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華寶亞太區主席談論四大銀行重組的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4日 17:3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綦久 上海報道 2002年國內外股市的面孔基本上都是一副熊樣,覆巢之下的投資銀行可謂度日如年,國內券商如此,它們在海外的同行也差不多。 差別也不是沒有。面對熊市,國內券商本能地撲向政府的懷抱求援,國外券商則自救 “如何在中國市場掘金”是剛剛在上海舉行的瑞銀華寶2003大中華周年研討會的主題。 瑞銀華寶亞太區主席賀利華把中國市場的業務機會當成了自己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一個機會是QFII,在他背后跟隨著“超過220位”對中國市場感興趣的機構投資者;而他更大更直接的目標,則是那些緊鑼密鼓籌劃重組上市的重型國企,包括電力、電信、航空和金融企業。 這些大型國企的海外上市,也是全球各大投資銀行今年極力爭奪的最大市場機會,因為在目前這種淡市仍將持續的情況下,這也是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首次公開上市)。賀利華的目標,是從中爭取到“一兩個大項目”。 不過,賀利華手中的牌好像并不是很多。最有利的一張,當然是去年作為主承銷商之一參與的中銀香港重組上市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期望,通過這一單生意所累積起來的資源和經驗,尤其是在重組過程中處置銀行呆壞賬的經驗,可以為瑞銀華寶贏得足夠的分數。 四大銀行的改革與重組,尤其是龐大的呆壞賬的處置問題,一直是中國金融業的一塊心病,也是海內外關注的焦點。但迄今為止,各方似乎仍然沒能找到一條明確可行的解決之道。 賀利華含糊地說,在幫助中銀香港重組上市的過程中,他們曾經討論了幾種方案,主要是減少政府在其中的擔子,中銀香港上市就選取了其中的一種。他拒絕深入討論具體的情況,只是表示“這些經驗”對今后參與四大銀行的改革和重組上市“是很有幫助的”。 《21世紀》:今年瑞銀華寶的大中華周年研討會的主題是“如何在中國市場掘金”,在你看來,中國市場今年主要有哪些淘金的機會? 賀利華:今年中國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將進一步參與到中國的資本市場中來。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今年已經成為了我們最主要的一個市場,而是說這個市場今年在發展方面將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QFII(合格外國機構投資者)和市場開放,這些對于今后我們的參與,都是很重要的。 比如QFII,我們對此非常重視。QFII對中國是個重要舉措,可以幫助改善公司治理、會計準則和提高透明度,從而穩定股市。而目前這個市場上的散戶太多,容易使股市產生大的動蕩。此外,QFII也可以使中國的資本市場被全球范圍內的投資者更好地了解,此前,滬深兩市和國際上其他證券市場是隔絕的,QFII則可以使之融入全球證券市場,加快它們改革和走向完善的舉措。 有許多人在講,這個市場股價太高、政府管治太嚴、透明度不夠,諸如此類的說法很多。這些問題并不是今天才存在,并且它們在歐美股市上也都或多或少存在。 《21世紀》:但很多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普遍認為,今年中國市場最大的機會仍然是大型國企的上市集資。你如何看待? 賀利華:我們也知道中國今年主要有幾大行業上市集資。一是電力行業,改革已經到位,下一步就是上市;航空公司也非常熱切的希望上市,此外還有數家電信和保險公司。電信、航空業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有巨大的資金需求,今年光是中國的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籌資的規模就在70億到80億美元之間。鑒于集資規模如此之大,公司的數量不能很多。 《21世紀》:目前國際資本市場上,電信股和航空股都很不被投資者所看好。今年預期有數家中國的電信公司和航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市籌資,市場對涌進來的這些中國公司會歡迎嗎? 賀利華:這主要取決于當時的市場環境。中國市場發展很快,好的項目總會得到投資者的支持,比如中國電信去年就融到了很多資金。盡管那時候的市場環境很糟糕,而且中國電信已經是第三家上市集資的中國電信公司,稀缺性已經不存在了,但它仍然成功上市了。雖然上市的過程有些曲折反復,但目前看來,中國電信的后市表現還是不錯的。 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有其獨特的一面。和國際同行相比,中國的電信公司提供了最好的業績增長。航空業的情況與此類似,盡管911后全球航空股表現不景氣,但作為一個長線產業,航空公司長期來看仍會受到歡迎;更重要的是,中國國內對航空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和國外越來越緊密的聯系,都給航空公司的上市籌資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至于保險公司,目前已經有3家準備在國際市場上市,集資規模達到50多億美元,這看起來似乎很難。但我們不妨看看中銀香港的例子,去年它要上市發行,集資規模達30億美元,最后竟然拿到了6倍于此的超額認購。我們主要關注的是那些戰略投資者,可以讓國際投資者更有信心。當然,短期的市場波動肯定會帶來一些問題。 《21世紀》:你對中國上述行業的企業今年在國際市場的籌資前景感到樂觀,是不是主要因為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前景令人振奮,賣的主要還是一個國家而不僅是一個企業的增長故事? 賀利華:如果你認為國際投資者不分青紅皂白就會購買中國公司股票的話,那就錯了。實際上,他們已經越來越挑剔了。我們剛才談到的電力、電信、航空和保險等幾個行業準備上市集資的企業,都是中國最受關注的核心企業,只要受到適當的推介,應該會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談到困難,肯定也會有,主要是那些二三流企業。因為它們需要非常強有力的推介,才會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21世紀》:除了剛才我們講到的國企上市外,今年四大銀行的改革和重組也是重中之重。瑞銀華寶去年曾經協助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對這個問題是否也有一定的思路? 賀利華:四大銀行的重組和上市應該是一個長期過程,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現在談論這些問題,還言之過早。我們認為,四大銀行的改革,目前主要應該著眼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風險管理,怎樣在前臺的借貸服務和后臺的風險管理方面實現有效分隔;第二是規模重整,中銀香港當時有20萬員工,四大銀行就更多了,而且遍布全國,如何把這么大的企業重組到有效的規模,需要花費很多功夫;三是呆壞賬控制,應該把壞賬水平降低到與國際水準可比的程度,這需要企業和國家的共同努力;第四是重建與國企的關系,應該從政策性變為真正的商業性關系,這需要整個信貸和管理文化徹底改變。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 《21世紀》:根據剛剛公布的四大銀行2002財年的盈利報告估算,它們現有的盈利水平需要幾十年才能完全沖銷掉現有的壞賬。這說明,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幾乎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壞賬問題的。 賀利華:這個問題,中銀香港上市的經驗是很有啟發的。在上市準備過程中,我們討論了幾個方案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如果是國家幫忙來接過這個擔子,那無疑是最容易的了。但我們設計的幾個方案都是希望減少政府的支持,而且也找到了幾個辦法,中銀香港選用了其中的一種。其實,四大銀行也可以用這些辦法去做。 《21世紀》:這主要是些什么樣的方法?或者說,基本的思路是怎樣的? 賀利華:這個,我們目前還不方便講。 《21世紀》:那么,按照你們的測算,政府的支持最多能夠減少到何種程度呢? 賀利華: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至少現在我還無法給你解答。因為我們無法看到每家銀行的賬目,也就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不過,通過參與中銀香港上市的過程,我們學到了很多經驗,也就此和劉明康行長有過透徹的討論。這些經驗對我們今后參與四大銀行的改革和重組上市是很有幫助的。 在此過程中,瑞銀華寶會為中國大型銀行提供諸多服務,比如公司治理、金融機構管理的技術方法、呆壞賬的處理等,這些都是四大銀行改革中會涉及到的問題。我們非常看好中國金融服務業開放的機會,但具體如何來利用這個機會,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 《21世紀》:摩根士丹利等機構預計,中國今年在海外市場的IPO集資將是全球市場最大規模。瑞銀華寶可望從中拿到多少單子?最有希望的主要是哪些行業? 賀利華:這不好說。因為很多項目還沒有決定由誰來做,而且這也取決于和公司的關系和你在業內的實力。如果我們能夠拿到一兩個大項目,就已經非常滿意了。 瑞銀華寶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希望中方在挑選承銷商和財務顧問時,不僅僅要關注那些美資機構,希望也能關注像我們這種全球性公司。 《21世紀》:你的意思是說,像瑞銀華寶這樣的歐資投資銀行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 賀利華:不!不!我并不認為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很多銀行,比如像我們瑞銀華寶,往往都是歐資背景、全球布局,我們的3.5萬名雇員中有2.5萬在美國,這使我們在全球發售方面可以提供有力的協助,不但在美國,還可以在歐洲市場增大銷售。我想,挑選財務顧問時,關鍵要看實力,而不僅僅是資本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