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一個王朝的背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1日 11:37 《商務周刊》雜志 | ||
記者/劉麗娟 寶潔在中國的挑戰來自競爭對手,來自新的市場需求,但寶潔的敵人只有一個:寶潔自己 誰都不能否認,寶潔(中國)公司,是中國日化市場上的一個王者。曾經是,現在也是 但這并不是說,寶潔因此就可以過上高枕無憂的生活,因為,還有聯合利華、花王、納愛斯、絲寶…… 正是這些掠食者,讓寶潔的市場份額從70%-80%到現在苦守半壁江山。 據統計,2002年,國產洗發水品牌達到10個,外來品牌20個。2002年12月,寶潔的洗發水銷量占整體市場份額的30%,聯合利華占25%,國內品牌占到總體市場份額的20%左右。 也許是一種宿命,在日化產品市場,寶潔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外國廠商,最初擔任了市場培育的義務。而現在,寶潔所面對的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品牌,不少是當年與寶潔合作過的“小學生”,現在,他們站在了寶潔的對面,與“老師”一塊搶飯吃。 最新調查表明,消費者在超市做出選購決定通常在120秒左右,而對洗發產品或其他日用品的選擇則可能更長,因為他們開始關注功能。在購買前,將貨架上所有品牌商品瀏覽一遍后,才做出選擇。即使沖著新品牌的廣告來的,也要對其花心思研究一下。新生代市場調查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種種跡象表明,品牌已不是顧客選擇日化產品的惟一動力。”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購買者,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寶潔情有獨鐘。 與此同時,不少新興日用品企業的市場能力不斷加強。以納愛斯為例,2002年以大規模的廣告攻勢和低價位策略贏得市場,年投入廣告近300萬元,銷售收入增加30%以上。寶潔的產品經理王妍承認,在終端市場,“我們感到相當大的壓力”。 銷售人員的感觸更直接一些。寶潔公司銷售經理呂惠娟告訴記者,北京家樂福超市的月銷售狀況跟蹤顯示,寶潔品牌忠實度有下滑趨勢。同時,家樂福超市在銷售寶潔產品時,也遇到了種種問題:不少顧客反映,飄柔和海飛絲并不適合自己的發質,甚至用完還有干枯的感覺,促銷人員只好向顧客推薦力士或風影等品牌的洗發品;顧客在購買洗衣粉時,首選促銷員推薦的雕牌或新生產的熊貓無磷洗衣粉,對汰漬不太熱衷。更糟的是,當護舒寶衛生巾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時,家樂福超市里其他的寶潔產品也都受到牽連。 對于自身市場份額的滑落,和品牌優勢的弱化,寶潔公司大中國區總裁羅宏斐有著異常清醒的認識。“你知道,當你率先進入一個新市場時,可能是你的先發之舉成就你所有的優勢。但過了一段時間,隨著更多競爭者的加入,這種先發優勢就會慢慢消失。”羅說,“所以你就需要在其他方面,比如創新、有競爭力的價格和營銷上下功夫,來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 寶潔中國公司總裁顏德健也強調,隨著對中國市場失去控制,寶潔會從研發,生產,物流體系以及與合作伙伴關系等方面進行調整,解決終端市場面臨的問題。 寶潔有句很經典的話:“在對手關注我之時,我在關注消費者。我們真正的對手只有一個,是消費者。”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其實,在寶潔的心中,寶潔沒有敵人。“寶潔在中國的挑戰一方面來自競爭對手,一方面來自市場新的需求,”中國總裁顏德健說,“但寶潔的敵人卻只有一個,是寶潔自己。” 把技術的長板加得更長 技術與研發曾是寶潔搶占市場的核心動能,隨著控制力的下降,寶潔正在強化這一優勢。 寶潔過去的技術優勢更直接的表現在它的產品質量上,但正如顏德健所說:“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品牌,有不少是當年與寶潔合作過的。”一個典型事例是,南方很多本土品牌的生產廠曾經就是寶潔產品的OEM廠商。而一旦OEM工廠樹起了自己的品牌,寶潔單純的某個產品的質量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這迫使寶潔在更深入的層面發揮自己的技術和研發能力。走進寶潔設在北京的研發中心,墻壁上掛著一個十分顯眼的條幅,“Creative and satisfying is best”(不斷創新、讓消費者滿意是最好的)。寶潔北京研發中心的總投資額超過2750萬美元,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兩個:增強產品的更新換代能力和市場細分能力。 “其實公司內部非常明白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如何。”王妍說的現實情況是,雕牌于2001年建立研發中心,其目標是每3個月推出一種新產品,并堅持低成本策略;聯合利華也毫不遜色,露華濃在2002年推出5種新型洗發水,力士產品也先后有4種洗發水和兩種香皂進入國內市場,其力士沐浴露的每一代更新期為20個月。 中國化妝品協會顧問陳著告訴《商務周刊》:“目前,日用品上市后的4到6個月銷售量達到高峰,平均生命周期為25個月,這還是沒有考慮品牌競爭和需求替代的數字。” 寶潔必須加強本土化研發力量,以保證自己更快,更豐富。“寶潔中國全部產品線的更新周期平均為14個月,”王妍補充說,“這比寶潔日本公司還快。” 在市場細分方面,寶潔更加注重推出滿足女性和嬰兒需要的產品。王妍說:“我們將會通過研發力量,繼續拉動細分市場的需求。”現在,寶潔已形成了8個產品線,近百個產品項目。 “總部對北京研發進程非常重視,這是出于對市場的理性判斷。”顏德健強調,現實的情況是,寶潔的產品仍然是在中國市場扎根的資本,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寶潔必須爭取用更短的時間,將競爭優勢帶回到產品中去。 補上物流的短板 北京研發中心只是寶潔北上策略的一部分。在強化技術研發的同時,寶潔下一步舉措將是北京建立銷售周轉中心,將北京與上海、廣州、成都等4個城市“4個鈕同時動起來”,進而在全國范圍形成一個順暢的物流系統,提高對市場響應的效率。 “寶潔在運輸成本方面一直面臨著較大的市場壓力,必須全線降低運營成本。”顏德健稱,首先就是產品降價的壓力,在進入市場成熟期后,寶潔的產品降價幅度達30%以上,其次是面臨著局部地區品牌和中小品牌的低價競爭。但讓寶潔心煩的是,其運輸成本一直高居不下。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初,寶潔因為迅速占領了中國東南地區這一區域市場才展開擴張之路。就近生產,就近銷售,可以使寶潔大規模節約成本,因此寶潔把自己的總部和物流中心都設在了廣州。一個數字可以表明,廣州市場增長率是全國平均銷售增長率的150%。 但是,隨著寶潔全國業務的迅速拓展,物流體系設置過于偏南的弊端日漸顯現。寶宏物流公司是第一家與寶潔在中國合作的物流公司,這家廣州本土公司在將產品推向全國市場方面,現在常常會因為路途過遠而延遲上市。以2002年的舒蕾營銷戰役為例,僅山西太原一地,舒蕾的風影比新飄柔早上市兩天,就獲取了50萬的銷售額。寶潔在杭州的一次促銷活動,也由于到貨不及時,不得不將原有計劃推遲。另外,物流的問題還影響到公司同供應商的關系。行業觀察家指出,物流調配不暢,是寶潔對中國市場反映遲鈍的表現,這也是消費者不再忠于寶潔的原因之一。 現在,寶潔開始重整物流體系,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廣州5個城市建立物流調配中心,并大規模建立倉儲規模,進行生產和物流的彈性式運作。寶潔中國公司總裁顏德健說,理順物流渠道,既可以保護寶潔商業利益,同時又為市場策略的靈活性提供幫助。 整體物流仍然借助第三方力量完成,但寶潔對每個環節都會嚴格控制。目前,寶潔在中國市場共有5個物流公司負責運輸調配。據王妍介紹,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寶潔對物流終端實行層層監控制,產品從生產車間到達貨價共填寫5張物流過程監督卡,最后由終端人員反饋給信息員,匯總到中心。而寶潔物流控制網與全國12個生產中心相連,使庫存水平與各區銷售水平保持1∶2的關系。平均每天都要記錄在途貨物,已入庫貨物。 與此同時,寶潔的物流控制網,可以實現從終端銷售市場實行審查,以全面保障寶潔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越來越謹慎的投資 合資是外來品牌滲透中國市場典型的方式。事實上,與同類日化品廠商的合資策略相比,寶潔更多幾分挫折。 以寶潔與中國熊貓合資為例,寶潔堅持熊貓洗衣粉應實施寶潔認定的市場定位。合資后,熊貓洗衣粉的價格上漲50%以上;產量則從合資時的年產6萬噸,降到2002年的4000噸左右。而與廣州天奇的合資,也以同樣結果告終。 寶潔中國(公司)經濟合作部的李天祥稱,合資曾是寶潔在中國擴張的主要方式,寶潔的合資策略無非是通過低成本實現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擴張,但效果并不理想。 “寶潔的合資不暢,發生在寶潔在中國市場的高擴張期。”李天祥說,從2000年開始,寶潔在國內資本擴張策略開始邁得平穩,確切地說,沒有再擴大新的合資和對中國本土品牌的收購。 寶潔目前仍然非常注意研究國內同類廠商。市場調查機構每季度都向寶潔公司提供國內廠商監測報告,有時還親自檢驗國內廠商產品、甚至他們與聯合利華等公司是否有密切關系。但這么做的目的已經明顯不是為了吞并,而是打敗對手。 在這個變得日益復雜的市場中,寶潔已經不再輕易擴張,道理很簡單,可能會延伸其已經很長的戰線。顏德健稱,寶潔今后會更多將其國外品牌介紹到中國——成熟的產品更適合中國市場,并可進一步降低風險。 在這一策略上,條件最成熟的是伊卡璐和妮維雅,它們在中國都有著一定市場根基,可減少市場成本。不過,寶潔在收購伊卡璐的7個月里,伊卡璐洗發用品的銷量并沒有增加,而妮維雅由于產品種種檢驗結果不合格,正受到市場的冷落,以上海市場為例,2002年3月始,伊卡璐產品銷量增長持續放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