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家客商曾“外逃” 保定痛改行政審批制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6日 09: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2800多家客商“外逃” 保定痛改行政審批制度 見習記者 陳挺 河北保定報道 就因為投資環境不好,保定市曾出現2000多戶本地企業和800多家外地客商“外逃”。它所帶來的刺痛和深遠影響迫使當政者痛下變革決心。 一項有關行政審批的改革在河北省保定市拉開帷幕。令外商頭痛不已的“公文旅行”可能成為歷史。 今年5月份,保定將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實行“限時辦結、超時默認”的新方法。重點壓縮和明確項目的審批周期,增加項目審批的可確定性。 審批大廳 保定的這次創新緣于一次不成功的經歷。 2001年7月,保定市為了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成立了項目審批協調中心,將計委、經貿委、工商、規劃、建設、土地等十幾個行政審批部門集中起來,實行“一站式”的辦公。 但部門阻撓改革的力度之大,超出了設計者的預料。 保定市紀檢委常委、檢察局副局長王憲剛認為,“所有的審批都代表著一定的權力。權力之后往往牽連著部門和個人的利益! 同時,此次審批改革也存在著流于形式、沒有約束機制等弱點。所以駐廳各部門的經辦人員,逐步把審批中心“淘空”成各自部門的一個“收發室”:項目交過來以后,工作人員將其收起來,卻拿回原單位去還按原來的方式審批;審批完后,再拿回來。另一個單位也如此這般。原有的一切都沒有改變,反而多了一道程序。 半年后,這個審批中心不了了之。 2002年8月,保定市優化環境辦公室(以下簡稱優化辦)在給保定市委書記的一份報告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開發商為了一個房地產項目,需要蓋160多個公章。而據稱,在保定一天蓋不到一個公章,加上節假日,160多個公章沒有1年根本“搞不定”。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王東京教授介紹,現在一個地產投資項目的市場周期在3年左右,如果項目審批要花上1年時間,不僅成本過高,商機往往也會錯過。 根據新華社消息,就因為投資環境不好,保定市曾出現2000多戶本地企業和800多家外地客商“外逃”。所帶來的刺痛和深遠影響迫使當政者痛下變革決心。 2002年9月,保定市開始籌建行政審批大廳工程,并將重點放在了保障措施和細節的完善上。 “原來的項目審批程序是如果上一道環節沒有批,下一個環節就不受理;現在是根據不同的事項對其規定不同的辦結時間,把辦結時限卡死,上一個環節過了時限就等于默認,下一個環節就自動開始審批,像工業化流水線生產作業一般,一環扣一環,相互制約,相互促動。而審批大廳就是‘限時辦結’的載體和保證!北6ㄊ袃灮k副主任尤志敬這樣介紹未來審批大廳的運作思路。 為此,保定市將先進行“剝權”手術:規定凡全市范圍內、市級審批權限內的所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申報、審批、蓋章、發證、收費等事項一律移至審批大廳,全由大廳受理,在大廳之外一律不得受理。為了保護制度的剛性,還要求各駐廳單位對其派出的駐廳人員進行授權,同時這些人員在人事上也接受大廳職能部門的考核和管理。 在“剛”的另一面則是細化———每一道程序將都被細化,在體現可操作性的同時,也減少執行的彈性空間。 例如,為了防止經辦人員在手續上故意挑毛病為難業主,規定申報資料由大廳聯辦系統統一受理,一旦受理,就與業主不相干了!安贿@么做,經辦者可以找出種種理由,讓人來回跑。”尤志敬說。 而對于審批事項較多、程序比較復雜、涉及多個處室的部門,在大廳旁邊設立分廳,將這些處室也“裝”進去,讓其在內部協調。 同時,所有的程序都將實行透明化原則,大廳里實行全程公開、陽光操作,并接受大廳和社會的監督。 今年2月28日,保定市委、市政府向社會承諾將實行“辦結限時、超時默認”制度:除涉及上報河北省、國務院的審批事項外,凡屬該市審批權限內的,每一個環節都將明確辦結時限。沒有特殊情況,超過規定時限即視為默許認可,責任自負。 目前,保定市已經對這項工作列出時間表。預計5月份,審批大廳可掛牌運行。 紀委擔當談判手 據王東京教授介紹,“十六大”對于現代政府的職能定位是:調節經濟、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于政府審批部門和審批事項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兩大部分:減少和規范。而目前主要工作還是在“減”字上。 但實際上要落實這個減字并不容易。目前審批制度淪入“四化”(國家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獲利途徑審批化、審批方式復雜化)的原因是利益。對此各地在削減審批項目中就經常出現各種弄虛作假現象。 為此,保定市委在此次改革中將市紀委推上了前臺,改組保定市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以下簡稱審改辦),由市紀委常委、檢察局副局長王憲剛擔任審改辦副主任,并負責具體的工作,市紀委監察綜合室的兩個處負責執行。 “這也是迫不得已。由紀檢委的領導出面,去跟這些‘有錢又有權’的部門談判,對其心理上有一定震懾作用,他們就不敢太過分! 審改辦的“減”字分兩大部分,一是清理跟風搭車收費的審批“私生子”項目,二是國家削減規劃的落實。 “現在正在執行的審批和收費事項并不都是合理合法的。有的事項只是因為上級主管部門如國家某部委的一個文件里曾經提到過要加強監管,沒有明確規定要審批收費,而下面部門卻借機搭順風車搞審批。這種情況還不少,保定市的1100多項審批事項中,這個比例達到30%以上。”王憲剛介紹,為此采用了“追根溯源”的策略對每一個審批項目的法律依據核查出最終出處。到2002年底,這項清理工作基本結束。 隨著2002年國務院削減行政審批項目工作的啟動,保定的工作轉入政策的落實階段,今年3月初,由保定市紀檢委書記親自出面,將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集中起來,逐個談判,一次解決。3月12日,保定市取消了涉及26個部門、256項的行政審批事項。到目前為止已經共清理削減了657項。削減率達到60%。 而在未來的行政審批大廳中,紀委將和組織部門一起擔當“鐘馗”角色,派員參加大廳聯辦機構的組成,負責對駐廳人員的監督和考核。 【記者手記】 紀委參與只是權宜之計 王東京教授認為,保定的做法,是在現行條件下的一種突破和進步,對改善政府形象能起到積極作用,因為審批部門和審批事項過多,對企業而言不僅成本高,也存在市場風險。而限時辦結和透明化,將為企業節省時間成本,對企業的市場經營活動帶來可預見性,可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將審批職權剝離后(如果能夠做到的話),也將使得這些職能部門能夠有條件回歸本色,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好監管和服務工作。 也有專家對此給予了較為積極的評價,因為我國有些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走形和變味,保定的做法不失為一種思路。 但同時,王東京教授也認為,這做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兩家企業同時提出申報同一個項目,那么到底應該給誰? 對于紀委參與到其中,王教授認為,這只能是一種過渡,因為紀委的主要職能是反腐,如果當事人沒有違紀,只是因為工作上的失誤,紀委怎么去給自已定位?如果審批造成過錯,從而給當事人帶來了經濟損失,誰去支付賠償?為此他建議,進行相關的立法,依法行政。 王憲剛也認為,“紀委參與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甚至連審改辦也都是一種過渡性、臨時性機構! 保定市紀委監察綜合室副主任張二樂認為,事前的防范和監督非常重要。而且防范的成本要大大小于罰的成本。同時在2000年中紀委也開始布置“從源頭抓起、將工作前移”的預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