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細說“中國機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4日 07:1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任何威脅 新華社記者 楊寧 發自北京 “從這些年的歷史看,中國經濟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增長。由于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可以預計,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這種增長不會對 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召開之際,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向新華社記者細數了中國經濟發展為其他國家帶來的巨大機遇。 近年來,在亞洲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減速的國際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但也出現了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種種論調,一些國家擔心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大量增加出口,擠占他國產品的市場份額。對此,林毅夫說,“凡事都要認真分析。中國勞動力成本的確很低,這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優勢。中國的工資水平只有美國和日本的1/5,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也很低。尤其是制造業,平均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的1/25、日本的1/26。如果考慮這一因素,將勞動力成本進行分解,那么美國每生產1美元產值所需的工資成本僅比中國高1/3。” 林毅夫進一步分析說,中國的出口企業主要是加工型企業,也就是說,出口增加,進口同時也會相應增加。平均來說,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需要50至70美元的進口。此外,中國的出口中,合資企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樣一種模式下,中國外貿的增長無疑將會有利于其他國家。” 2002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逾500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林毅夫說,這并不代表著中國就因此抽吸大部分流向他國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他說,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迅速增加的外商直接投資,主要來自于國際上私人部門資本流動的大幅增加。實際上,自1993年以來,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占流入亞洲外商直接投資額的比例一直保持穩定。“也就是說,流入中國的資本越多,流入其他亞洲國家的資本也就越多。” “另外,流入中國內地的資本主要來自香港和臺灣,而流入東盟國家的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的投資,直到現在,美、日在東盟國家的投資也一直多于在中國的投資。”林毅夫強調,“這些事實說明中國的發展并不是通過搶奪別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來實現的。” 《國際金融報》(2003年03月04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