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執行政策(第二部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1日 10:18 新浪財經 | ||
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 一、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證基礎貨幣的穩定增長和貨幣市場利率的平穩運行 2002年,在我國外貿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明顯供大于求,人民銀行從銀行間外匯市場大量購買外匯,外匯占款大幅增加,相應投放大量 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保持了貨幣市場利率的平穩運行,為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操作提供穩定的市場環境。9月下旬,由于新股發行的因素,商業銀行流動性減少,貨幣市場出現了臨時性的資金緊缺,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將正回購的招標方式由利率招標調整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的方式,穩定了貨幣市場利率。12月中旬,由于臨近年底,商業銀行資金開始緊張,加上12月17日新股發行將凍結資金,貨幣市場資金壓力凸顯,利率出現上升壓力,人民銀行于12月17日進行固定利率數量招標的逆回購操作,加上采用新的招標方式買入現券,增加了商業銀行流動性,將貨幣市場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穩定在2.35%以內的水平。在人民銀行及時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調控下,貨幣市場遭遇的臨時性外部沖擊沒有造成持續的負面影響,保持了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平穩運行。 2002年春節前以及12月中旬到年末的時期,由于現金投放較多,商業銀行出現季節性的資金緊缺,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交易和現券買斷交易主動向市場大量投放基礎貨幣,保證了商業銀行的支付能力,支持了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 專欄1:中國的公開市場操作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于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后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二、靈活運用利率手段,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經國務院批準,2002年2月21日,人民銀行再次降低了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其中,存款利率平均下調0.25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平均下調0.5個百分點。1996年以來人民銀行連續八次降息,金融機構存款平均利率累計下調5.98個百分點,貸款平均利率累計下調6.97個百分點。降息對降低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行成本,減輕企業利息支出,刺激投資和消費,支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金融對外開放的實際需要,2002年3月將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納入人民銀行現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理范圍,對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外幣利率政策管理上實現公平待遇。同時,根據國際金融市場變化,2002年11月19日下調了境內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將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25%下調至0.8125%,其它外幣存款利率相應下調。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1998年和1999年兩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的基礎上,2002年初在全國八個縣農村信用社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50%擴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2002年9月份,農村信用社利率浮動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 專欄2: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中國利率市場化在改革進程中穩步推進。1993年《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最先明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九五”時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實現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啟動,同時放開了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貼現利率及貼現利率的生成機制,放開了貼現和轉貼現利率。 ―1998年9月放開了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市場化發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實現國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招標發行。 ―1999年10月對保險公司大額定期存款實行協議利率,對保險公司3000萬元以上、5年以上大額定期存款,實行保險公司與商業銀行雙方協商利率的辦法。 ―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權,簡化貸款利率種類,探索貸款利率改革的途徑。1998年將金融機構對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10%擴大到20%,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擴大到50%;1999年允許縣以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將對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規定擴大到所有中型企業;2002年又進一步擴大試點。同時,簡化貸款利率種類,取消了大部分優惠貸款利率,完善了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體系。 ―2000年9月21日實行外匯利率管理體制改革,放開了外幣貸款利率;3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2002年3月將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納入人民銀行現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理范圍,實現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外幣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2年擴大農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農信社利率浮動幅度;統一中外資外幣利率管理政策。 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同改革之初相比已明顯提高。回顧中國利率市場化所走過的道路和國際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基本經驗,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始終注意改革進程與商業銀行的自我約束能力和中央銀行對利率的宏觀控制能力相適應,保證市場穩定和金融安全。 “十六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按照這一精神,確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使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確定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正確處理好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金融市場穩定和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本、外幣利率政策的協調關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擔的財政職能。確定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 三、運用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一)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加強信貸政策指導。2002年8月份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組織體系、完善授信評級制度、努力開展信貸創新等10條指導意見,引導商業銀行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商業銀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發展。 實施利率調節,繼續堅持擴大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幅度,使金融機構在利率管理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多次通過指導商業銀行內部利率水平,調節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調撥,防止商業銀行過度集中資金,影響中小企業貸款。 增加再貸款、促進貼現業務發展,不斷增強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實力。同時,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1998年以來,人民銀行、財政部與經貿委聯合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進行研究,制定制度辦法,規范管理,通過第三方介入,補充信用,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到2001年底,全國共計組建各類擔保機構300多家,籌集擔保資金70多億元,可擔保貸款達400多億元。 上述政策措施,對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有一定積極效果。初步統計,到2002年9月末,4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達3.7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53%。 (二)努力改進對農業的信貸支持 1997年—2002年12月末,人民銀行共安排支農再貸款額度1236億元。到2002年12月末,支農再貸款余額為84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65億元。支農再貸款主要投向農業大省、中西部地區和受災地區,有效緩解了中西部地區和災區農村資金短缺的矛盾。 支農再貸款對支持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與農戶聯保貸款發揮了重要作用。2002年10月末,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比上年末增加451億元,占農業貸款增加額的33%,增幅達138%;農戶聯保貸款比上年末增加173億元,占農業貸款增加額的13%,增幅達145%。幾年來,全國共有3.1萬家農村信用社開辦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占農村信用社總數的89%,1.7萬家農村信用社開辦了聯保貸款,占農村信用社總數的49%。約有4657萬戶農戶獲得了小額信用貸款,有1027萬戶農戶獲得聯保貸款,兩項合計,受益農戶總數達5684萬戶,占貸款需求農戶數的49%,占全部農戶數的25%。 (三)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 完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研究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大力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同時,督促商業銀行加強信貸管理,防止一些地區出現房地產泡沫。引導汽車消費信貸健康發展。個人汽車貸款的迅速增長,有力地促進了汽車銷售,支持了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發放助學貸款,資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2002年,會同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發展的通知》,引導商業銀行繼續做好助學貸款工作。自1999年至2002年9月末,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助學貸款66億元,幫助了112萬名困難學生就學;其中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3億元,幫助了41萬名困難學生就學。 四、積極推進貨幣市場制度建設 2002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實施《商業銀行柜臺記賬式國債交易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2]2號)。同年6月和12月,與財政部聯合推出2002年第六期和第十五期記賬式國債,分別在工、農、中、建四家試點銀行柜臺順利發行并上市交易。商業銀行柜臺記賬式國債交易系統的順利開通,為投資人開通了新的購債渠道,擴大了記賬式國債的投資群體,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廣大投資人的國債投資需求,也有利于降低國債的籌資成本,溝通了銀行間債券市場與商業銀行柜臺債券市場。 2002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2年第5號公告,對金融機構進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由審批制改為準入備案制。該政策措施簡化了行政審批程序,提高了行政透明度,是中國人民銀行多年來在健全法規、加強風險控制的基礎上推動貨幣市場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2002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頒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中國工商銀行等39家商業銀行開辦債券結算代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02]329號),將債券結算代理業務的服務對象擴展到非金融機構。該項政策措施的出臺和順利實施,豐富了銀行間市場的投資主體,為投資者開辟了新的債券投資和資金融通渠道,有利于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順利發行,有利于擴大貨幣政策的傳導。 五、發揮貨幣政策促進改革、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的作用 第一,積極支持國有企業改革。1997年—2002年8月末,核銷銀行呆壞賬準備金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債權2664億元,共支持兼并破產項目5864戶,支持破產企業安排下崗分流人員約430萬人,對維護社會穩定和職工再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第二,配合積極財政政策,支持國債項目建設。1998年--2002年,國家增發國債6600億元,商業銀行累計發放配套貸款1.2萬億元。第三,以小額貸款形式,支持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委共同制定了《關于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的管理辦法》,大力推廣小額貸款,支持再就業工作。第四,發放扶貧貸款,扶持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2002年新增扶貧貼息貸款185億元。到2002年10月末,農業銀行扶貧貸款余額達854億元,其中扶貧貼息貸款余額達439億元。 六、提高貨幣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引導社會的合理預期 一是加強貨幣政策信息披露制度建設,按季發表《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社會各方面了解貨幣信貸的運行情況、面臨的主要問題、近期的貨幣信貸政策趨勢,以及引導市場預期發揮了良好作用。二是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例會和貨幣政策專家咨詢會,發揮咨詢議事功能,為貨幣政策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例會后及時向社會發布新聞稿,公布相關信息。三是按月召開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與國家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及時交流、溝通信息,以適時把握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新變化,使商業銀行全面了解貨幣信貸政策措施和意圖,并及時獲得有關方面對貨幣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商業銀行加強指導,促進穩健貨幣政策的貫徹和有效實施。四是從2002年開始,就新擬訂的貨幣信貸政策,在正式出臺前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以使有關政策規定更切合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