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待遇有別 私企出口亟待擺脫“陪練”地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0日 10:23 經濟參考報 | ||
車曉蕙 沈錫權 隨著進出口經營權的加速放開,私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出口中的經營主體之一。但記者最近在廣東、浙江等地調查時發現,與國有外貿公司、外資企業相比,目前私營企業在外貿領域中仍處于“陪練、陪讀者”的地位,在許多方面尚未獲得“國民待遇”。 免費午餐還要吃多久 與外資企業相比,出口型私營企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稅收上。記者調查時發現,由于廣東省瀕臨港澳,有相當一批私營企業通過港澳關系戴上了“外資帽子”,其好處是:一可以享受“三免兩減半”的優惠待遇,二只要出口額超過70%或是生產型科技企業,就能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而私營企業即使100%出口也必須全額繳納。原為中外合資企業的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資產重組后成為一家純粹的私營企業,就需補繳外資企業時期享受的400多萬元優惠稅款。該公司執行董事王冬明說,與外資企業相比,私營企業在稅收上的差距至少使成本增加了7.5%。 與國有外貿公司相比,私企出口退稅占壓嚴重,貸款融資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出口退稅滯后問題在外貿企業中普遍存在,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地政府紛紛采取了向大型國有企業傾斜的辦法,中小私營企業很難分得“一杯羹”。目前廣東、浙江兩省退稅指標缺口合計已將近1000億元,在調查中大部分私營企業主反映2001年的退稅還沒有退完,而2002年更是一分錢也沒有拿到,“不是沒有生意,而是缺少流動資金”這已成為許多私企面對的最大難題。 目前,各地為緩解退稅滯后問題而大多采取了出口退稅質押貸款辦法,但不少私營企業反映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深圳高正公司總經理葛志斌反映,公司去年出口1800多萬美元,退稅就占壓了1700萬元人民幣,目前金融部門對質押貸款非常謹慎,國家的退稅款沒有下來往往就停止收單,這樣企業即使單證齊全也貸不到款。在同等情況下,私企貸款被排在國企后面,去年高正公司作為深圳的出口大戶可以享受100萬元外貿發展基金貸款,但由于被要求找國有公司作擔保,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記者了解到,一些私企為應對退稅困難往往采取兩種辦法,一是改在其他地區或是通過國有外貿公司出口,利用國有公司退稅額度,從而出現一種外貿出口的“洼地效應”,哪里的出口退稅快,貨源、資金就往哪里流。浙江溫嶺市去年出口額有近9億美元,但在本地出口的只有3.2億美元,其他都是通過上海、江蘇等地的大型國有外貿公司,二是調整經營方式,不再做一般出口貿易而改做加工貿易。深圳高正公司去年10月在香港注冊公司,以外商的身份直接向國內企業采購,以避免退稅問題。無疑,以上兩種方式都會大大增加私營企業出口的難度和成本。 私企難道只能干“邊角料”的活 珠海進出口商會會長黃達璋認為,未來我國外貿出口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肯定是在生產型企業,特別是正在崛起的私營企業,外資和國有外貿的增長空間已不大,而私企將會出現超常規增長。但目前來看許多資源的分配卻使私營企業處于非常不公平的地位,嚴重阻礙正處于成長階段的私企發展。 目前,私營企業反映最強烈的是廣交會攤位分配問題,對于大多數私企來說廣交會是他們獲得訂單、接觸國際市場最重要的貿易平臺,但從最近一屆廣交會看,全國只有588家私企分到了攤位,僅占參展企業總數的6%,大多數私企只能通過購買“黑市”攤位進駐。如溫嶺市僅有6個攤位,而在上屆就有100多家私企通過購買攤位進入廣交會。浙江華鴻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品忠說,廣交會攤位掌握在國有外貿公司手上,90%的私企只能靠買攤位,有的國有外貿公司將2/3的攤位都賣掉,尤其在中西部地區,華鴻就買過廣西、海南、安徽的攤位,最貴時一個標準攤位要賣26萬元,從1998年開始買攤位花的錢已經不少于1000萬元。 一些企業反映,私企獲得出口商品配額、許可證的難度很大,根本沾不上邊。全國最大的襪子企業浙江浪莎襪業總經理翁榮弟說,公司每年都要花大錢去買出口配額,國有外貿公司獲得配額的費用是每打襪子0.5美元,賣給我們就要3.5美金,而襪子的出廠價也就三四個美元,企業沒有賺頭。此外,不合理的是,出口業績還要算在擁有配額的國有企業頭上,配額商品的經營權是根據業績發放的,這樣私企就一直沒有業績,也一直得不到配額。 “走出去”更是困難重重 產品出去,首先是人要先走出去,但目前私營企業“走出去”面臨重重障礙。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3月份開始申請到香港辦一個分公司,但直到目前手續仍沒辦完。廣東德豪潤達是年出口額近億美元的出口大戶,其困難尚且如此,一些中小企業更是難上加難。 目前,私營企業“走出去”更多的是通過非正式渠道,溫州市鹿城區通過外經貿部門正式批準的境外企業僅有19家,而企業自行在國外注冊創辦的企業有近100家,累計投資960萬美元。 一些私營企業家認為,目前在境外設點要層層審批,動輒數月甚至幾年,使企業錯失市場良機。國家加強對國有企業的外匯控制是為了防止國有資產外流,但對于私營企業來說,肯定以贏利為目的,風險自擔,應采取核準制而非審批制。 此外,為推動私營企業出口,國家已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如原外經貿部和財政部聯合設立的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基金,企業出國參展可獲得補貼。記者了解到,由于審批手續繁瑣,每一單幾千元的補貼都要求拿到有關部門的審批,企業積極性不高,出現了錢越滾越多,用不出去的現象。據悉,廣東省已累積該基金7000多萬元未用,廣東省政府最近打算為這個基金連續5年每年配套2500萬元,但如何用出去、起到作用則面臨政策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