隨著抗擊“非典”攻堅戰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必然會迎來進一步發展的“艷陽天”。 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是我們發展的“主心骨” 非典型肺炎的突襲,是對我們黨和政府應對突發事件、駕馭復雜局面能力的又一次嚴峻考驗,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次嚴峻考驗。 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堅決果斷的措施,阻擊病毒擴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又一次得到體現,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同“非典”病魔進行著頑強的斗爭。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指揮抗“非典”斗爭的同時,站在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號召全國人民千方百計克服“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堅定不移地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身處非常之時,面臨非常之事,要用非常之策。近一個時期,從減免服務行業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下調成品油價格等具體措施,到出臺穩定農業生產、加大投資力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等8項對策,國務院出臺了宏觀調控經濟的一系列政策。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這些政策是中央立足大局、把握大勢做出的正確決策,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這將使社會各界正確把握和處理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關系。 “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堅定信心的‘主心骨’,堅決執行這些政策將有助于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周天勇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黨中央領導我們成功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水的沖擊,在經濟工作方面表現出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駕馭全局的能力。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也一定能取得抗擊‘非典’斗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我們擁有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強大綜合國力和雄厚物質基礎。”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說:“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這不僅為戰勝‘非典’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也是樹立信心的保障。今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實現了9.9%的高增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這為戰勝‘非典’、完成全年各項預期目標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回升的態勢 許多經濟界人士指出,“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范圍上是局部的,在時間上是暫時的。 目前,受“非典”沖擊的行業主要是旅游業、運輸業、商貿業等服務業。許憲春說,服務業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和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中所占的比例都不是很大。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第二產業。今年以來,第二產業表現良好,其中汽車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增勢迅猛。 盡管服務業受“非典”影響效益下滑,但也有一些行業卻因此受益。專家們分析說,產銷火爆的主要有生產藥品的醫藥業、生產消毒用品的日用化工業、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紡織業、電信業、網絡業和報刊業,生產自行車、電風扇、收音機等產品的企業也都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 周天勇認為,就地域而言,北京、廣東等疫情較重地區的部分行業受到的沖擊較大,而沒有疫情或者疫情較輕的地區的大多數行業受到的沖擊并不大。像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到20.3%,但這一地區目前受疫情的影響不是很大。 此外,雖然疫情較重的部分地區消費者減少了街市消費,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消費熱點。如餐館外賣火爆、汽車銷量急升、健身器具熱銷、電信消費劇增,甚至連自來水、電力的消耗量出現猛增的勢頭…… 更為重要的是,在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仍然穩定的情況下,一些消費只是從即期消費變成了中遠期消費,“非典”過后,這些消費能力仍會得到釋放。 專家們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中長期固定投資仍是投資活動的主體,“非典”這種不確定性的非市場因素對國內投資并無重大影響。加之政府為抗擊“非典”,加大了投資力度,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國債和預算內建設資金優先安排“非典”防治工作急需項目等等,這些都會作用于拉動內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體而言并不是很大。年度內的經濟增長曲線會有所改變,但年度間的經濟增長曲線,不會發生變化。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回升的態勢。 巨大的市場給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回旋余地 作為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國內市場潛力龐大,經濟發展的回旋余地大。這是中國的優勢,更是我們對經濟前景看好的信心所在。 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已經逐步變為由市場驅動的經濟內生增長機制,“非典”這樣一種突發的、暫時的因素,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黨的十六大后,我國經濟步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企業、個人投資與消費等微觀活力顯著增強。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了良好開局,需求不足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進一步增強。近年來,在積極財政政策引導下,我國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和需求升級,市場的規模和容量擴大。所有這些都將繼續推動經濟未來的增長。 “非典”并不能撼動主要依靠內需增長的我國經濟發展基礎。1998年以來,我國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增長。隨著一大批國債項目的建成,經濟的活力將進一步增強。近一個月內,為抗擊“非典”,各級財政下撥了50億元的資金,用于支持“非典”科研費用、醫院建設、治療費用等等,這些財政資金的大多數轉化為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國內外許多人士注意到,我國的經濟自身優勢并不會因為“非典”而受到影響。巨大的市場、低成本勞動力、門類齊全的行業、居世界前列的高儲蓄、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這些因素決定著我國經濟車輪仍將繼續前行,中國對外資仍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盡管一些外國公司可能因“非典”疫情推遲對我國投資計劃,但并無跡象表明會取消投資計劃。德國工商會主席約爾格·武特克說:“我們誰都沒有考慮取消對華投資計劃,中國經濟在勞動力成本和生產力方面已經變得很具競爭力,疫情只會造成短期沖擊。”通用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墨斐近日表示,雖然“非典”會帶來一些短期影響,我們認為支持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廣闊的市場機會以及發展基礎仍然存在。 堅定中國經濟發展向好的信心,但也不能盲目樂觀。對“非典”這一嚴重災害的影響,我們要有足夠的估計和充分的準備。當務之急是舉全國之力,盡快控制住疫情,只有這樣,才能使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我們只有樹立信心,發揮主動性,把一分力轉化為十分力,把十分力轉化為百分力,才能夠最終戰勝“非典”,使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持續向前推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