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年發起21樁反傾銷調查 報章評六大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0日 08:22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1月19日電 自1997年至2002年底,中國對進口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共21起。官方人民日報今天載文指出,實施反傾銷調查和措施后,使中國受到損害的產業得到有效保護,生產經營得到恢復和發展,產業安全程度大為提高,成效非常明顯。 文章認為,有效運用法律措施保護國內產業有如下積極意義: 一、使受損害產業得以較快康復和發展。據對2000年以前立案且已作出最終裁定的新聞紙、聚酯薄膜、丙烯酸酯、冷軋硅鋼片、不銹鋼冷軋薄板、二氯甲烷等6個產業的統計,立案之前生產能力合計為106萬噸,2002年生產能力增長了18%、產量增長了19%、銷售收入增長了31%、稅前利潤增長了283%、開工率增長43%。 二、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已立案反傾銷的20個產業當中,絕大部分產業技術和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用當今世界前沿技術改造了老設備,增加了新的生產線,擴大了新技術和適銷對路產品的生產能力,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維護了公平競爭的秩序。如聚酯切片和滌綸短纖維產業,2000年反傾銷立案前,由于進口產品傾銷,市場行情持續下跌,國內同類產品企業被迫紛紛加入價格戰中,價格下跌一半左右。兩個產業虧損面均超過60%,形成全行業虧損。2001年聚酯切片和滌綸短纖維兩個產業同時立案進行反傾銷以后,有效遏制了被調查產品的傾銷,穩定了國內市場的價格水平和銷售渠道,價格回升了30%到40%,接近正常水平。2001年聚酯切片和滌綸短纖維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和242萬噸,比上年增長25%和24.1%;2002年產量分別達到449萬噸和282萬噸,比上年增長12.6%和15.6%。 四、對增加就業,保證社會穩定產生了積極效果。反傾銷實踐證明,國內產業受到進口傾銷產品損害之后,下崗職工增加,失業率上升。采取反傾銷措施以后,各產業生產經營狀況好轉,失業率普遍降低,職工就業增加。截至目前,我國已經作出最終裁定的案件涉及的六個產業失業率平均下降3個百分點。2002年3月份以前立案到目前未作出終裁的案件涉及的12個產業失業率平均下降2個百分點。 五、為維護我國產業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之間的競爭往往表現在對尖端技術、高科技產業的控制力方面。如鄰苯二酚產業屬高技術產業,該項技術是我國經過三個“五年”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研制開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自主知識產權,1997年投巨資剛剛建成第一家企業。在我國不能生產該種產品時,進口價格每噸9萬多元人民幣。在我國研制成功試生產時,進口產品價格即降到4萬多元,接近成本。在我企業批量生產時,價格降到2萬多元,企圖將我唯一的該產品生產企業扼殺在搖籃中。2002年3月1日反傾銷立案前,企業已經瀕臨倒閉。反傾銷立案后,設備開始運轉,產品銷售價格第一次上升到成本以上,企業出現轉機,一個高新技術幼稚產業得到了應有保護。 六、遏制了國外對我濫用反傾銷措施和不公平的歧視性待遇。中國企業拿起反傾銷武器,使國際社會近年來對我進行反傾銷調查案件的數量有所減少,反傾銷裁定也趨向公平。如歐盟對我實施反傾銷措施,1999年為10起,2000年為6起,2001年為1起,2002年為3起。過去,我國沒有反傾銷法律制度,國外對我傾銷和對我出口產品反傾銷無所顧忌,對我企業許多反傾銷裁定也不公允。例如,歐盟對我彩電出口連續3次采取了反傾銷措施,每次執行期5年,使我彩電出口歐盟受到重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