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巴格達之戰與中國經濟之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7日 14:16 中國經營報 | ||
進入2003年,海灣戰爭的陰影越來越濃,世界經濟在美伊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中波動。世界經濟動蕩不寧,其中暗含的不確定因素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逐步增強,人們開始擔心美伊戰爭對中國經濟可能造成的損害。 美伊戰爭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損害因素首推石油價格波動。世界多數國家相信,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的諸多目標中增強對中東石油的控制能力是最重要的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中 據統計,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0年的25%。在進口石油中來自中東地區的約占56%左右。在全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大國當中,中國是惟一一個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戰略石油儲備的國家。因此,到目前為止中國石油進口基本采取的仍是對國際油價“被動接受”的方式。 從油價角度看,美伊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短期內,戰爭導致的緊張氣氛和投機心理等因素已經使國際油價突破每桶35美元的水平,甚至還會短期沖高。中國經濟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油價漲跌的影響。 首先,現階段國際石油價格供需雙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價位在每桶22美元~25美元左右,近月來上升到每桶30美元以上,大大抬高了我國航空業、汽車運輸業及石油化工業的生產成本,會對這些產業形成極大沖擊,并波及其他各行各業。在當前供過于求的國際國內市場上,這些產業因油價上升抬高的生產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業或最終消費者轉嫁出去,各行各業的盈利水平就會因此下降甚至導致嚴重虧損,企業可能收縮生產規模,全社會的經濟活力可能會受到影響。 國際上一般研究結論是,油價上漲10美元并維持一年的話,世界經濟的年增長率會減少0.5個百分點,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年增長率則會減少0.75個百分點。作為僅次于美國、日本的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費國,同時又是石油凈進口國家,上述情況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負面影響會超過0.5個百分點。 其次,進口石油價格提高,將消耗中國更多的外匯儲備。中國目前日進口石油超過150萬桶,在美國宣布要對伊動武后,目前的石油價格比每桶22美元~25美元的正常價位高出10美元,中國每天就要因此損失1500萬美元的外匯。如果國際油價在每桶30美元以上的高位維持數月,中國的外匯損失將更加嚴重。 但是,事實上,伊拉克石油儲藏量雖大,但海灣戰爭之后一直在執行的石油換食品協議,伊拉克石油出口限制在日均200萬桶上下。這個數量對現行國際石油市場影響甚微,其缺口也很容易為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石油大國的增產填平。美國及西方大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足以應付戰爭期間的特別需求。美伊戰爭固然會引發油價快速上揚,戰爭剛剛爆發初期甚至跨越每桶40美元大關,但這只是人們對戰爭引發動蕩的一種過激反應,而隨著產油國增產和人們的心態逐步穩定,石油價格在一定時期后會逐步恢復至合理范圍。 美伊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充滿不可確定的變數,尤其取決于戰爭的走勢。如果戰爭速戰速決,雖然不會有力刺激經濟,但是會消除世界各國經濟人士因戰爭引起的不穩定情緒,為經濟復蘇掃清障礙。如果戰爭遲遲不決,情況將變得十分復雜。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5個國家均位于中東,這一地區正是當前局勢最不穩定的地區。而美伊戰爭可能引發直接的后果就是石油市場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倫敦國家經濟社會研究所的分析家們認為,如果油價持續保持6到9個月的高水平,世界經濟就可能出現衰退。 中國與中東地區的經濟關系日益密切。中國不但從中東進口石油,還向中東輸出勞務。世界經濟衰退將減少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支撐力減弱。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的減少和進口石油外匯支出的增加將對我國外匯收支平衡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指出的是,我國近年來一直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國內需求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2年以來我國經濟自主性增長因素在不斷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正在推動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我國也積累了應對國際不確定因素的經驗,外匯儲備比較充裕,石油多元化戰略已經起步,2003年全年經濟增長率仍然有把握保持在7%以上,中國乃將是世界經濟中最大的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