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解讀(一):未來五年總體趨勢樂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10日 09:33 南方網 | ||
朱镕基總理在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出《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瞭望周刊記者集中采訪了一批經濟學家。他們有的直接參與過多次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有的為重大決策提供過背景研究和建議。他們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可為人們提供觀察分析問題的開闊視角。 □盧中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 【報告摘要】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國民經濟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朱镕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很不平凡”一詞,概括了過去五年的國內形勢并肯定了我國在宏觀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盧中原認為,我國政治環境穩定,改革的廣度、深度將繼續擴大,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從而激發出各個方面特別是民間所蘊藏的活力,外國資本也會加大向中國的投入。他判斷,未來的五年,我國宏觀經濟的總體趨勢是樂觀的。 擴大內需方針須長期堅持 朱镕基建議下一屆政府“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五年來我國一直堅持的宏觀經濟調整方針。 對此,盧中原說,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擴大內需的方針必須長期執行。中國地域大,回旋余地大,與一些提出“出口導向”、“貿易立國”的島國和資源貧乏的小國不同,大國經濟一般都應以擴大內需為主。如今,國際環境復雜多變,恐怖事件、局部戰爭、油價漲落等外部因素我們無法控制,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基本立足點。 對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他認為今年仍舊要保持其穩定性和延續性,今后必然會有所調整。1998年之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著重于控制通貨膨脹,1998年以后則著重應對國內通貨緊縮趨勢和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有必要相機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從國際來看,宏觀經濟政策通常是短期的、年度性的,但中國面臨的特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迫使我們不得不連續幾年實施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盧中原認為,當前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實際上已經有了適度調整,今年擬發行14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比去年減少了100億元,正是一個信號。在通貨緊縮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的情況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還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實際含義,既包括防范金融風險,也意味著適度放松貨幣供應。目前我們的貨幣量增長速度大約高于GDP增長7到8個百分點,而正常的貨幣和信貸應該等于或略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加通貨膨脹率。因此,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支持經濟發展的,從貨幣政策的總體走向來說,這種連續性還要保持。 加強消費的最終拉動作用 “首先要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在目前情況下,這比增加投資需求更重要。”盧中原分析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句話時認為,強調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短期和中長期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較大,消費的貢獻則相對較弱。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否增長,還要看其最終消費需求。因此,消費本身所具有的最終拉動作用應有所加強。前兩年就提出過要實現消費和投資的雙拉動,也采取了一些刺激消費的措施,包括擴大消費信貸、放長假、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目前投資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上升態勢,而消費占GDP的比重則相對下降。這是工業化進程當中難以避免的階段性趨勢,但政策導向不能聽之任之,政府需要通過政策調節使消費適當有所回升。從全球角度看,我們的最終消費率特別是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明顯偏低。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我們的政府消費率與發展中國家差不多,家庭消費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甚至低于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城鄉居民的儲蓄傾向(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續提高,而消費傾向(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則在下降,這也是值得重視的。 由此,盧中原認為政府需要進行一些政策導向,引導消費者將收入更多地用于當期消費。他認為,刺激消費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因為它取決于個人的決策,政府必須講究引導消費的藝術。 多種方式緩解就業矛盾 我國目前的就業矛盾比較突出,每年新增勞動力可能會有800萬左右,加之下崗、失業職工和在城市流動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這些人口的數目大大高于城市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 盧中原估計,這個趨勢恐怕要維持一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主要是因為,隨著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調整,一些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迅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會產生很多結構性的失業。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加大也使就業矛盾突出。這一趨勢的緩解,可能主要取決于勞動力增長速度的放緩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談到如何解決當前的就業矛盾,盧中原提到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提法————“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他說,這個方針非常好,首先強調自主擇業、競爭就業和市場調節的基本作用,同時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來的要求。我們國家面臨的就業矛盾比較突出,完全靠市場調節,會造成大量的失業,激化社會矛盾。因此,政府就要行使促進就業職能。當然這種促進就業,并不是政府包辦,而是要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指出需要發展的產業及其發展方向并提供相應的政策環境。 政府還可以發展公共性的服務事業,包括提供就業培訓、改善公共服務設施等。他認為,“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應該說是一個新的課題”。同時,政府還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失業保險這個安全網,保證一時找不到工作的人員的基本生活,并通過政府支持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再就業能力。 要想解決就業問題,最關鍵的一點是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企業,鼓勵個人創業,發展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