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否成威脅市場籠中虎?專家析高額儲蓄現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7日 08:05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本報記者 田麗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今年1月末達到9.81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幅是1998年以來最高的!痹摂祿唤浌,便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1996年起,央行連續8次降息,使利率降低了78.4%,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在這種背景下,存款為何還增長這么快?百姓為何如此青睞儲蓄?巨額存款是否會 總體經濟形勢向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儲蓄率———經濟增長率———儲蓄率呈良性循環表明該國經濟健康發展。該組織指出,一些工業化國家和非洲國家的儲蓄率很低,它們的經濟增長率也很低,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儲蓄率較高,因而經濟增長率也高。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本國的巨額儲蓄來彌補資金的不足,維持自己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專家研究后認為,中國儲蓄的迅速增長表明了中國國民經濟正在持續快速增長。 居民消費待上新臺階 儲蓄是收入的函數。伴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廣大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穩步提高。去年由于公務員增加工資、財政發放的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有所增長等因素,中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增長。據統計,200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戶均總值已達22.8萬元,戶均家庭金融資產達8萬元。然而,在收入增加的同時,即時商品消費和支出卻未能同比增長,因而儲蓄存款增長較快。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一名教授認為:從消費趨勢上看,居民消費水平正從1萬元向10萬元、幾十萬元的消費能力過渡。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基本解決了人們的“吃”、“穿”、“用”問題,基本耐用消費品廣泛進入家庭。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住”和“行”的問題。去年北京市統計局城調隊在全市抽取860戶城鎮居民家庭,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部分居民在兩年內準備打算大額消費,62.6%的城鎮居民家庭會在兩年內有3000元以上的大額消費。子女教育、旅游及住房裝修是兩年內居民消費的熱點。而儲蓄的增長就是在為實現這一消費轉型進行積累和準備。 個人投資渠道需要拓寬 從儲蓄結構看,占儲蓄賬戶總數80%的儲蓄者為低收入者。這部分儲戶的儲蓄動機主要是對未來收入變化的不確定性作出預防性儲蓄。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以北京為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教育投入需要三四十萬元,相當于父母大半生的積蓄。如果再買房,就需要將近100萬元!現在許多家庭寧肯節衣縮食,也要把錢存在銀行里,覺得存錢是保障未來生活的比較好的方式。 占儲蓄賬戶總數20%的是高收入階層,其存款占總儲蓄額的60%以上。與前者積攢錢財的目的相比,這些收入略高且具備一定實力的人,把錢放在儲蓄的籃子里,更多的是出于無奈的選擇。 盡管近些年我國金融業的改革創新加快,但是相當于更快增長的老百姓的“錢袋子”來說,能滿足他們投資的適銷對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匹配較好的金融產品仍顯不足。投資股票,風險太高;債券利率雖高,但受發行時間、流通性、變現性等因素制約;黃金外匯市場潮漲潮落,老百姓只好隔岸觀火;幣郵卡市場,也總是氣候難成;而古玩字畫,普通老百姓就更難以問津。于是,盡管獲利甚微,老百姓也只好把錢存進銀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與現在中國的情況很相似,有著很高的儲蓄率,日本銀行就是用這些錢來支持本國的制造業發展,最終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因此,關鍵問題在于如何提高國內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可供選擇的投資渠道,讓充足的資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巨額存款不會“困虎出籠” 在央行公布了高達9.81萬億元的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數字后,當即便有媒體表示了對巨額儲蓄是否會成為“籠中虎”的擔憂。對此,有專家認為,盡管我國居民儲蓄總額高,但人均儲蓄還是相當低的,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不足1萬元,許多家庭儲蓄還承擔著教育、養老等多重責任,因此,讓百姓打開“錢袋子”也并非易事。 這位專家預測說,如果今年中國股市、期市等資本市場能走出低谷,居民儲蓄的資金將有所轉移。2003年中國居民的高儲蓄態勢將依然存在,但增幅可能會有所回落。隨著我國各項改革進程逐步推進,其他投資渠道逐步拓寬,居民金融資產會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逐步形成一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更加合理的數量結構。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3年02月27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