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歷史眼光看“非典”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5日 12:07 今日東方 | ||
這次疫情雖會對香港及亞洲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應該能更快的恢復過來 文/何啟忠 時下,弄得整個香港,甚至全世界沸沸揚揚的,莫過于非典型肺炎的蔓延。各國的態度,由輕視,到自掃門前雪,再到變得充分重視,乃至采取強制性隔離及拒絕入境的極端措 在這種非常時期,在保衛自身安全避免感染之余,要在市場中有所作為,離不開我們對此次疫情的判斷,而清晰的判斷可能會從歷史中受益。 首先,我們需要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沖擊,還是永久性的傷害和一個系統性的沖擊。要做出有效的推斷,我們需要翻看一下歷史。最廣為人知的近代疫情可算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年死亡人數高達2~5千萬;接下來是1957年的“亞洲流感”,其死亡人數高達1~2百萬人。1968年的“香港流感”死亡人數70萬人,雖然數字有下降,但當時對香港社會所造成傷害卻非常大。 縱覽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全世界,還是亞洲,或者小到香港,都能從很大打擊中慢慢的恢復過來;另外,醫療設備和科學的發達及全球衛生防疫系統等均與歷史情形有天壤之別。因此,我們應該相信,這次疫情雖會對香港及亞洲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應該能更快的恢復過來。 進一步,我們還可以最大化地估計這次疫情造成的影響。我們同樣以史為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資料,1994年印度西部有一小鎮Surat發現有鼠疫短期內大面積感染的病例,而且以幾何級數上升。當時,印度有兩種選擇:可以過一兩個星期,待深入的化驗結果出來后再公布;或根據當時情況緊急公布疫情。印度選擇了后者。她向世衛組織及全世界及時公布了疫情。結果,短短的幾星期內,高達50萬人民逃離。各國紛紛采取自保措施,意大利馬上取消所有來往的貨船;大部分中東國家均停止一切由印度進口的食品及貨物;瑞士停止所有紡織品入口;歐美國家,如加拿大、法國、德國及英國等全面發出對其國民警告:不要前往印度、亞洲;地中海多國均停止一切飛往印度的航班。當時,疫情對社會造成的恐慌,因國際間的果斷但自保的措施而加劇,由此對出口貿易的極度影響也非常之大。眼下,世界各地對香港地區、中國以及亞洲所采取的措施與印度當年的情形非常相似,但論其范圍和程度,則又非常克制,仍然不能與當年相提并論。在短短的幾星期內,由疫情爆發到世衛的介入,到多方面的努力,印度鼠疫全面得到控制,結果造成58人死亡,有將近900個感染病例。當年,印度全年的經濟損失,表面上,其貿易赤字翻了一番,其資本市場受害卻極輕,指數只下降了5%。論及影響的深廣,卻以旅游業為最,可估計的損失為20億美金,不可估計的損失可能更高。 亞洲近年來亦有不少疫情出現:1998年初,香港“禽流感”,導致6人死亡,而恒生指數則下滑8.4%;同年臺灣出現“口蹄疫”,死亡人數為38人,臺灣加權平均指數下跌12.2%。這一連串的數字說明,雖然歷史上也曾有疫情發生,但對當地的經濟影響往往較少反映在GDP增長上,恒生指數下跌的影響主要是對旅游業及其相關的行業。而縱觀歷史,我估計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應該在5—12%的范圍內。然而,環顧中國各主要股票指數,都曾在3月份表現為上行。這反映內地市場可能過于樂觀。 這都是一些表面的、可恢復的經濟創傷。比較深廣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假如各國采取激進措施,進一步停止對我國的直接投資,那么對經濟的傷害可能非常深。我國經濟的三個火車頭中,假如外商直接投資受損的話,則反過來會影響到出口,進而三者損其二(另一個是內需),會對經濟增長目標造成影響。因為投資者作重新的評估造成的滯后效應傷害遠比當年經濟放慢來得重。幸而在中國政府4月1日起加入世衛組織疫情通報,轉眼已過一月,除了世衛組織對旅游者前往中國發出警告、馬來西亞拒絕中國人入境外,并沒有十分過激的措施。可謂不幸中大幸。如此類推,除非非典型疫情急轉直下,更大面積的擴散,否則,我相信各國間應不會將行動升級,從而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和經濟結構改革。但是,另外有一個重大的變數是,到底會否出現系統風險。我國因于4月1日前并不參與世衛組織的通報系統,所以在傳達信息方面有不規范和不及時的地方。新感染病例雖速度有所減慢,但并沒有停止,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加。由此,外界對中國提供的數字開始懷疑起來,而且對中國能否處理這個問題亦開始置疑。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我國政府仍茫然無緒的話,那么,憂慮的情緒會不會以幾何級數增加,將是一個疑問。進一步,今年的投資計劃以及其他合作項目是否會押后,就將會變成一個需要重新評估的系統風險。一旦到這個地步,其損害將最深,更要花長時間去重新說服投資者。 我認為這個系統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拖延而變得越來越高。但是,并不存在一個定數,唯一可以觀察的,是全世界科學家是否能破解疫情癥狀及病原。有鑒于此,則能理解為何對付此疫情的規格,已經由地方政府轉至中央政府,并且由總理及副總理親自坐鎮對付。正是因問題的復雜性,如何評價這一系統性風險,我們只能耐心觀察。 非典型肺炎疫情,對內地這樣一個大型的經濟體系,已經產生巨大影響,對于香港這樣一個小型經濟體來說,可想而知,必將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打擊。 據香港政府較早前的發言,說此次非典型肺炎所帶來的經濟損害已超越1998年金融風暴所造成的損害。這種說法一點都不假。在短短一個月當中,經濟學家們已把香港本來微弱的3%經濟增長,一下子就下調到1.5%的水平,砍掉一半。 最明顯的影響是從香港為基地的國泰航空及港龍航空。他們已經大幅減少航班,乘客上坐率只達到20%,直破收益平衡點。他們已經同時發出盈利警告。如果情況在預見的將來未能改善,大幅裁員將不可避免。由此引發的關聯效應更是痛苦。香港一般的五星級酒店入住率已只剩10%,虧本看來已無可避免。雖然我們可以想像,寒冬過后,其反彈定必驕人,可惜過冷的冬天實在太冷。各項經濟命脈已是雪上加霜,現在香港的老百姓都希望政府能作圣誕老人,大發福利,大減費用,以期渡過此一經濟寒冬。最要命的可能是,本已下降七成的樓價再往下跳水,那么,負資產將只能破產,由此對銀行體系以及經濟增長動力將可能產生極大震蕩和沖擊。 從亞太區來看,非典型肺炎疫情除了對各國自身消費有影響外,其余最直接的莫過于對其旅游業的打擊。按旅游業占GDP百分比來說,最受打擊的當屬馬來西亞,占到7.2%,跟著是泰國,而香港則排第三,占5 %,中國內地則只1.8%。可想而知,撇開疫情帶來的投資下降,單就旅游占GDP的比重來看也是直接的。就是事件過后,其負面的形象也要起碼幾個月的恢復期才能恢復過來。所以,以今年第三季作為復蘇的時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對一個疫區解除警告,需要在雙倍于潛伏期內沒有新的感染個案發生才可以。按“非典”的7-10天潛伏期來看,假設到四月底一切受到控制,最快也要到五月下旬一切才能恢復。到那時,整個第二季度剛好結束,第一季的增長也可能飽受影響。因此,非典型肺炎影響之深是要遠超大家當初所估計的。 (作者為摩根大通中國研究部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