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評:美伊開戰 人民幣往上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0日 17:48 南方周末 | ||
經濟月評 高輝清(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 從事經濟實證分析的人員都知道,1月份的經濟分析很難做。即使你手中握有一大堆數據,有時也下不了一個結論!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春節因素在其中“搗亂”。 對中國人而言,春節的重要性是獨一無二的。春節一到,整個社會都為之而旋轉,更遑論經濟了。然而,春節出現的月份又不固定,總是在一、二月之間來回變化。這樣一來,產生的一個后果就是使得一、二月的經濟數據變成了一團亂麻,難以從中理出一個頭緒。 為了說明這點,我不妨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某年春節是在2月份出現,而上年的春節卻在1月份。那么,在研究這一年數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盡管老百姓的消費行為沒有什么異常,但由于基數的作用,這一年的消費數據卻會很不正常。其中,1月份的消費增長會很低,甚至負增長。而2月份卻又相反,可能達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高水平。 對經濟分析人員來說,春節的生活也許同別人一樣都非常精彩,可面對春節因素帶來的困難卻只能獨自無奈。雖然,西方國家也有一些重大節日(比如圣誕節),它們也會對經濟運行產生明顯的影響,使得當月的一些經濟數據發生突變。但是,由于西方的節日都是按公歷設定,其影響的方式也相對固定。因此,就很容易通過一些數學方法將其帶來的經濟突變部分給剔除出來。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一些工具光盤中所包含的X-11、X-12軟件,實際上就是專門用來做這事的。然而,這些軟件如果用來處理中國春節問題,則毫無用途。原因在于,這些軟件所瞄準的目標都是“固定靶”,而中國的春節卻是一個“移動靶”:在一、二月份長達幾十天的范圍內不斷游離。所以,如果你出于好奇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想問我要1月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的話,我只能告訴你:對不起,沒有! 迄今為止,今年1月份出來的數據只有外貿數據。從數字表面看,有喜有憂。喜的是,外貿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進口、出口分別增長了37.3%和63.4%;憂的是,當月出現12.5億美元貿易逆差,讓許多已經習慣了長期順差的人士大吃一驚。然而,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在前面說了一大堆,目的只是想讓讀者了解一件事:由于春節因素沒法剔除,對1月份的我國經濟數據,千萬不能太當真!只有等到一、二月的累計數據出來以后,我們才有可能得出一些較有價值的分析和判斷。 伊美戰爭難撼中國經濟 今年的春天來得早,正月初四就立了春。大年初六,筆者與幾位好友曾到江西老家一處小山坳中郊游。明媚的陽光、碧透的湖水和翠綠的山林,讓我們感覺到,仿佛是在進行一次非常愜意的春游!然而,與春意早來的自然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政治氣候卻日趨寒冷,不僅伊美戰爭如箭在弦,而且朝鮮半島的形勢經過一些媒體的渲染似乎也成了火藥桶。 當然,我們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爆發不起來的。最近,朝鮮50年來第一次向韓國開放了邊境,就是人心向往和平的一個最有力證明。不過,伊美之間的戰爭雖然在上周末躲過了一難,但由于美方的步步緊逼并未放松,似乎還是難以避免。 在去年9月《經濟月評》中,我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美伊戰爭打與不打,對中國可能都有好處,所不同的只是好處來的方式可能會不一樣”。那么,美伊戰爭打起來以后,中國究竟會得到什么樣的“漁翁之利”呢?主要將體現在:在戰爭的影響下,歐美市場的安全性將相應減弱。出于規避風險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可能進入中國,從而使得我國的投資、工業和外貿出口增長隨之而加快。然而,這只是一個較為粗略的看法。鑒于當前戰爭的緊迫性,我們有必要對這場戰爭可能帶來的影響作一較為詳細的分析,以給讀者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綜合國內外有關對戰爭走向的判斷,并根據海灣戰爭的經驗和美伊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對比分析,我們認為美伊戰爭存在著以下四種可能:一是速戰速決,在三個月以內美國取得勝利。二是進攻受阻,戰時拉長。雙方在經過激烈巷戰之后,美國才取得勝利,但是時間已在三個月以上。三是戰爭擴大化,戰火蔓延到伊拉克周邊國家,導致幾個主要海灣產油國都陷入泥潭。四是“基地”組織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事件,形成美國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沖突,從而美國被拖入類似“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泥潭。 在上述四種可能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是第一種,即速戰速決,概率為70%。理由在于:美伊雙方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對比實在太懸殊。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估計,目前伊拉克軍隊的實力還遠不如海灣戰爭時期,伊軍無法同美軍一較長短。而且速戰速決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也為此做了長時間的充分準備。 不過,我們考慮到伊拉克可能已經從上次的海灣戰爭吸取了教訓,且其領導人具有極其豐富的戰爭經驗,再加上美國這次發動戰爭未能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所以,第二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大體估計,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為20%。第三和第四種可能性出現的概率應當都很小,加起來大概也只為10%。 對世界經濟而言,第一種可能出現時,由于時間較短,戰爭帶來的影響不會太明顯;第二種可能出現時,則會使得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都不斷地下降,從而延緩世界經濟的復蘇步伐;第三和第四種可能出現時,對世界經濟可能發生的變化我們大概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災難”。 顯然,在第一種情況下,世界經濟不會有多大變化,中國經濟也將沿著自己快速增長的道路繼續前進。在第三、四種情況下,“覆巢之下無完卵”,中國經濟將難以獨善其身。如此看來,在上述三種情況下分析戰爭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沒有多大的必要。真正為我們留下了分析空間的只有第二種情況了:其發生的概率雖不大,但又確有可能發生。同時,一旦發生,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微妙。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自廢武功 以下我們在第二種情況下簡要地分析一下美伊戰爭可能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影響。當然,美伊戰爭對中國所帶來的好處,正如前面所說,將加速外資的流入。但是,在其他方面,美伊戰爭帶來的主要還都是些負面影響。主要包括:(1)拉動油價上漲,增大中國石油進口成本。中國目前日凈進口石油約125萬桶左右,如果美伊戰爭使每桶原油價格上漲10美元,中國每天就要因此增加1250萬美元的石油進口開支負擔。(2)高油價將使得運輸業及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生產成本增大,減少其行業贏利。(3)戰爭將極大減少中國對伊拉克等中東地區的勞務出口。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點之外,美伊戰爭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負面影響實際上還是增大人民幣升值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中國經濟走出了一個與世界完全不同的經濟周期,在世界進入大調整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卻保持了快速增長。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就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盯住美元制度也受到以日美為首的國際社會越來越大的指責。2002年12月初,日本財相鹽川就公開要求中國政府提高人民幣匯率。隨后,美國和IMF也加入到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行列。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勞動力成本低廉是目前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最有力的武器。人民幣一旦大幅升值,則無異于自廢武功。當年,日本就是因為被迫簽訂了一個“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劇上升,才使得經濟從鼎盛時期進入了“失去的十年”。這一歷史的前車之鑒,我們不能不牢記在心! 一旦美伊開戰,而且時間被迫拉長的話,國際資金有可能掀起又一波流向中國的高潮,從而,導致外資供給增多,人民幣相對“緊缺”。人民幣升值的這根“弦”勢必將繃得更緊。屆時,我們既不能突然讓人民幣與美元“脫鉤”,那樣的話,人民幣兌美元的比率可能會升至5∶1到4∶1之間。同時,又不能不加理睬,因為一旦人民幣扛不住市場的壓力而被迫升值,帶來的動蕩將更大。面對如此現狀,采取措施消除市場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和從放松外匯管制入手,化解人民幣的實際升值壓力,可能是當前政府應當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 總的來說,伊美戰爭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但在我認為,好的影響權重更大,負面影響雖然會有多處表現,但總體影響還是相對較小。 MBO也許不可取 春節期間,受當地一位企業家邀請參加一個宴會。席間,主來賓往,熱鬧非凡。然而,這一熱烈友好氣氛卻因為我一不小心的一句話而中途冷了場。原來,這位企業家近來一直正為實施MBO(管理層收購)做準備,而我卻告訴他:“在年前的一次研討會上,我給MBO投了反對票!” 雖然說,現在的MBO已經炒得很熱鬧;有人甚至說,今年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MBO年”;同時也調查表明,中國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00多家正在積極準備或者推出MBO方案;但我依然難以認同MBO。 從收集的材料來看,各種可擺上臺面的、支持MBO的理由,歸納起來,我認為主要有三條:一是對于由歷史原因而對企業家造成的損失進行適當補償。二是通過讓管理層獲得部分股權,使其個人與企業長期目標相一致,促進企業保值增值。三是解決國有企業出資主體缺位問題。 應當說,這些理由乍一看,都有理,個個冠冕堂皇。然而,卻都經不住認真推敲。 首先,MBO作為對企業高管們的一種補償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企業高管們并不像民營企業一樣,往往是企業的創業者。相反,他們當中許多人往往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門從其他部門委派而來,是屬于“摘桃”派。如果對這些人還進行“MBO”式補償,讓他們一轉眼就成了身價上千萬上億的企業大股東的話,結果只會導致社會的不公平現象加劇。 其次,實現MBO不一定能形成完善的企業激勵機制。從國外看,MBO在華爾街雖然風靡一時,但在系列會計丑聞出現以后,就開始受到強烈的質疑了。從國內看,近一年來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實施了MBO,但從這些公司管理層的工作重心看,似乎并不在于如何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而是在于急切兌現MBO帶來的“好處”———不管公司有錢沒錢,都紛紛進行高比例派現,讓每個管理者都從中得到“實惠”! 最后,如果說通過MBO可以解決企業出資人缺位的問題,就更沒有這個必要了。因為即將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就是專門用來解決國有企業出資人缺位問題的。既如此,又何必再節外生枝呢? 我反對MBO的原因,除了所謂的“支持”MBO引發的理由都站不住腳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在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實施MBO還會引發其他一系列問題:一是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在這方面,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就是前車之鑒。據統計,俄羅斯500家大型國有企業實際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但只賣了72億美元,損失驚人。二是在企業內部人控制的情況下,無法構造出一個競爭性的轉讓市場。三是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會出現“自己批準,自己交易;自己賣,自己買”的奇特現象。四是在MBO實施過程中,資金來源和運作幾乎都不規范。 應該說,MBO作為一個整體解決方案,我認為它確實不可取。然而,在以下兩種特殊情況下,作為個案解決之道,我認為卻又非MBO莫屬:一是企業原本國家就沒掏一分錢,由企業創業者自己籌集資金,發展起來,現在需要摘掉“紅帽子”,實現企業所有者真正的回歸;二是一些企業經營者在企業長期發展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離開了他們,企業就無法繼續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