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寧:“SARS”帶給中國經濟的影響淺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8日 15:39 e-net | ||
作者:張向寧 如果說國人對于伊拉克戰爭的關注,更多的象是看一場中國隊未出線的國際足球賽事,每天興致勃勃地旁觀和品頭論足,那么,對于非典(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非典型肺炎),則已漸漸在人們輕看、重看、謠傳、澄清、搖擺、爭論、驚恐與笑看的不一反應中,滲入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上升為近期影響中國經濟的最關鍵因素。 本來,中國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潮中一枝獨秀。在西方社會以降低成本為主旋律的調整期,在信息網絡的支持下全球知識密集型產業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大環境下,在美伊動武和恐怖襲擊的重重陰影中,中國和中國經濟成為全球幾乎唯一的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價值生產基地和避風港。然而,非典的出現,給中國經濟近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對抗非典這場公共危機的成效,將直接決定中國經濟何時走出這一不利階段。而針對這一特殊時期的經濟特點,我們稱之為“非典經濟”。 非典到底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又將有多大呢?這將直接取決于非典蔓延的范圍、程度、時延和可控性。如果非典能夠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則其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病情擴散到全國,各地相繼出現類似于廣東和北京的非典高峰,則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將相當可觀。當然,在這些影響當中,也不乏對某些產業提供了正面的促進。 在非典經濟中,最直接相關的是旅游相關行業、航空業、零售業及服務業、進出口、醫療衛生制藥、信息產業,以及有可能波及到的農業。其中,對旅游業、航空業、進出口、零售及服務業和有可能波及到的農業主要是負面影響,而對醫療衛生制藥和信息產業,則同時存在著負面的和正面的影響作用。比較間接相關的有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教育、文化和相關工業等。 不利方面: 據近期人民網上轉自《中國經濟時報》的報道,非典型肺炎已使疫情嚴重的香港在旅游業等方面遭受重創,3月份入港的旅客和相應收入已減少兩至三成,使香港在未來兩個月內損失近20億港元的旅游收入。香港的航空業在最近一周內取消了約300個航班,僅在4月6日就取消了90個進出境航班,占當日航班總數的17%。游客的減少使香港酒店、餐飲以及零售業受到連鎖影響,近期餐飲業收入減少約40%。在廣東,超過50%的旅行團推遲或取消了行程。按照里昂證券航空業分析師目前的估計,今年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利潤將損失15%~20%,而東方航空公司將損失更多,約為20%~25%;與航空相關的機場等相關行業也會遭受損失。有機構稱,非典型肺炎事件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將可能超過美伊戰事,國際機構紛紛調低亞洲經濟增長的預測。當然,由于旅游業的收入在我國GDP中只占5.4%的比重(原文為0.2%,詳細數據可參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如果只是局部和短期受到影響,則影響不是實質性的。 根據《財經》雜志近期所做的一個調查,地處北京長安街黃金地段的五星級東方君悅酒店3月份的入住率還曾高達80%,而進入4月份以來,情況卻急轉直下。相應地,中國國際旅行社4月初接待的外國游客取消了1萬人次(注:此數據是政府宣布取消五·一長假前,宣布后的數據尚缺,據報道全年約接待60萬人次),中青旅取消了7千人次。對于各大旅行社來說,“五一”屬于三個黃金周之一。按往年的情形,這個黃金周的收入要占到全年收入的40%左右。廣東國旅一位經理說,在非典的影響下,可能全年都會是虧本經營。廣東國際旅行社的出入境游已基本停掉。在另一篇分析文章中,認為由于入境游的下降的同時出境游也下降,相互可以抵消對經濟的影響,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出境游的下降并不代表這些省下的錢會消費在國內旅游市場上,換種說法,就是這兩個下降都會造成全球的GDP總和下降。 進出口方面,目前非典已經部分影響到春季廣交會和一系列國際商貿活動的展開,雖然目前還沒有太多可供參考的數據,但如果對出口造成不利影響,而進口又難以有效控制回落,則會對GDP產生負的貢獻。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非典會傳染家畜或家禽,因此應不會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產品的出口。當然,由于旅行限制、接觸的恐懼、檢疫消毒處理和無根據的懷疑及回避,而間接影響到對我國部分產品的進口是有可能的。另據最新的《今日東方》一篇文章中提供的WHO的資料,1994年印度鼠疫流行,各國紛紛采取自保措施,由此對印度出口貿易造成極大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報》,我國2002年進出口總額達620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3256億美元,進口總額2952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對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002年為102398億元)的比率是50%(發達國家該比例為平均37%),這些充分顯示出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圈已經緊密結合。 外資利用方面,由于自由的旅行受到很大阻礙,一些國家要求國民取消對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非必須的旅行,這些勢必會對外資引進和利用工作造成不利的障礙,但具體的程度,目前還很難衡量。2002年,我國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527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4.3%。 在農業方面,據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美國及WHO(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對包括豬、羊、牛、狗、貓、以及雞、鴨、鵝等目前幾乎所有的家畜和家禽的病毒生成與繁殖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目前已知的家畜和家禽范圍內,幾乎都不能成功驗證非典冠狀病毒的生成與繁殖,病毒的繁殖以及生長均受到抑制,始終不能達到傳染級別的濃度;但是另外一組對比試驗卻明確證實:在非馴化領域的動物體內,非典冠狀病毒的生長和繁殖卻相對旺盛,在包括老鼠在內的嚙齒類動物體、以及天鵝、中華梅花鹿、西藏野生羚羊等野生動物、蛇類等變溫動物生長相對旺盛。如果這些試驗被證實,非典就不會擴散到家畜和家禽上,則對農業就基本沒有直接的影響。從目前我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擴散的特征和被控制的情況看,也基本沒有發現疫情通過家畜、家禽進行傳播的跡象,在這方面也許可以稍放寬心。 在商業和零售業方面,由于出現疫情的城鎮人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非典威脅的影響,正常的商業活動和消費行為將減少,消費者信心受到一定的沖擊,投資行為降低,從而導致普通的商業和零售業將會遭受打擊。但在短期內,由于一些城市出現的過度恐慌和“備荒”心理,短期內很多生活用品、日用品反而會出現一個銷售的高峰,之后一段時期內便進入這些購置物品的消耗期,銷售開始進入緩慢期。這期間,在疫情發生區的消費特點是從奢侈品轉向必須品,比如食品方面從高檔食品轉向速食、快餐型食品,以及實惠型、易儲存的產品。公眾在衛生防疫、醫藥保健等方面的投入普遍增加,雖然難以抵消在其他方面消費的減少,但對一些制藥企業、衛生保健產品的廠家卻是一劑強效的強心劑。也不乏一些缺乏社會公德或者職業道德的企業利用這種危機,魚目混珠,賺取不正當的收益。 非典對于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教育、文化和相關工業也將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較為間接,其程度也主要取決于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在這里不再進一步討論。但是,這些影響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非典對股市的影響,會造成公眾投資者一定量的投資損失,進而導致一定程度的國內市場內需下降,這與股市泡沫的出現是正好相反的過程,可稱為“負股市泡沫”。 有利方面: 非典疫情對于通信和相關信息產業會產生一個階段的正面推動作用。由于不敢出門及盡量減少相互接觸,人們更多地依賴電話、移動電話、短信、互聯網等進行遠程的通信和交流。 人們對電話和移動電話的依賴會更強,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趨緩,通話量(通話總時間)也許不會有很大增長,甚至在市話通話量上可能出現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國內、國際旅行受到的影響,長途業務上可能出現大幅的增長。而長途業務一直是電信業務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因此對電信公司是一個重大利好。 移動通信方面,除了與上述電信業務相似的特點外,短信收入將成倍地增長。據計世資訊的2002年底的研究數據,2002年全年中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預計將達到800億條(合80億元/年收入),中國聯通短信發送量將達到160億條(合16億元/年收入),與2001年相比分別增長503%和533%,合計總短信收入超過96億元。僅春節7天的短信的營業收入就將超過8億元,是平時短信業務量的2~3倍。目前關于非典的小道消息是滿天飛,相互傳遞有關非典的最新消息成了比春節拜年更好的問候和感情溝通的時尚,可以預見,這種“非典關懷”會給移動通信商在短期內帶來幾倍于一年一次的春節短信業務量,對移動通信商近期的業績是很大的支持。 作為網絡業者,我親身感受了互聯網在這次非典危機中的特殊角色。非典經濟的一個最大受益者,非網絡業莫屬。雖然同樣受到消費者信心下降、正;顒訙p少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是,通過網絡閱讀新聞來獲取資訊、相互通信和溝通、依賴電子商務進行買賣、通過網絡游戲獲得娛樂休閑等,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城市市民工作和生活的更重要部分。更有甚者,很多網絡業公司采取了在家上班(SOHO)的政策,使這個“說的多、做的少”的網絡概念變成了很多人生命中的第一次現實。另外,短信相關業務的增長也會對幾個相關網站和服務商的業績大有裨益。我沒有近期網絡整體流量的統計,或者各主要網站訪問量的走勢,相信不久這些數據應會逐個浮出水面。Dotcom沒有完成的網絡革命,以及所預言的交通減少、熱點房地產價值下降、在家辦公、虛擬社會等等,在非典這個特殊時期一一提前實現。 類似于9·11恐怖襲擊之后電子安全設施、身份識別產品方面的公司受到極大推崇,此次非典疫情對于遠程會議系統和服務的公司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很多公司已經廣泛采用音頻的遠程會議系統和服務,而視頻會議系統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原先花費在頻繁的商務旅行上的大方投入,現在不得不讓位于遠程視頻通信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上。 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網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上網場所和途徑。根據2003年1月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在“用戶上網的主要地點”中,網吧、網校、網絡咖啡廳占到19.4%的比例,是中國互聯網一大特色。目前,在非典的特殊形勢下,這方面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部分經常通過網吧上網的網民要么減少到網吧上網的次數,要么開始考慮自己搭建上網的條件和環境。 另一個受到非典事件正面推動的產業是醫療衛生和制藥行業。除去醫療衛生行業在本次抗擊非典的戰役中擔負起的令人起敬的重大使命以外,該行業和公共危機處理能力都會在這次抗擊危機的過程中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更大重視。這些經驗和進步,也許對中國將來處理更大的公共危機儲藏了重大的價值。 在制藥行業,雖然直接的受益者并不普遍,但此次疫情的發生將對中國本土的醫療和制藥研究工作注入極大的活力。目前,我國醫療和制藥研究的水平在很多方面雖已取得重大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在較廣泛的領域有著較大的差距。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醫療和制藥研究水平最主要的源動力是在于其豐厚的市場回報,而此次非典事件卻是中國進入市場經濟以來,第一次經歷如此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它帶給了中國醫療制藥行業巨大的震動、豐富的想像空間和對投資意識的喚醒。在整體行業的管理水平和整體協調能力方面,對我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寶貴的實戰經歷。 如何看待: 本文的重點不是非典在醫學方面問題,作者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非典帶給中國經濟的影響卻直接取決于非典蔓延的范圍、程度、時延和可控性。為此,作者只把一些事實數據綜合到一起,試圖對于非典流行的程度和時延做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推斷和預測。 非典事件如果上升到人類生存問題,是可笑的。如果做個壞到完全不可能的打算,如果全人類都得上非典,死亡率也只有3~5%,諸君中大多數仍舊可以幸免于難。這與絕大多數人知道的曾經在中世紀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和現代的艾滋病完全不同。非典的死亡率顯著低于肺結核病(25%左右死亡率)、在剛果爆發的埃博拉病(死亡率近半)、軍團病(1976年在美國發生的一種酷似肺炎的怪病,在沒有免疫缺陷的正常人中,死亡率為30%,直到目前經治療后死亡率仍為5%。而如果是有免疫缺陷的人,該數字會激升至70%)等嚴重傳染性疾病。而非典目前的死亡率則與普通肺炎相當。從發展的眼光看,很多新的病毒(疾病)在剛開始侵蝕人類的健康時,總會有一個被人類所克服的過程。比如說流感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是最大的殺手,而現在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將來回頭來看,所謂的非典也許還不如得上普通的肺炎更嚴重,甚至自愈的比例還更高些。 但同時,此次非典的最重要特征是傳染性非常強。舉例來說,據資料,發生在1918~1919年的世界性大流感(稱為西班牙流感,重心在歐洲)死亡率也只有2~4%,但卻使全世界患病人數達5~10億人,死亡人數超過2000~4000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的人數還多,死者多為青壯年。從目前非典的傳染特性上來看,此次非典抗爭的第一重點,實際并不在治愈率的進一步提高,而在于如何最有效地防止擴散。 換句通俗的話來說明上述數據,就是說如果得了非典,對于病患本人來講不值得特別驚慌——因為就象得了普通肺炎一樣,死亡率較低、治愈率較高;而相反對于其周圍的人群來講,卻成了巨大的威脅,因為病毒的傳染速度很快,而且傳染性較強(連嚴密防范的醫務工作人員都難以完全杜絕被感染)。如果假設一個病人傳染其他未感染人的平均機會是20個,而死亡率平均是5%的話,就意味著每多一個非典病人,他殺死另一個后感染者的幾率是100%。 當然,這個平均感染機會完全是個假設,而且,完全取決于政府和國民采取的防疫措施。從這個角度,我強烈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實施指令性規定,對于非典高發地區、尚未步出發病高峰的地區,要求市民在外出時、特別是各類服務性人員在工作時“必須佩戴口罩”,以及其他證實有效的、或有幫助的個人防疫措施。這次危機不是靠嚇不倒和大無畏的精神能夠挺得過去的,而是如何以最有效的措施迅速減少感染的人群(這和打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不同)。根據國內和香港的經驗,佩戴口罩確實能夠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而每減少1個新的感染,都是對這場抗戰的巨大貢獻,都是對自己和特別是對其他人的負責精神。對于疫情嚴重地區,越早戴上口罩,也就越早能夠摘掉口罩,也才能真正更加迅速地恢復社會的正常運轉,恢復經濟的繁榮和消費者的信心。另外,其他專業的隔離和防疫措施,有關部門在近期開始已經安排得比較得當,這是值得慶幸和鼓舞的。 對于疫情持續的時間,從廣東的實際發展過程來看,該疫情從第一例發現到獲得較完整的控制一般經歷2至5個月的時間,并具有一定的自愈傾向。深圳市與香港緊鄰,人員流動頻繁,但在兩地政府的通力努力下,據稱深圳(及大多數廣東地區)已處于完全控制之下,每天的新病例只有1~2名。來自國外的數據,根據WHO最新的消息發布,越南自今年發生第一個非典病例后,共達到63個病例,然而,到目前為止已連續17天沒有出現新的病例。如果到4月30日仍沒有新病例出現,越南將成為第一個被WHO在“SARS感染國家名單”中被刪除掉的國家。這是非常值得鼓舞的信息。(越南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國學習,比我國任何地區防疫效果要好的多。) (但是,相反的例子卻出現在香港。雖然采取了一些緊密的防疫措施,但香港的新病例卻仍一直不斷,因此有專家稱目前該病毒的傳播特征還沒有完全掌握。是否氣候變暖對抑制該病毒有幫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香港與深圳緊密相連,為何出現疫情傳播的不同形勢,作者猜測是否與香港普遍使用空調有關,現在都是未知數。) 從以上這些事實來看,非典的傳播并非不能被控制。而且,如果有效地進行為期1~3個月的嚴密措施,疫情往往能得到極大緩解,甚至完全消失。當然,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控制的難度要比越南高得多,目前的形勢也比越南嚴峻的多。特別是,一定要防止疫情擴散到全國各地區,否則控制的困難就會更大。及早地在各地采取有效的、高度警覺的、得到市民充分參與和配合的措施,對戰勝這場非典戰役非常關鍵。 對于已患病人群的治療,由于目前已經確認了該治病病毒為一種特定的冠狀病毒,雖然研制疫苗的工作可能“遠水解不了近渴”(一般需要1~5年的時間),但已經提供給醫學工作者確切的標準,來測試哪些藥物對該病毒有效、或無效。據美聯社的一個報道,大量科學試驗正在進行,包括針對目前認為臨床有效的處方在實驗室的效果驗證、現有的針對其他冠狀病毒的藥物(16種艾滋藥物、13種皰疹藥物、7種流感類藥物和7種干擾素)對非典冠狀病毒效果的試驗,以及包括正在等待獲得FDA認證的近30種相關藥物的有效性試驗(資料來源:http://www.ajc.com/news/content/news/0423/22sarsdrugs.html)。另一報道稱美國目前正對共約2000種藥物進行測試,觀察其對非典冠狀病毒的效果。另外,據25日英國時報(UK Times)報道,美國國家健康學會的初步測試表明,一家稱為AVI BioPharma公司生產的抗病毒藥物顯示出對殺滅非典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效果,該公司股票該日大幅上漲。同時,美國到目前為止已發生非典病例41例,但沒有一例死亡,這些治療經驗也應該很快能夠為各國所借鑒和共享。 如題頭所述,如果非典疫情的傳播能夠及時得到控制,非典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就是微小而可控的。然而,如果由于防疫措施不利,造成疫情長時間在中國各地傳播,則最終疫情控制的形勢就非常嚴峻,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也將是巨大的。 總結: 目前非典流行對我國經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這段特殊的“非典經濟”持續的時間,也主要取決于對疫情控制的有效性和時延。對疫情控制的方針,也應以防止擴散為第一目標,同時努力防止將地區性的疫情發展成為全國性疫情。從目前國內和國外對非典疫情的抗擊情況分析,如果措施有力、得當,非典疫情應該能夠在數月內在各疫區逐個得到完全控制,“非典經濟”得以終結,中國經濟能夠步入原先的穩定、迅速發展的軌道。 對于遭遇這樣的自然災害,是任何國家、政府都難以事先避免或者豁免的,是自然法則使然,與遭受地震、森林大火、臺風、干旱、洪水、蝗災等災害沒有任何二致。即使是該病原發于我國,我們也沒有任何可自責或者愧疚之處,在歷史上,席卷歐洲的“俄羅斯流感”、“西班牙流感”,以及“亞洲流感”、“香港流感”等帶來的巨大災難與目前非典的形勢無法比擬,其他的例子不必多舉——沒有國家或者政府需要對這種自然災害的出現負責,我們完全可以正視我們所遇到的問題。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一嚴峻的自然災害和公共危機,迅速控制住疫情,為我國巨大的經濟發展優勢和強勁的增長態勢掃清障礙,人民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同時,每一個普通的公民,在這一場公共危機當中,應當盡己所能,而不是懷揣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極端自私狹隘心理。協助宣傳和教育防疫措施的落實,抵制任何不利于控制疫情的行為,包括一些普通得象隨地吐痰、向車窗外吐痰這類這樣多年未改的惡習,不是僅靠政府的努力所能做到的。每減少一個新感染者,包括保護好自己,就意味著減少了若干個受威脅的感染人群,就是對這場特殊戰爭的最大貢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消費的本身就是對我國經濟的貢獻。韓國在遭遇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曾出現空前的愛國熱潮,很多人向國家捐出自己的積蓄、首飾和金銀飾品,并開始節衣縮食,希望幫助韓國渡過危機。然而,這種消費上的緊縮恰恰助長了韓國經濟進一步走向低谷,國內消費市場大幅萎縮,經濟更加缺乏活力,形成了惡性循環。雖然目前我們遇到的形勢遠非什么經濟上的危機,但是,如果在國內消費市場上由于非典的出現而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萎縮,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卻會造成較大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會超過非典本身對于經濟的直接影響,而對于整體國家成功渡過這場公共健康危機有害而無益。9·11事件以后,為了消除恐怖襲擊給美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美國廣泛宣傳把“充分地消費”當作是美國愛國精神的表現,F在,我們對于抗擊這場突如其來的非典,也需要提倡這種愛國行為,用自己的消費來支持內需市場的穩定和擴大,甚至來抵消由于出口可能遭受的影響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利。 科學的進步使人類能夠更迅速、有效地對抗疫情。從歷史角度上來講,這場疫情并不是多么狂暴和惡毒。在歷史進程中,人類也早已具備了遠古人類所無法比擬的征服自然的能力。當然,我們需要以最嚴肅、最客觀、最務實的態度去對待這場非典危機。祝愿這場危機能夠早日結束,“非典經濟”早日收場,也祝愿這場危機帶給我們更多的成熟,更多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