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2003財經十大猜想(上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0日 18:57 廣州日報大洋網 | ||
策劃人:馮鏡明祝慧 編者按:經濟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延續的過程,并不是說新年的來臨就意味著必然有所突破。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將視野和思路拓寬,對財經某些領域作一番大膽的揣測和猜想。正所謂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經濟的運行還是有脈胳軌跡可循的,逝去的日子的點滴積累,往往會產生量變到質變的效應。 于是,有了2003年財經十大猜想的策劃。 猜想一:單向收費名正言順 大洋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今年,各種資費套餐、組建“網中網”、預存話費送話費等競爭手段將愈演愈烈,這種變相降價競爭的結果就是手機資費的大幅下降,在移動和聯通的部署中,除了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還會力保收入外,全國大多城市將變相實現單向收費。 北京郵電大學呂廷杰教授認為,今年資費政策不會有大的結構性調整,語音業務特別是手機資費仍處于國家嚴格管制下。但今年,信息產業部吳基傳部長向海外投資者許下的“兩年內不考慮單向收費”的諾言已到期,他本人也將屆滿退任,繼任者是否繼續承諾要打大大一個問號。 可以想象,隨著小靈通、手機休息站等新生事物對移動市場的沖擊,以及移動聯通的價格戰持續不斷,今年手機雙向收費將名存實亡,既然單向收費已經變相實現,何不給它一個名正言順?電信市場的失控也給現有監管工作帶來猛烈沖擊。據呂廷杰教授透露,吳基傳部長在退任之際最擔心的問題是“今年如何穩定各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以讓其行使有效管制”,坊間一直流傳著國務院將成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消息,以取代信息產業部原設有的國家信息化辦公室的職能。 不過也有專家分析,國務院成立工作小組是屬于較高層次領導協調,主要肩負中國電信行業的政策制定。而電信行業的主管部門仍是信息產業部,負責貫徹法例以及技術標準的管理。盡管這個傳聞尚未水落石出,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希望從更高的層次上來領導協調中國電信產業的改革和重組。無論如何,電信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競爭、開放的電信市場及監管架構。 猜想二:國產手機死掉一半 盡管很多人還陶醉在去年國產手機反攻洋品牌的節節突破上,但國務院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警告說:2003年的過剩產能要全部出口難度相當大。可以肯定地說,到2003年五六月,可能會有廠家大量吐貨,價格戰在所難免,手機企業甚至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他認為,國產手機市場已有些泛濫了!陸刃波對記者說,截至去年底,國內手機生產廠家有36家,雖然信產部的5號文件對今年的手機牌照作出限制性規定,但現在國內手機廠家總體年產能約占全球產能一半,已經大大超過了國內市場的需求。這還不包括要新進入的奧克斯和創維等廠家。 他預測,手機生產許可證今年可能不會取消,但牌照一定會增加。手機市場門檻較低,產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他的擔心更在于——2003年下半年受中國移動G PRS和中國聯通C DMA1X的推動,多媒體手機又要洗掉一批落后手機。這樣快的市場升級程度將成歷史之最,國有手機中生產規模小、沒有雄厚研發技術、市場應變能力弱的企業將被淘汰,一半以上的國產手機企業將支撐不下去。 猜想三:民營銀行呼之欲出 民營銀行能否破殼而出,是今年銀行業最熱門的話題。日前,某媒體爆出“中國民營銀行的積極倡導者”徐滇慶領導下的長城金融研究所歷經兩年多的試點經營,先后7次向中央呈交關于成立民營銀行的報告。據悉,這10家籌備進行民營銀行試點的機構,主要分布于廣東東莞和深圳、江蘇江陰、浙江臺州和義烏等地,現在已經處于待批沖刺階段。然而近日,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得確切消息,卻是徐滇慶本人親口否定了這一傳聞。一下子,使得民營銀行今年能否順利誕生愈顯撲朔迷離。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業界和學界在開放民營銀行上表現出了較高的一致性。盡管在民營銀行準入問題上,各家分歧仍然很大。在與王自力的論戰中,徐滇慶不得不一一修正自己的說法:“試點民營銀行,并不意味著全都要重新建一家民營銀行,各個地區有不同的設計方案,但它們的共同點是民營企業參與到銀行股本中。”這使得民營銀行究竟會以何種面貌亮相也成為了一大懸念。 最近,央行銀行監管二司司長劉士余公開表示,央行歡迎并支持民間資本和外資入股中小商業銀行。在沒有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的地市,如果當地各類企業和居民個人投資入股、資本金達到1億元人民幣并且符合《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央行原則上同意組建新的商業銀行。而正在制定的《金融機構投資入股規定》將會對個人、企業、外資參股商業銀行做出具體規定。因此不少業界人士估計,劉士余這樣的表態尚屬首次,建立民營銀行應該在近期會有重大突破。 猜想四:銀行存款或將收費 去年商業銀行的幾次存款收費行動,均引起莫大爭議。在“照顧國情”和“接軌國際”之間,銀行業一直試圖端平這兩碗水。不過,由于人行某高層公開表態,銀行存款收取費用不合理。此話一出,銀行業內存款收費的暗涌暫時得到了平息。 商業銀行都希望即將出臺的《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能為存款收費開綠燈,然而從記者所得到的該辦法征求意見稿看,“商業銀行不得對儲蓄存取款收費,不得強制存取款人接受其他服務并收取費用”,這一條卻與眾銀行的收費愿望相悖。據悉,不少銀行在反饋意見中,都對這一條提出了反對意見。業內人士認為,對儲蓄存取款的收費問題不宜“一刀切”,應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說明。不少業內人士猜測,央行不能不考慮行業的聲音,辦法出臺后應該會對“存取款不收費”進行修改或補充說明。 中山大學金融學系副主任牛鴻則認為,銀行服務收費是大勢所趨,應該在政策法規上給予銀行更多的空間。實際上,即將出臺的《辦法》涉及多項中間業務收費,收費主要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兩部分。政府指導價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涉及銀行結算等對公業務和少量對私業務。其余收費由市場決定。也許,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的出臺,將標志著銀行客戶免費大餐的終結。 猜想五:電子政務或將立法 著名I T評論家方興東認為:從2001年開始,電子政務開始作為中國推進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但很少有I T企業意識到這個潛在市場。2002年電子政務的資金安排逐漸清晰,據稱每年有上千億元的規模,引得大小I T企業紛紛宣布向電子政務進軍。可以預見,在I T行業消費停滯不前又缺乏革命性技術推動的2003年,電子政務無疑將成為最大的熱點。“到電子政務去掘金”,這是時下不少I T企業的口號,聯想、神州數碼、東軟、創智、用友等軟硬件廠商都在去年或今年初完成了向電子政務的延伸。根據賽迪顧問調查,在2003年將達到的1500億元政府采購中,電子政務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中國電子政務規模為350億元,2002年~2004年中國電子政務總體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25.7%,按這一速度計算,五年后電子政務市場的投資額將突破1000億元。 然而,如此大的投資并不意味著中國能夠在短期內實現電子政務,主要障礙有兩個:一是嶄新的電子政務工作形式與陳舊的政府組織結構的矛盾;二是電子政務一直缺乏一個全國統一的標準。第二個問題尤其急迫。目前,中國的電子政務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各家公司所采用的技術標準不同,各地政府所采納的流程設計也不同,這樣下去就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出現: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網絡無法實現順利對接,很有可能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因此,給電子政務立法,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成為了關系到電子政務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之一。2002年7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通過了《電子政務指導意見》,目前已完成《政務信息公開條例(草案)》和《電子簽章條例(草案)》的起草和征求意見工作,并已提交到國務院立法部門。按照樂觀的估計,這些條例將在今年獲通過并實施,這將結束我國電子政務“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薛松孔華周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