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方案推延 “真空期”商務部低調運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07日 10:56 《財經時報》 | ||
由于原三部委間許多細節有待溝通,這個新部委的“三定”方案遲遲未下,在對很多未定因素的猜測之中,它已經開始運作…… 本報記者丁汀 3月25日清晨7點,原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的牌子被“商務部”取代。那時候 這種低調開了一個先河,此后,在3月初兩會上政府機構改革方案中確定的各單位——包括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也采取了同樣的低調。 “低調”通常與“務實”相聯系。3月31日,新的商務部發布了第一號公告,將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四國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同一天,新的“發改委”也發布了第一號公告,將就“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舉行聽證會”。 工作已經展開,但是對這兩個新組建的部委內部來講,還有很多未定事宜——“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方案還沒有下來。 “構成商務部的原三部委(原外經貿部、原經貿委、原計委)間許多細節還有待溝通。”這位官員說,“關系還沒有理順。”他同時承認,“應當就在近日”,因為“總懸著對開展工作也有很多不利”。 空白期 “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在部里碰到的各司局長。”上面提到的那位官員說。 “方案沒有下來,工作中有很多不便。”因為在這個樓內辦公的現有司局都屬原對外經貿部,在組建商務部以后,各司局改成什么名稱都還不知道。“例如,發放一個文件,到底怎么落款呢?” 3月26日,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改發委”、商務部、國資委的“三定”方案。會議透露的內容是,商務部將“增設市場運行調節司、商業改革發展司”,“有利于加強內貿工作,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 此前的3月21日,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沈躍躍在商務部司局級以上干部大會上宣布了中央對商務部副部級干部和黨組成員的任命:部長呂福源任商務部黨組書記,于廣洲任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志剛、安民、魏建國、馬秀紅、廖曉淇任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徐敬業任商務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商務部紀檢組組長。 “一正六副”的領導班子被該人士評價為“規模并不小”,顯然,也是在其組成部分原外經貿部、原國家經貿委以及原國家計委三者間“平衡”的結果。 他介紹,6位副部長中,第一副部長于廣洲之前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第二副部長張志剛則是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其余四位,除廖曉淇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外,安民、魏建國、馬秀紅都是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務部的組織構架:以外經貿部為主體,國家經貿委、計委部分職能和機構并入。“這說明原外經貿部的‘班底’不會有多大變化。”他說。 編制:不會超過1000 該人士透露,根據上報的“三定”草案,原國家經貿委的4個司局,包括對外經濟協調司、產業損害調查局、貿易市場局以及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并進商務部,“隨之可能會有100多編制并入”。而原計委經貿流通司、國外資金利用局可能僅會將其部分職能并入。 在1998年進行的政府機構改革中,原對外經貿部的行政編制確定為457人。2001年年末,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增加了WTO司(世貿司)和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兩個司局級單位,隨后編制隨之有所擴大,“現在應該在600多人。”該人士說,“加上駐外人員,現在在崗的應該有1000多人。” 以此計算,新的商務部編制應該在700多人,“滿打滿算不會超過1000人,這和美國商務部超過2萬人的規模相比,簡直是小之又小。” 這位人士還對中國政府機構“臃腫”的觀點進行了反駁。他說,即使按照1000人的規模看,中國的商務部在世界上也應當算是一個相對“小型化”的政府,而且無法與美國商務部“巨無霸”的體型相提并論,即使是比較于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的荷蘭、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也已經十分精簡。 機構:25-26個司局 3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商務部將“增設市場運行調節司、商業改革發展司”,以此為據,加上原外經貿部原有的21個業務司局(原外經貿部共有24個司局,包括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局和離退休干部局3個非業務司局),已確定將會有23個業務司局。 但接受《財經時報》采訪的這位官員認為,在原經貿委4司局、原計委兩司局職能并入之后,由于新增了若干職能,所以機構可能會更多一些。 數位該部官員都預料,未來該部司局總數可能會在25-26個之間。同時,原外經貿部所屬各司局,名稱可能會有所改變,但職能和人員將“基本保持原狀不動”。 職能:取世界所長 商務部被確定的職能是:研究擬定規范市場運行和流通秩序的政策法規,促進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和商品供求狀況,組織開展國際經濟合作,負責組織協調反傾銷、反補貼的有關事宜和組織產業損害調查。 “我們是在取各家所長,有人說我們是在借鑒美國商務部的模式,這并不確切,”上述官員稱,“我們的職能范圍比美國的商務部小得多,他們應該還囊括了我們國家統計局、環保局、發改委、電信局等多部門的職能范圍。” “在某些方面,我們的商務部甚至會比他們高效得多。”他以反傾銷為例說明,在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商務部負責判定傾銷或補貼是否存在,而國際貿易委員會則判定其國內產業部門是否因此受到損害,只有兩者終裁一致時,才能采取反傾銷或反補貼的措施。“這其中有很多關系需要理順,類似于我們的外經貿部和國家經貿委的關系。” 把同一事務劃歸同一家商務部,過程會簡單得多,效率也自然會有所提高。商務部在其掛牌之后,將其“第一號公告”確定為對進口聚氯乙烯進行的反傾銷立案調查,似乎正是為這種“高效率”樹起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標榜。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