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能否撼動中國經濟?不可能改變增長總趨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8日 13:18 中國經營報 | |||
主持人:本報記者 嘉賓: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趙曉 主持人:本報記者孫宏 盛洪:“非典”短期內會對一些產業產生巨大沖擊,可能會造成一些產業的局部損失,但這些損失不足以使這些企業倒閉,不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現在出現的一些負面因素雖然會抵消一部分經濟增長,但正面和負面因素抵消以后,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會表現出比較好的趨勢。即使受到“非典”的影響,外國公司也只能是推遲向中國投資而不可能是取消。 趙曉:當前的“非典”危機其實是一場公共健康危機進而引發了社會危機,“非典”所造成的最大問題在于“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信心危機。“非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如果放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中看,就像一盆涼水澆在熊熊燃燒的大火上,這大火不太可能會被澆滅,因為經濟增長的上漲力量太強大了。 孫宏:“非典”危機已經對一些產業與領域造成了較大沖擊,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造成了一些干擾。由于它不是局部的影響因素,加上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無論對政府和企業來說“非典”危機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輕視還是過度夸張這場危機都是不對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小。 “非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太可能和亞洲金融危機相提并論 主持人:“非典”的擴散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造成很大影響,它已不單純是社會公共衛生事件,而演化為一場危機,可以說它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會更明顯、更深遠,如何認識“非典”危機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影響? 盛洪:“非典”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來看。由于它的傳染性很強,并且人們最初對它不太了解,短期內會對一些產業產生巨大沖擊,這種沖擊如果不超過一定的程度,可能只會造成一些產業的局部損失,但這些損失不足以使這些企業倒閉,不會出現多米諾骨效應,即打擊不會變大。如果這種沖擊超過了一定的程度,會導致某些產業中的一些企業虧損倒閉,而這種虧損倒閉又可能產生某些連鎖反應,類似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但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承受沖擊的能力也相對比較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次“非典”危機的沖擊力達不到那種程度。 如果“非典”危機的影響是長期的,會改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也會影響人們現在的行為。因為長期因素會使人們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預期,從而對經濟行為做出調整。這個調整會影響到現在的經濟行為,就像股市一樣,如果某種因素只是偶然的擾動,那么人們會把它作為一個較小的因素去判斷,如果這個因素是長期性因素,那么這個因素會影響到對某一種資產的市場價值的判斷,進而影響人們的交易決策。 我認為“非典”不可能成為長期影響中國社會生活的負面因素。當危機剛來時,人們對它沒有了解,沒有把握,而且也沒有應對措施,可能會產生恐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掌握它的信息會更多,也會尋找出更多對付“非典”的辦法,“非典”的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小。 趙曉:從宏觀經濟學上來看,目前所經歷的“非典”沖擊是一個典型的外部沖擊,它不是經濟體內生的,而是某種突如其來的不可預料的外部因素所致。這樣的外部沖擊通常會給經濟增長造成擾動,但在這種擾動結束后經濟活動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從經濟學上來看,因為外部的沖擊,經濟增長率的趨勢線會突然往上走或突然往下走,但沖擊消失后又會恢復平衡。這次“非典”危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突然往下走,在往下走了以后,相信又會重新回到原來的發展趨勢上,甚至會出現恢復性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外部沖擊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增長乃至高漲的趨勢。 短期來看,“非典”危機對中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比較小。因為它影響的是航空、旅游等產業,這些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是特別大,進一步,它可能會影響到外貿領域,但從凈進口來看,這種影響并不會特別大。另外還會影響到外商直接投資,但外資在中國投資構成中所占的比例還不是太大。 當前的“非典”危機其實是一場公共健康危機進而引發為社會危機,“非典”所造成的最大問題在于它導致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信心危機。人們不知道它會延續到什么時間,不知道災情到底有多么嚴重,也不知道危害有多大,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很多經濟活動都取消了,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才是“非典”更主要的影響。對于經濟的沖擊來說,“非典”的影響并不是疾病的傳染,而是恐慌的傳染。實際上,“非典”所傳染的人數及致死的人數極為有限,直接損失也較為有限,但其導致的信心危機足以令最強大的經濟運轉失常。現在它對中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之所以沒有也不會導致經濟危機,是因為中國經濟正好處于走向高漲之際。 “非典”對大國經濟的影響不過是澆向熊熊大火的一小盆冷水 主持人:有預測稱,“非典”事件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將可能超過伊拉克戰爭,國際機構也紛紛調低亞洲經濟增長的預測,中國在這場危機中也深受打擊,這場來勢洶涌的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盛洪:一方面要看到“非典”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國內有很多有利于經濟成長的因素。去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良性循環的階段,即由于人均收入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中國這樣的巨大市場中,開始產生對價值較高的產品或服務的巨大而持續的市場需求,如對汽車、住宅和旅游需求的迅速增長,這些需求本身就非常巨大,這些市場需求實際上還會產生連鎖反應,會導致對新的更大的產業需求,如城市公用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通訊等需求。這些需求導致了第一季度9.9%的高速度增長,可以說,這樣的國內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不能忽視。 我國是一個擁有巨大市場的國家,能養活巨大企業,也能夠產生巨大的產業。在“非典”危機的沖擊下,旅游、航空、餐飲等產業會受到一些影響,這些產業的總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比較小,不足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局。而且我國的產業結構多元化,也決定了這種沖擊的影響比較小,對這種危機的抵抗能力比較強。現在出現的一些負面因素雖然會抵消一部分經濟增長,但正面和負面因素抵消以后,經濟成長仍然會表現出比較好的趨勢。 趙曉:我國的經濟增長正面臨少有的“三大周期”重疊的高速增長現象。一是“中國制造-國際投資與出口周期”,即在加入WTO之后,由于比較優勢及綜合優勢(價廉物美的勞動力及教育優勢、門類齊全的工業配套優勢、潛力巨大的國內消費優勢、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優勢,相比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更高的政府效率),中國加工業將得到充分的發展,由此帶來外商投資與出口的增長;二是“城市化-投資與消費周期”,即以城市化為主導的投資與消費周期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大動力;三是“新興消費品-消費周期”,即中國經濟進入了一輪以汽車、住房、通訊產品等為拉動的經濟增長周期。這三大周期中的任何一個增長周期出現,都足以提供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活力,單獨支撐國民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以上,現在三大周期重疊,同時發力于中國經濟,可以說中國經濟正步入了高漲時期。這種增長是由市場力量驅動的,具有很長時間的可持續性。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性大趨勢。可以說,當前的中國經濟就像熊熊大火,不懼怕一盆涼水當頭澆來。 而且我國經濟是大國經濟,而不是區域性或者對幾個行業依賴很強的經濟體。“非典”沖擊不太可能改變中國經濟的總體趨勢。原因有三:其一,不能高估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水平,就貿易規模而言,中國6000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規模幾乎相當于GDP的一半,但凈出口充其量不過是千億人民幣的規模,就外商投資而言,其在中國投資構成中從來都在1/3以下,凈出口則始終維持在占GDP約2%~3%的水平,因此外貿和外資的影響都不是決定性的,而內需才是決定性的。其二,受“非典”影響較明顯的旅游業、航空業、餐飲業等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較小,尚不足以影響宏觀經濟,其三,“非典”對人們心理上的影響可能是重要的,但其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不太可能和亞洲金融危機相提并論。 如果“非典”時間延續過長,如延續到10月份,則對我國的消費、投資以及貿易的負面影響會成倍放大,屆時,中國所遭受的損失可能高達數千億人民幣,GDP增長慣性也將受到明顯影響。 目前政府已經空前重視“非典”問題,社會監測和信息透明已經開始正常化,有關措施也相當得力,醫學檢測與研究也出現突破,事實上這場瘟疫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大大降低,人們的信心將有可能逐漸恢復。這些都有利于經濟運行恢復正常。 “非典”不可能帶來“非典型通貨緊縮” 主持人:我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9.9%,這是多年來難得的發展勢頭,在這場危機面前,這樣強勁的增長勢頭會不會受到影響,會不會在第二季度或者上半年突然降下來? 盛洪:可以說對于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原來的預期都低估了,9.9%的增長率遠遠超過7%、8%的預期,因為有很多因素沒有充分考慮進來。中國的社會需求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在判斷經濟增長的水準時,應該把正面因素考慮進來后再考慮負面因素。經過綜合考慮,我國的經濟增長率會比以前的預期還要高。可以說,雖然“非典”是負面因素,但如果考慮到正面因素,經濟增長的預期不會往下調。 趙曉:“非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如果放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中看,就像一盆涼水澆在熊熊燃燒的大火上,這大火不太可能會被澆滅,因為經濟增長的上漲力量太強大了。所以,即使經濟增長受到“非典”的影響,中國經濟仍會有不同尋常的增長,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肯定還在8%以上。由于存在經濟慣性,第二季度的GDP增長估計不會明顯減速。 不過,“非典”危機如果演變成一種長期危機即持續半年以上,那么對經濟的影響會在第三四季度進一步顯示出來。 從全年來看,即使“非典”對經濟增長的打擊達到一個百分點,也不太可能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也不可能出現由“非典”所帶來的“非典型通貨緊縮”。我國經濟的增長率今年也還是會穩穩在8%以上的增長軌道中。可以說,幸運的是,這盆冷水是在我國經濟高漲的時候澆下來的,如果這種危機發生在1997年,那會出現雪上加霜的情況,對中國經濟所造成的麻煩會非常嚴重。 主持人:這場危機已不是局部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它可能會牽涉到很多經濟部門或產業,甚至會影響到經濟體的較深層面,對政府和企業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盛洪:對待這種危機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是輕視它,一是過度夸張它。“非典”是特別的危機,一個社會如果能夠健康發展和長久存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應對那些不斷出現的新的危機。 我覺得“非典”危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會影響到經濟制度,還包括政治決策方面。在經濟層面上 存在如何避免風險和減少損失的問題。亞洲金融危機后,許多企業垮臺倒閉,如果企業沒有危機意識,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外部打擊可能會徹底垮臺,企業內部應該有對付風險、對付危機的機制。對一個行業而言,行業協會也應該有一些機制和措施安排來防范風險。當然,有些短期的風險是整個行業所不能承受或會使某些產業承受巨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給予一些支持和援助。 趙曉:“非典”的影響可能會深入到證券金融領域,由于受到危機的影響以及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近期深滬指數波動較大。這值得警惕。“非典”危機對不同行業的沖擊程度不一樣,但由于中國經濟處于明顯上升的階段,對于一些受損嚴重行業的支持,應該通過市場來進行,而不是政府直接插手。一是“非典”危機對某些行業的影響,還沒完全達到必須救助的程度;二是政府并沒有錢來這樣做,政府花錢的效率也值得懷疑。策劃:唐清建孫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