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改革激活產權交易市場 民企迎來新機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3日 09:14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李愛明 雖然他們的中國民營企業研究所剛剛成立半年,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找到一個合適的辦公場所,但是,黃俊立博士卻對研究所的未來信心十足,一如看好研究對象的前景一樣。 畢業于北京大學的黃博士在完成學業后,還在母校擔任教師,而他們成立的中國民營 黃俊立說,因為工作的關系,他們跟許多民營企業打過交道,尤其是江浙一帶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他認為,民營企業是中國的一個特有現象,如果說西方的經濟模式像一臺汽車的話,那么中國的民營企業則像一輛馬車。汽車是可以復制的,而且即使換了司機,只要照原理操作,就可以行駛;但是馬車不同,每匹馬都不一樣,馬要服你才能走,換馭手之后,能不能駕御原來的馬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黃俊立剛剛完成一篇有關民營企業迎來重組國有企業歷史機遇的論文,記者的采訪也是從這個話題開始的。 記者:國有企業改革對民營企業來說無異于意味著機遇,這種機遇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黃俊立: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兩次大的發展機遇,而且這些機遇都具有“歷史性”。之所以說是“歷史性”,一是因為這些機遇的形成都有歷史原因,二是這些機遇都是稍縱即逝的,消失之后都不會再出現。 第一次歷史機遇發生在1978年到1996年,這是中國經濟的短缺時期。這種短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造成的,同時也與產業結構的失調有關。很多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供應嚴重不足,國有企業低效率所形成的短缺和國有經濟不進入或進入不足所形成的市場空白,使得民營企業很快便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第二次歷史機遇就發生在現在,這是與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分不開的。 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一個基本思路是,除了那些關系到國計民生、市場失靈的領域之外,國有資本要逐步從競爭性行業當中退出來,而且在一些壟斷性行業里面也要適度實行產權的多元化,比如中國電信的海外上市。國有資本的“退”就意味著民營企業的“進”,而多元化顯然也只能通過引入民間資本的方式來實現。中共十六大更是從體制建設的角度明確了這種“國退民進”。 記者:根據您對中共十六大報告的理解,今后將如何“國退民進”呢? 黃俊立:中共十六大的政治報告說,國家要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建設中央和地方兩級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這就是說,由于地方政府享有所有者的權益,所以它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對其所管轄的國有資產做出適當處置。 記者:在您看來,地方政府應該對國有資產做出怎樣的處置呢? 黃俊立: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地方政府所管轄的國有資產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即這些資產是否關系到國計民生。從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我們知道,由于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所以,我們可以推導出,地方政府近幾年對國有企業改革的一貫政策,這部分資產應該屬于“放小”、“有所不為”或“戰略性退出”的范疇。 第二個因素是地方政府所擁有資產的效益狀況。從總體上來說,由于中央政府所擁有的資產或者行業壟斷的特點,所以效益相對來說比較好。而地方政府所擁有的資產絕大多數是在競爭領域,由于體制上缺乏靈活性和歷史問題的積淀,在與非公有制企業的競爭當中,很多都落敗了,成為財政的一個包袱。現在中央要把它所管轄的這部分國有資產下放給地方政府,等于說給地方財政壓上了一個很重的包袱。所以,出于財政收入和社會穩定的考慮,我相信,地方政府將主要采取出售的方式來處置其所行使所有權的國有資產的。顯然,從經濟實力和體制的優勢看,民營企業是國有資產的最佳購買者。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盤活部分國有資產存量,同時也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 記者:現在有這樣的擔憂,在國有資產的出售中,很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尤其是向民營企業轉讓的過程中。您怎樣理解這個問題? 黃俊立: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國有資產的出售不等于流失,更不等于私有化,這里關鍵是看是否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國有資產的出售只不過是改變了國有資產的存在方式,即由證券或實物的形式變為貨幣的形式。 為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必須要有一個合法的場所來方便國有資產的公開交易,因為公開是公平、公正的前提。這種場所就是指資本市場的產權市場。通常意義的資本市場是指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而產權市場是專門為那些不能在正規的資本市場上流通的產權而開辦的。例如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轉讓、資產還沒有證券化的企業產權的流通,以及完成股份制改造但沒有公開上市的企業的股權的流通等等。對絕大多數處于改制階段的國有企業來說,這種類型的市場是更為重要的。 1992年,我國的產權市場在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后曾紅火一陣,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交易變得較為平淡。 從目前的媒體報道看,十六大之后,各地在發展產權市場上又紛紛躍躍欲試。在不久的將來,吸收了以前經驗教訓的產權市場必將再一次出現迅速發展的局面。因此,為了抓住這次歷史機遇,民營企業必須做好從資金、管理到熟悉產權市場運做的各種準備,以使自己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