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經濟形勢分析 經濟增長內在力量表現突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30日 11:5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投資類產品、出口型產品、高技術產品、適應結構升級的消費產品生產持續快速增長 3月份經濟特征 3月份,我國經濟繼續在高位運行。一季度GDP增長9.9%,延續了去年的走勢。而近期的各種指標顯示,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新一輪快速增長的景氣周期,自1997年以來籠罩我國經濟的 3月份,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依然在高位運行,汽車和房產等新興消費品高速增長,產銷兩旺,全部消費穩中趨升,外貿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和利用外資增幅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拉動一季度的工業生產和GDP增長分別創1995年和1997年以來新高,連續一年多的物價下降趨勢已發生逆轉,困擾我國經濟多年的通縮陰影正在被新的景氣周期驅散。 在經過過去幾年增長速度的穩步回落以后,以消費結構升級為核心的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正在推動我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景氣循環階段。 從主要行業來看,高增長產業的"族群"表現突出,影響深遠,尤其是房產和汽車兩大支柱產業。今年頭2個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39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7.9%。其中個人購買為1282萬平方米,占商品住宅銷售比重的91%,同比增長66.5%,表明居民作為我國房地產市場投資和消費主體的特點更加突出。汽車仍然是當前工業生產增長中最突出的"亮點",一季度汽車產量10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54%,其中轎車生產39.9萬輛,同比增長1.2倍,僅3月份全國共生產轎車15.67萬輛,再創歷史新高。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因素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繼續發揮作用。 1、工業保持高速,行業拉動顯著 3月份,我國完成工業增加值3134億元,同比增長16.9%,比2月份回落2.9個百分點,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6個百分點。 1到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343億元,增長17.2%,比去年同期加快6.3個百分點。從增長結構看,一是各種所有制類型工業增長全面加快,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6.4%,加快7.7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20%,加快9.5個百分點。二是投資類產品、出口型產品、高技術產品、適應結構升級的消費產品生產持續快速增長。通信設備和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紡織工業六大行業對整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1%,拉動工業增長9.4個百分點。其中前兩大行業分別拉動3.2和2.6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一季度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73%,同比提高0.09個百分點。 2、消費穩中趨活,物價繼續回升 3月份,國內市場銷售穩中趨活,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2%,與前兩個月持平。消費價格繼續攀升,同比上漲0.9%。 1到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09億元,增長9.2%,比去年同期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7228億元,增長10.4%;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880億元,增長7.1%。城鎮居民的服務性支出和非消費支出增長較快。其中,教育文化娛樂和交通通訊支出均增長15.7%,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4.4%,購房和建房支出增長82.6%,社會保障支出增長22.5%。 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5%,是自2001年11月份以來首次出現上漲。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下降0.2%,但降幅比去年同期明顯縮小,其中3月份同比上漲0.2%。1到3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6%,均扭轉了近兩年來持續下降的局面。 3、投資維持高位運行,相比同期提速明顯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1到3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55億元,增長27.8%,比去年同期加快8.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4479億元,增長31.6%,加快5.5個百分點;集體、個體固定資產投資1676億元,增長18.7%,加快11.8個百分點。在國有及其他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28%,更新改造投資增長36.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4.9%。各地區投資都保持較快增長。 4、貿易逆差再現,外資大幅增長 3月份,外貿出口320.9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1個百分點;進口325.4億美元,同比增長44.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6個百分點。繼元月之后,3月份再度出現貿易逆差。 1到3月份,進出口總額1737億美元,增長42.4%,比去年同期加快34.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63億美元,增長33.5%,加快23.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40.7%和48.5%;對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我國香港、日本、韓國、歐盟的出口分別增長34.0%、29.1%、23.9%、28.0%、41.9%。進口增長更猛,達873億美元,增長52.4%,比去年同期加快47.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能源類產品、建筑用品、汽車、食用油等進口快速增長和進口產品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幅度較大。 從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口增幅均高于30%,其中從日本、韓國和東盟的進口增幅均在50%以上,從美國進口的增幅也高達39.9%。進出口相抵,逆差1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順差73億美元。 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1到3月份,合同外資金額229.8億美元,增長59.6%;實際使用金額130.9億美元,增長56.7%,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48.2和29.2個百分點。(課題組成員:張曙光,汪新波,李皎玉,金巖石) ★金融與資本市場運行★ 1、貨幣供應繼續增加,貸款繼續快速增長 3月末,M2余額為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比上年末加快1.7個百分點;M1余額為7.1萬億元,同比增長20.1%,比上年末加快3.3個百分點;M0余額為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1到3月累計凈回籠現金172億元,同比多回籠27億元。 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8.2萬億元,同比增長23.8%,比上年末加快了4.9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6.2萬億元,同比增長25.0%,比上年末提高8.7個百分點,表明當前企業資金較為充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9.5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3個百分點。 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9.9%,增幅比上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為1079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從一季度貸款增加的投向上看,農業、基本建設和個人消費貸款增加較多,貸款結構有所優化。 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增長幅度比上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1至3月國家外匯儲備累計增加296億美元,同比多增加142億美元。3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8.2771元人民幣,繼續保持穩定。 2、同業市場成交放大,利率繼續回落 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和拆借系統累計成交金額為31622.67億元,日均成交527.04億元,同比上漲64.20%。其中,拆借市場成交量保持穩定,基本穩定在日均50億元的水平,加權利率震蕩下行,開盤日的加權利率是2.264%,季末收于1.998%。回購成交量逐步放大,從1月初的日均200億元逐步上升到3月末的日均600億元。市場利率除在春節之前有所回升之外,一直保持著下降走勢,3月份更是加速下行,從季初的最高點2.323%跌至季末的1.980%,跌幅達34.3個基點。而現券市場日漸活躍,日成交量從1月份的20億元水平快速增長到3月份的70億元水平,并3次突破100億元。 3、股指蓄勢整理,月末放量上攻 3月份股指基本平穩運行,滬市綜指月初以1511點開盤,回調至1460點附近縮量整理,月末放量上攻,收于1510點。滬深兩市股票成交額達2080.28億元,比2月份的1620.86億元增加了459.42億元,增幅達28.34%。 ★未來趨勢與建議★ 產業"族群"正在發揮持久驅動作用 新一輪景氣周期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去年前低后高的增長態勢和出口的大幅提高一度出乎許多專家的預料。實際上,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絕非偶然,一些長期的趨勢性因素促成了投資、消費和出口的持續增長。首先,入世帶來的國際產業轉移與廉價勞動力優勢的結合,使中國成為全球生產加工出口基地,造成了國際投資和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其次,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推動了新興消費品以及新的高增長產業群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房地產、汽車、機械和新的家庭消費品四組產業"族群"正在新的增長周期中發揮著持久的驅動作用,這種增長特點不是局部和短期因素的作用能夠解釋的,而是國民經濟方方面面的內在增長力量的表現。 但是,處在轉軌時期的中國經濟并非完全依賴市場力量的內生增長,體制性過熱因素仍然存在,特別是一些地方投資迅猛增加,局部過熱的苗頭開始顯現。因此,如何保持已經形成的經濟增長勢頭,又不使局部過熱的苗頭擴大,就成為當前政策調節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隨著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來臨,一度沉寂的資本市場也出現了活躍跡象。3月27日以來,在藍籌概念股的帶動下,走出了一波放量上升的行情,增量資金主要流向金融、汽車、鋼鐵板塊,金融板塊成為首選。汽車行業經濟效益顯著,2002年全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15億元,增長28%;產品銷售收入6465億元,增長30%;利潤總額431億元,增長60%。從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先期公布的25家年報看,主營收入、主營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均有較大增長,平均每股收益0.31元,凈資產收益率保持在10%左右。汽車、鋼鐵行業的周期性擴張特征明顯。 金融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點。在一些根本性的改革尚難突破的情況下,一些技術性的創新不斷。利率市場化試點在農村展開,由于資金的流動性,其對整個改革的意義和作用有限。銀行醞釀外資并購和資產重組的重大題材。最近的一些金融創新顯示出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業務交叉經營的趨勢,為銀行發展中間業務,拓寬利潤渠道創造了機會,這也許是資本市場增量資金集中流向金融板塊的重要原因。3月底,招商證券和招商銀行共同推出一種介于銀行存款和開放式基金之間的招商受托理財計劃,預示著銀行和券商聯手試水私募基金業務。這一創新引起業內極大關注,各方紛紛仿效,又有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和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券商接洽,有意在近期推出類似的金融理財計劃。而銀行和券商的合作也由過去較為簡單的銀證通業務進入了一個新層面。 另外,信托業也開始向證券業務挺進,今年1月,上海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推出"基金債券組合投資資金信托計劃",率先進入證券市場,接著,至少有6只投資于證券市場的信托產品問世,計劃募集資金規模總額超過2億元。這些信托產品的客戶和市場上開放式基金的客戶特點類似,一經推出,就和基金銷售展開了競爭。 一季度,證券市場融資結構的變化引人矚目,一是首發融資比重有所下降;二是民營企業的融資比重明顯上升。一季度,A股市場首發融資總額50.12億元,其中民營企業融資額19.2億元,占首發融資的38%;A股發行及上市公司再融資籌資總額約152.59億元,可轉債籌資高于首發融資。債轉股等新的融資品種成為市場新寵。事實上,這些新的融資品種包含了一系列金融創新。正是由于一系列金融創新,才使得低迷的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近期,在市場壓力增大的同時,一些增發、配股、轉債等再融資概念由傳統的利空變為利好,正是投資者信心增強的表現。與宏觀經濟景氣回升,好不容易擺脫通貨緊縮困擾一樣,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同樣值得保護。 最近以來,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為中國經濟形勢投下了一絲陰影。"非典"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由于沒有歷史經驗可資借鑒,而不確定性又太大,很難做出一個恰當的估計。不過,由于"非典"事件具有短期擾動的性質,作為一種自然疫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會認識它,治療它和預防它。因此"非典"不大可能改變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總體趨勢。不過,我們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盡量防止其擴大化,降低其損失。(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聯合課題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