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農信社利率試點不等于利率市場化前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0日 12:51 《財經》雜志 | ||
《財經》雜志記者黃锫堅 何禹欣/文 進入2003年,肇端于溫州地區的農信社利率改革的擴大試點工作在全國逐漸鋪開。每個省(市、自治區)都有1~2個縣市進入了試點行列。這一工作被不少媒體視作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但剛剛出版的《財經》雜志3月20日號卻引述中國人民銀行合作金融司政策法規處處長田建華的話稱,此項改革和全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沒有直接聯系,“并非利率市場化 田建華指出,此次利率試點的根本目標,在于緩解農村資金供求矛盾,增強農信社的支農服務能力。他說,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地區戰略性“撤退”,當前不僅農村人口得不到基本的金融服務,而且出現了農村資金流向城市的嚴重趨勢,而此次改革的目的正是要讓資金回流。 在正規金融機構中,為廣大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的任務,目前幾乎只有農村信用社。這次利率試點,就是希望通過利率浮動幅度大這一政策優惠,讓農信社獲得某種程度的競爭優勢,以吸納更多存款,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田建華稱,2001年12月中旬,人民銀行合作司下發[2001]412號文件開始在農村信用社進行利率改革試點。選點的基本標準是:資金供求矛盾相對比較突出、支農資金相對短缺、民間借貸又比較活躍。最終確定的試點地區包括浙江瑞安、蒼南,黑龍江甘南,吉林白城地區的通榆、洮南,福建連江、泉州,內蒙古扎蘭屯等八個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在試點地區,農信社可以在非城關、非城鎮的營業網點實行利率浮動,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原則上不超過30%,貸款利率上浮不超過100%。 利率的指揮棒一揮,資金自然順勢而流。從第一批試點地區的情況來看,存款利率上浮后,農信社存款都有明顯增加。比如,溫州農信社從2002年10月21日起開始實行浮動利率。據中國人民銀行瑞安市支行行長李傳興估計,當地農信社新增存款中約有20%是從四大國有銀行流出的。 當然,新一輪試驗的效果和影響到底如何,官方目前并未有明確結論。 利率改革也顯示出對農村民間信貸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報告顯示,福州、溫州等地有效抑制了民間借貸,福州地區民間借貸利率下降了50%。 不過,農信社利率浮動的影響不可一概而論。在經濟發達和欠發達等不同地區,由于資金供求關系,商業銀行、農信社和民間借貸的競爭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改革的影響也因此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在溫州地區,盡管農信社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小,但是絕對額并不大,對于資金充裕的當地人吸引力不大。瑞安農村信用聯社辦公室主任盧繼樸稱,結算不便也是制約農信社吸收存款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溫州人在外地做生意,資金流動頻繁,商業銀行在結算方面的優勢,遠遠超過了信用社利率上浮的吸引力。 此外,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金融機構競爭激烈,所以農信社不敢立刻用足利率浮動的政策。在溫州地區,甚至有部分企業因為農信社提高利率而轉向商業銀行貸款。 而在欠發達地區,由于信貸渠道單一,缺乏其他金融機構和農信社競爭,所以農信社對貸款利率上浮的運作自由度就比較大。據《財經》了解,在吉林白城地區,以一年期種養業貸款為例,試點后貸款利率上浮70%,達到9.027%。由于上浮后的利率仍然和民間貸款的利率相差很大,農民也可以接受。 一位農村金融問題專家稱,單單在利率方面給農信社一些政策優惠,對解決農村金融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還會對農信社自身改革發生飲鴆止渴之效。應宜遜認為,農信社通過上浮存款利率,吸收更多存款后,可以增加資金的流動性,但能否把貸款放出去,并保證貸款質量,則是另一個問題。比如在發達地區,由于競爭激烈,農信社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貸款利率。在這種情況下,較大幅度地提高存款利率,實際上會降低存貸差,反而會增加了農信社的融資成本!袄矢拥挠绊懯菚簳r的、區域性的”,人民銀行白城中心支行辦公室主任李建強說。在他看來,試點區域的農信社目前獲得了一定政策優勢,但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這種優勢會逐漸淡化。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存在的資產質量差、資金總量不足等深層次問題,還需要其他配套改革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