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解讀(二):積極財政政策不宜淡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10日 09:39 南方網 | ||
□胡鞍鋼(清華大學、中科院國情研中心主任) 【報告摘要】 目前我國經濟還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農民和部分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失業人員增多,有些群眾生活還很困 胡鞍鋼說,總理講問題也實事求是,他深表贊同。他進一步分析了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的突出挑戰。 第一、從1997年以來持續六年的通貨緊縮,直接損害廣大農民的利益。第二、我國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結構調整,也出現了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第三、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導致農民收入大幅下降。 胡鞍鋼說,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淡出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總理在報告中說這幾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特定情況下實行的特殊政策,用了“特定”這個詞,國內外經濟界可能會產生想法:中國經濟政策是否要有變化?他認為,新一屆政府應該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各項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宜做重大調整。現在積極財政政策不宜淡出,應保持一個適度的力度和規模,只進行結構性調整,即所謂“相機抉擇”,只作微調,不作大調。這是因為: 首先,全球經濟低迷,貿易、投資增長率下降,各國政府大都在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應對全球通貨緊縮、需求不足。外部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較多也難以預測,當中國經濟保持高增長、宏觀經濟較穩定時期不易作大調整。 其次,防止經濟下滑引起的經濟波動。如果沒有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們就很難保持高經濟增長,也會出現經濟下滑的局面。 再有,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助國際、國內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并繼續帶動民間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