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全搜索 民建亮出農信社改革建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15日 12:09 《財經時報》 | ||
成思危與他領導的民建中央在“兩會”前分兵三路,對農村信用社進行專題調查后提出金融改革方案;一個富有新意的觀點是農村金融機構太少,改革的同時應加強金融競爭 本報記者 張小彩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和他所領導的民建中央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分兵三路對 代表民建中央接受《財經時報》采訪的民建中央研究部部長熊大方對此評價說:“只有競爭才能改進服務。” 來自寧夏大學的全國政協宋曉華委員也帶來了相同的觀點,他建議“在認真吸取過去農村合作基金會教訓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農村金融政策,允許探索規范和扶持多種形式的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的民間信貸互助組織和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農村金融全搜索 民建中央一向重視經濟問題。去年,他們選中了“農村信用社改革”作為研究課題,并撥付了專門經費并進行了課題招標。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親自帶隊到江蘇,副主席馮梯云帶隊到河南,副主席陸明帶隊到甘肅,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調查。 熊大方告訴《財經時報》,他們在調查中發現,目前農村信貸的壓力實際上是集中在農村信用社。 目前可以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有多個方面,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等。其中,郵政儲蓄網點遍布農村,但只從農村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而且,由于郵政儲蓄的資金全部上存央行,獲得高利息收益,沒有風險,在與農村信用社的存款競爭中處于絕對優勢。有觀點直指郵政儲蓄實際上只是起到了從農村經濟體“抽血”的作用。 農業發展銀行作為農村政策性銀行,目前只針對糧、棉、油等商品流通過程發放貸款,貸款對象也只界定為國有企業,在農業貸款中并沒有起太大作用。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的中行、建行、工行從經濟效益考慮,近年來已紛紛撤離農村,只有農業銀行還保留了在農村的部分經營網點。農業銀行承擔了1998年從農發行剝離的農業開發貸款和部分農業商業性貸款。宋曉華委員在她的建議案中也說,與實際需要相比,農業銀行在農村的網點不多,農民辦理貸款不方便。 “多病身子扛重活” 因此,目前對農村經濟提供貸款服務的,基本上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民建的熊大方說,根據他們的調查,一些地區農村信用社所提供的農業貸款已經占到縣域農業貸款的80%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農信社不僅要“干重活”,而且“重病纏身”。民建中央的調查表明,目前農村信用社面臨六大問題:首先是農村信用社“官辦”狀況沒有改變,產權不清,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股東權責不明,風險責任未落實,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沒有形成。 其次是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根據民建的調查,2001年年底,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率達到44%,資不抵債的信用社占58%。在此之前,農村信用社的壞賬情況和經營狀況數據一直是個公開的秘密。 第三,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民“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 四是農信社資金來源渠道狹窄,而由于郵政儲蓄可在中央銀行穩獲“無風險收益”,因此比農村信用社有更高的吸存優勢,等于從農村抽走大量資金。 五是農信社人員素質相對較低,不少地方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還不到30%。 再有就是農信社的行業自律體系和監管措施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從里到外”的改革 針對上述6大問題,民建中央認為,要改革農村信用社并由此殺出一條生路,首先要理清農村信用社的產權結構,但不可一刀切。在他們看來,改造農村信用社通常可以考慮4種情況、4種方式: 其一,在城鄉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可以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市場化的區域性商業銀行,允許法人入股,允許兼并收購其他信用社和金融機構; 其次,也可以采取股份制和合作制結合的模式,合作制所持股份(農民一家一戶少量出資湊起來的股份)作為一個整體參與經營管理分享利益分擔風險; 第三,對職工持股較多的農村信用社,可以將其改造成完全由職工持股的商業性金融組織,允許其他商業銀行包括外資銀行收購兼并農村信用社,使農信社變為這些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為防止從農村抽取資金,可以對其貸款流向進行限制性規定; 第四,在大部分農村地區,維持合作制。 民建認為,農信社的法人治理結構應體現“決策、經營、管理三權分離”的原則,真正實行“民有、民營、民管”;其要旨是在清理社員股東權益的基礎上,擴大農信社社員的入股數量和入社群眾的范圍,大幅度增加農信社的資本金,金融服務圍繞農信社社員的金融需求進行;社員代表大會和董事會、監視會職責明確,接受社員監督,重大決策要公布;控制政府、尤其是基層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減少外部人受益渠道。 至于監管問題,首先需要建立農村信用社行業協會作為自律、自治性組織,負責監管、協調培訓等工作。同時,全國人大要盡快制定《合作金融法》,銀監會要有《合作金融監管條例》;同時設立國家農信社管理總局,制定全國性的農信社管理政策;在部分地區,可將縣級人民銀行(或今后專門的監管部門)直接轉為農信社的基層監管機構,在信用社監管總局的領導下,專司對農信社的業務監管。 改革配套繁重 民建中央認為,農信社的改革同樣必須有配套措施,首先是要重塑農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體系。例如,農業發展銀行要重新定位,業務應從單純的農產品收購放款,擴大到農村所有政策性金融業務;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則要以中小城市商業銀行為主,服務于廣大中小企業。 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體系,也是一種重要的配套改革。農業是高風險的弱質產業,沒有相應的保險系統,大部分風險勢必轉嫁到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身上。因此,應在農村建立以政策性保險為主體的農村保險體系;對商業性保險公司提供的農業保險業務,應給予政策優惠,刺激他們開辦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建立農村郵政儲蓄返還機制已被給予更多的關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郵政儲蓄在農村只吸存不貸款,從農村吸收的資金占據全部郵政儲蓄的66%以上。民建建議,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中的80%以央行再貸款的形式,貸給當地農村信用社。 此外,應給農村信用社一定的稅收優惠,并解決他們資金調劑、資金清算等方面的問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盡快解決農村信用社的歷史遺留問題。 熊大方認為,在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時,一定要打破農村金融的壟斷局面,發展多種形式的互助組織,鼓勵農村金融競爭。民建中央建議,農村信用社的基層網點,可考慮打破現存的“一鄉一社”布局,允許農村信用社跨鄉鎮經營,擴大競爭,允許不同區域農村信用社跨區域兼并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