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經濟數據解讀 專家表示樂觀判斷為時尚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8日 07:43 中華工商時報 | |||
投資擴展空間很大 貿易逆差不可怕 編者按: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高達9.9%。這個增長數據帶給我們的最大疑問是,這個高增長究竟是標志著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開始,還是曇花一現;高增長的原因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已經足夠強,還是由于一些短期的特殊因素造成的?本報記者對有關宏觀經濟研究部門的專家進行了采訪。 王小廣:樂觀判斷為時尚早 “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既要歸功于經濟內生增長機制的增強,也有一些外部效應的貢獻。”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王小廣主任這樣總結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原因。 他認為,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出口和外資的拉動,再加上由新興產業帶動的內需的增長拉動。內需的增長是經濟本身內生的,而出口更多的是靠外資的拉動,外資的來源更多的依靠全球資本市場,帶有許多的不確定性。 王小廣將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因素區分為預料之中的和超出預料的。預料之中的因素是經濟穩定增長的因素。首先是消費平穩增長,價格有所回升,但是價格的回升主要是因為農產品價格上漲20%,扣除農產品價格上漲的特殊因素,一般商品的價格沒有增長太多,而且這種物價的回升并不是由于需求的拉動,而是因為供給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農產品價格的回升只是短期存在。還有一個穩定增長的因素就是外資不斷地向中國轉移。另一個預料之中的是像汽車、手機這類的新型消費品,不僅會呈現出穩健的增長趨勢,而且還會加速增長。 王小廣指出,出口能夠增長30%以上是出乎意料的,這說明大家對“入世”效應估計不足。但是“入世”效應 呈現出一種遞減的趨勢,因此像一季度這樣的出口高速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再加上“非典”事件,以及世界經濟依舊不景氣,都可能會引起貿易摩擦,出口受阻。投資猛增也是超乎意料的,包括房地產的投資和消費在一季度大幅度地增長非常超乎意料。但是這樣一個高增長是沒有辦法持續的,因為房地產已經是連續三年的高增長,而且其增長速度已經大大超過了居民購買力,超過了人均收入增長的速度,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這些超乎意料的因素都帶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是難以預期的。 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正在緩慢地增強,但消費需求還受到一些長期的約束,比如:收入增長放緩、就業形勢嚴峻、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等。所以,現在的需求一部分是內生的,一部分是外生的。只有當包括投資和消費在內的內生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才可以說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已經完全具備。 王小廣的結論是,僅憑一季度的形勢就判斷新的經濟高增長周期已經到來,還為時過早。 張漢亞:投資擴展空間很大 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是自1995年以來同期增長幅度最高的一年。投資為什么會“提速”,這種投資速度會不會“過熱”?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漢亞說,前三個月投資的高速增長主要與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發展情況有密切關系。由于我國工業去年普遍效益較好,自我積累能力增加,銀行也愿意為其貸款,因此新開工項目的數量有較大的增加,導致今年一季度的工業投資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今年的投資增長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都分別增長很快,表明企業經濟實力的增強和銀行對企業投資效益的看好。另外,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也促進了投資總量的高幅增長。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性,因為去年12月投資增長速度比前幾個月有較大的下滑,與經濟發展的情況相比不正常,因此也有可能存在把去年12月的一部分投資計算到今年第一季度的現象。 一季度投資跳躍性增長,銀行貸款的過猛增加,一些房地產、鋼鐵、汽車、電解鋁項目紛紛上馬,這會不會導致投資“過熱”,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的質量? 張漢亞的看法是,判斷投資是否過熱要從總體上看資金、物資和建設隊伍的供求情況。從資金層面上講,目前我國存大于貸4萬多億元,扣除準備金、國債等科目的占款2萬億元左右,還有2萬億的資金閑置,這些資金是投資的擴展空間。從物資角度講,用于建設的鋼材、水泥、機器設備等等,近幾年一直是開工不足的行業,即使去年和今年一些投資品開始變得有些緊俏,但遠沒有達到供不應求的地步。雖然鋼材的價格水平近半年來有較大幅度增長,但漲價的主要是用于機械制造的板材和特種鋼,而建筑用的一般鋼材幾乎沒有漲價,水泥的價格也沒有明顯地增長,機械設備等投資品在國內也沒有出現供應緊張和價格大幅提高的現象。再說建設隊伍,目前國家統計在冊的建設隊伍有2800多萬人,去年和今年雖然投資總量有很大的增長,還是有許多建設隊伍沒活干。所以,從資金、物資和建設隊伍的供求方面來看,目前都比較寬裕,即使投資總量的增幅再大一些,也不會造成緊張,因此不能說目前的投資過熱。 按照今年一季度的發展趨勢,投資率有可能會比去年42%的投資率還要高,也有人擔心,如果投資率過高,會不會擠掉了消費,從而影響經濟的協調發展? 張漢亞表示,固定資產投資是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的重要手段,投資越多,未來的增長潛力就越大,對目前的GDP增長貢獻越大,提供的就業崗位越多。按我們國家目前的資源能力,我們承擔目前的投資規模是不成問題的,而未來的需要雖然難以準確預測,但從翻兩番的發展來看,投資擴展的空間是很大的。 李雨時:貿易逆差不可怕 今年一季度,由于進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8.9個百分點,我國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貿易逆差,一季度的貿易逆差達到10多億美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新的現象,貿易逆差是否會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負面作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認為,其實從去年9月開始,進口的增長速度就已經開始高于出口的增長速度。這里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的一些承諾,比如降低關稅總水平,取消非關稅壁壘,都促使進口大量增加。而且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形勢非常好,國內的需求增加,產業結構升級,帶動了進口增長,還有一個原因是去年一季度進口的基數比較低,所以今年一季度的增長幅度很大,達到了52.4%,比出口的增幅高達近20個百分點,但這種趨勢不會持續下去。 加工貿易的出口一直是我國出口的“主力軍”,雖然一季度加工貿易的出口仍然高于進口,但是其出口的增長幅度也明顯低于進口的增長幅度,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雨時認為,加工貿易在一季度的進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其實反映了這樣一種情況,去年我們國家吸引外資情況比較好,而去年簽訂的外商投資合同,一部分是需要今年進口機器設備和原料的,所以從這方面來講,進口可能要大于出口。但是一旦這些企業形成了生產能力以后,就能夠出口了,所以,從發展趨勢上看,將來加工貿易的出口肯定要比進口增長得快。 很多人擔憂,當前全球經濟還是不景氣,出口難度將進一步增加,而由于我國關稅水平下降,配額限制放松,進口還有可能猛增,因此,貿易逆差有可能會持續下去。 針對這種看法,李雨時表示,首先看進口,要從國外進口產品必須是國內有需求,而從國內總體來看,基本上還是處于供大于求、內需不足的狀況,因此國內對國外產品的需求是不是能持續下去還很難說。出口方面,我們發現我國的出口與發達國家經濟周期變動的相關性不是很大。有時候,國外的經濟情況不好,反而會更多地進口中國的產品,因為中國產品價格比較低。從今年一季度看,發達國家經濟雖然還是不景氣,但我們對美國、歐盟的出口增長依然非常快,對歐盟的出口增長了41.9%,出口的替代效應表現得比較明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外商投資促進貿易的效應特別明顯。越來越多的外商投資企業實際上把中國當作了一個生產環節,他們不僅希望開辟中國市場,而且還把企業現成的出口能力也轉移到了中國,這對中國的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認為,今年的貿易會呈現出一種前高后低的態勢,貿易總額還是會有相當程度的增長,其中出口增速可能會達到10%-12%,而進口增速會達到12%-14%,貿易順差會縮小,有可能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00億到150億,最壞的估計也是全年保持貿易平衡,但就全年而言,應該不會出現貿易逆差的情況。 他說,這幾年,我國的進口基本上是生產資料占80%,生活資料占20%,這個結構比較合理。從今年一季度的進口結構也可以看出來,進口比較多的主要是原油(2200萬噸)、成品油、鋼材、棉花,都屬于生產資料和能源。他認為,對中國來說,只要是進口結構合理,貿易保持基本平衡,或者有適度的逆差,對中國經濟的利大于弊。因為這就等于是我們低償地使用其他國家的資源。本報記者王擎(18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