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專家評論:正視“非典”對經濟的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06日 08:5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高淵 與往年的熱鬧相比,今年的五一無疑顯得十分特別。在剛剛過去的短暫假日里,更多的人選擇了呆在家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樣聚會出游。顯然,人們希望以這種“非!钡倪^節方式,來對抗非典。 正如事先預料的那樣,這個平靜的假期,給國內諸多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這幾天,交通旅游部門還在懷念去年五一的壯觀場景。那個黃金周里,僅民航就運送旅客194.8萬人次,同比增加22.4萬人次,增長13%。而航空公司今年所面對的,是旅行社訂單取消、航班取消和大量的退票。 不難看出,非典對國民經濟的不利影響正在逐步顯現。 值得指出的是,為防止因人員大范圍流動,而可能導致非典擴散蔓延,中央果斷暫停今年五一長假,是一項非常及時必要的舉措。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非典對經濟的滯后影響將越來越明顯。因此,如何在全力防治非典的同時,避免經濟發展出現大的波動,將是接下來的又一項重要工作。 而在筆者看來,眼下的關鍵是要像直面非典疾病本身那樣,正視非典對經濟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有些經濟專家分析認為,非典只會造成個別行業的局部損失,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真正影響。這種“輕視”非典破壞力的觀點,對當前的工作恐怕沒有好處。 近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抗洪的考驗,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我們應當注意到,與5年前的洪水相比,這次非典對經濟的影響不盡相同。 一般認為,洪水在破壞經濟發展的同時,其背后還存在刺激需求的潛在效應。因為一旦洪水退去,人們災后重建的需求,就構成當期經濟總需求的一部分,而重建工作本身,則構成GDP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洪水雖然具有破壞性,破壞的是過去積累起來的財產,但擴大了當前和今后的總需求。 與此形成對照的,當前所經歷的非典是一種疫病,它會使大量的人因懼怕傳染而減少經濟活動,從而減少經濟需求,甚至減少資源的消費。這不僅表現在少外出、少購物、少旅游,還表現在許多貿易和投資的項目,會因人們減少旅行和開會而推遲甚至取消。簡而言之,非典可能抑制需求。如果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它甚至可以影響GDP的增長率。 現在看來,非典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來看。由于這種疾病傳染性較強,又是如此突如其來,短期內會對一些產業產生巨大沖擊,如果這種沖擊超過了一定的程度,會導致某些產業中的一些企業虧損。 如果“非典”危機的影響是長期的,則會改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也會影響人們現在的行為。這個調整會影響到現在的經濟行為,就像股市一樣,如果某種因素只是偶然的擾動,那么人們會把它作為一個較小的因素去判斷。但如果這個因素是長期性因素,那就會影響到對某一種資產的市場價值的判斷,進而影響人們的交易決策。 顯然,面對非典疫情,宏觀經濟政策應放在“擴大內需”上,以保持經濟的增長。而且在這種條件下擴大需求,要對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等給予更多的傾斜。不過,就中國當前的情況而言,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高達9.9%,投資增長高達27%,部分行業有“過熱”嫌疑。如果沒有非典出現,可能還會采取政策抑制需求增長過快。因此,現在似乎還有時間靜觀其變。 這2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幅超過9%,從經濟過熱到軟著陸,再到度過亞洲金融危機、全球經濟低迷以及加入世貿組織沖擊波,我們不但走了過來,而且保持良性發展態勢。眼下,對于非典這道新的坎,我們不必過分夸大其對經濟的影響,但也絕對不能輕視。相信只要保持足夠的警惕,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非典就不會成為長期影響經濟發展的負面效應。 《國際金融報》 (2003年05月06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