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報告:2003年物價水平將適度上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4日 10:27 中國經濟時報 | ||
2003年我國通貨緊縮壓力將小于2002年,但物價將繼續呈現低水平運行的走勢。預計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將微漲0.5%,商品零售物價在-0.2~0.3%之間波動,生產資料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增長由負轉正,但最高增幅不會超過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繼續呈現正增長,預計增長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 祁京梅 2003年我國通貨緊縮壓力將小于2002年,但物價將繼續呈現低水平運行的走勢。預計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將微漲0.5%,商品零售物價在-0.2~0.3%之間波動,生產資料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增長由負轉正,但最高增幅不會超過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繼續呈現正增長,預計增長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 推動物價適度上漲的因素 一、物價持續走低受到多方關注,2003年存在一定的上漲壓力。 低物價和高增長的背離成為困惑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再度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最近召開的計劃工作會議將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預定為增長1%,也就是說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不僅要由負轉正,而且還要增長1個百分點,增幅高于2001年和2002年的水平。物價能否躍上新的臺階,實現預定增長目標對各級政府來說壓力很大。雖然我國90%以上的商品價格放開管理,由市場供求關系自主決定,但國家各級政府仍對決定人民生活的少部分物價有調控權。為實現預定目標,2003年各級政府有可能在權限允許范圍內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促使物價回升。 二、工業生產加速增長有利于物價的回升。 2002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呈現快速增長。2002年2-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直保持加速增長態勢,其增長速度由3月份的10.9%持續上升到11月份的14.5%,出現了近幾年少有的高速增長。2003年我國工業生產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一是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國債投資作用下,重工業生產將繼續快速增長,拉動整體工業的增長。二是工業經濟效益有望進一步改善,促使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2002年初企業實現利潤為負增長,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956億元,同比增長19.5%,全年有望達到5500億元。三是外貿出口形勢良好,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大幅增長。2002年前11個月,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7656億元,比2001同期增長22.3%,同比加快13.2個百分點,出口對工業生產的貢獻不斷提高。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大,有助于生產資料價格率先迅速回升,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將相應回升,最終將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的上升,令全社會物價水平提高。 三、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貸款量增加,有利于物價的回升。 物價的下降是貨幣現象的最終表現。2002年前期物價較大幅度的下跌與企業普遍反映的實體經濟貨幣供應偏緊有密切的聯系。而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加快、貨幣流動性持續穩步上升,金融機構的貸款增加明顯。2002年前10個月累計貸款14263億元,比2001年同期多增加5009億元。2002年下半年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貸款的明顯增加,使實體經濟的貨幣供給環境明顯改善,這種環境有利于物價逐步回升。2003年我國貨幣金融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金融環境趨于寬松,有利于物價的回升。 四、2003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將明顯高于2002年,有利于物價的回升。 2002年全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將接近9%。2003年消費品零售額延續2002年后期的走勢繼續快速增長,存在許多有利因素:一是2002年消費需求的低基數有利于2003年的高增長。消費應該是三大需求中最有增長空間的因素,是主導因素。二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熱點十分突出,對2003年居民消費加快增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三是2002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03年居民收入有望繼續增加,將從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上支持和保證居民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 2003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物價繼續保持低位的內在必然性 目前我國物價水平并沒有隨經濟增長的加快而有所回升,這一方面受到我國經濟發展中深層次矛盾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大環境中,目前的低物價水平已成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 一、能源、原材料由供不應求的“瓶頸”約束轉變為供應充裕,抑制了工業品價格上漲的源頭。 由于能源、原材料等基礎工業不夠發達,因此成為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之一。那時我國能源、原材料產品的增長速度一直低于經濟增長,發電量、鋼材和一些有色金屬等原材料極為短缺,成為人們倒買倒賣的對象。能源、原材料產品短缺直接造成了價格的輪番上漲,進而帶動了工業品價格的上漲。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基礎工業進入日趨發達和成熟時期,原煤、原油開采技術提高,發電量和鋼產量穩步增長,目前我國能源、原材料工業生產要快于經濟增長。此外,隨著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稀缺的能源、原材料可以通過進口解決,所以能源、原材料的“瓶頸”約束完全不存在。近幾年我國生產資料價格一直是負增長,2002年1-11月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2%。物價上漲的源頭被抑制住,零售物價和居民消費物價上漲的空間就很小。 二、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導致技術含量高的消費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影響到物價總水平的下降。 90年代中期以后,居民消費增速減緩,為擴大和保持自己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行業間自發開展對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各地盲目引進和上馬家電產品生產線的重復建設、產品積壓進行整合、壓縮和優勝劣汰,先后出現了“彩電大戰”、“空調大戰”和“汽車大戰”。為了在競爭中獲勝,一些企業通過提高技術構成降低成本、壓縮支出降低價格,另一些企業則人為將價格降到成本以下爭取市場分額。惡性價格競爭導致家電耐用消費品價格的持續急劇下降。與此同時,我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由高價引進國外生產線變為自行開發研制,成本驟然降低,各種耐用消費品的價格下降也非常快。 三、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前期的高通貨膨脹,使我國的物價背離國際價格的平均水平,近期物價下降是向國際價格的合理復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兩次物價上漲高峰,其中1988-1989年、1993-1995年物價的漲幅接近20%。正是由于這兩次物價上漲高峰,導致我國物價總水平明顯高于國際的平均水平。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表明,2002年我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價格比國內同類產品低20%左右而我國主要工農業產品價格又高于國際市場價格20%左右。由于發達國家重視宏觀調控與反周期措施的改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通貨膨脹率大幅度下降,90年代后期,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國內的市場價格開始向國際市場價格復歸,特別是2002年我國加入WTO以后,國內外市場價格進一步接軌,國際市場行情低迷狀況比以前更快地傳遞到國內市場上來,抑制了國內市場價格的回升。可以說,近兩年物價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前些年物價上漲過快的合理復歸。 四、第三產業、服務業有漲價的需要,但受到本身發展速度減慢、居民收入減少、承受力減弱等因素的制約,漲價幅度有限。 隨著人們溫飽問題得以解決,居民對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需求大幅增長,我國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發展落后且定價較低,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因而在發展前景和價格定位上有較大的開拓空間。但由于多種原因,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發展并不快,而且由于下崗職工增加、居民對漲價承受力減弱,因而第三產業、服務業價格雖有所提高,但上漲幅度也比較有限,不能改變整體物價下降的趨勢。1998年以來我國14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中,有11項處于連年下降狀態,而書報雜志、燃料、中西藥品三項價格始終處于上升狀態,充分表明第三產業、服務業有漲價的需要,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約漲價幅度大打折扣,這也是目前引發物價低迷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