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引擎之沿海精英入局暗推“西部趕超戰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9日 21:3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區域引擎之三 “聽溫州話”“講上海話” 沿海精英入局暗推“西部趕超戰略” 本報記者陳習龍 康莊 見習記者劉涓涓 王東 重慶、成都報道 許忠民解讀“溫州模式” 在重慶市副市長許忠民看來,“溫州模式”更具分量的東西在于精神層面,“溫州人給重慶帶來了溫州精神,比如敢闖、敢干的精神;也帶來了重慶的繁榮,溫州客商來了,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客商都來了”。許到過溫州兩次,“重慶的浙江商會我也去過兩次”。他對溫州的深刻印象來自機場——許曾在機場看到,溫州空運到四川的貨物排了幾十輛卡車,而從成都空運到四川的貨物卻不多。“溫州人和溫州貨在大舉入侵西南。” 許表示對溫州商人看好,“他們去的地方就是有錢有利益的地方,溫州精神的另一面在于不等不靠”——當國家把可行性報告批下來,溫州機場已經建好了。在全國第一家浙江商會,重慶浙江商會辦公室主任王應奎透露,目前在渝的浙江人共有30萬人,其中經商辦企業的共約10萬人,80%從事商貿流通,其余則分布在服務業,制造業等幾大領域。王應奎介紹,在西部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重慶朝天門市場中,70%的經營戶來自浙江,掌握著該市場80%的銷售額。摩托車配件作為重慶第一支柱產業,每年近50億的產值為浙江人創造,全行業產值的一半。據江蘇泊商會統計,浙江人在渝“至少掌握了200億以上的資金”。 這數百億的資金在今年7月吸引了號稱“江浙第一猛莊”的金信證券進入重慶。金信證券注冊資本5.2億,“金信”系控股20余家投資公司,在全國金信有36個營業網點,是重慶第一家外地券商,其重慶營業部總經理陳堂謙稱“屬于小券商,看中的是浙江人在重慶的現金流量,是浙江人在重慶投資的補充”。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是,大批江浙商人眼下對進入體制內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我們商會今年有兩個名額,一個人大代表,一個政協委員,很多人來爭”,浙江商會辦公室主任王應奎說。 經濟結構調整 重慶是全國6大老工業基地之一,是典型的內地型經濟,長期以來國有經濟比重過大,對全市經濟形成的制約日顯突出。重慶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調整結構列為重中之重。許表示,今后五到十年,重慶市將處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若僅靠自身資金積累和技術開發,“永遠趕不上先進地區的發展”。 近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重慶非國有經濟投資加快啟動,2001年,重慶非公有制經濟的貸款余額近120億元,同比增加20%。2002年頭10個月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61.8%,高于國有經濟投資增幅44.5個百分點,占投資總量的比重達到38.1%,同比增長7.3個百分點。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初顯還表現為,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去年的36%提升至今年的45%左右。據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透露,2002年上半年,重慶共有3.7萬家民營企業,民營經濟比例占到37.5%,個體工商戶達42萬戶,比直轄前增加138%。“非公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今年已達到67.3%,國企只占32.7%”,許忠民說,“九五期間,非公經濟平均年增長達22%左右,是全市經濟的一個亮點”重慶今年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51億元,其中一半將來自民營經濟。 原上海市經委主任黃奇帆被提拔為重慶市主管經濟的副市長。黃市長到重慶任上一番調查后,公開發表講話說,“今日之重慶,即10年前之上海。” 促成這種改變的主力之一就是浙江人。在重慶市中心最繁華的步行街上,浙江人開出的商鋪占到一半以上。如今,重慶最大的五家通訊城中三家由浙江人開辦,當地燈具市場的70%掌握在溫州人手中。浙江老板在重慶甚至創下了商鋪租金的歷史最高記錄。 “溫州模式”成為重慶社會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有數據顯示,溫州民間閑置資金達1500億,許透露,重慶擬組團前往溫州招商。溫州方面對重慶市新近推出的5200億元的城建和交通項目庫頗有興趣。 啟動5200億大盤 據許忠民透露,“十五”期間重慶市全社會固定資產總盤子約52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相當于全國一年發行的國債總額,是“九五”時期該市固定資產累計投資總額2408.50億元的兩倍多。 5200個億將投向重慶正在策劃的185個的重大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三大塊。 基礎設施是最大項目。該市擬采取BOT、TOT和國際公開招標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和外商參與,一批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及環保項目是該市的投資新領域。 許透露,重慶“十五”期間開工的的130個重大項目和為“十一五”儲備的40個重大項目中,有99個項目建成及在建,有22個已進入審批程序。西部開發2010年前實施的66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有50個開工建設。 如此多的項目,錢從哪里來?該市日前通過的“十五”期間投融資體制改革,提出到社會上去直接融資,讓社會閑錢“活”起來。今后,政府的錢將主要用于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并適度安排扶持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政府投資原則上從一般競爭性領域中退出。 前不久,重慶市政府已經削減了一半以上的行政審批項目。全市已停止適用或廢止地方性政策、法規、規章24333件;取消249項行政事業性費項目和6項政府基金;出臺了《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和《重慶市鼓勵外商投資若干政策規定》。許認為,重慶前些年在固定資產投資上主要靠國債投資的拉動,社會直接融資太少、太弱。“如果固定資產投資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會降下來,必須盡快改革投融資體制,啟動社會資金。” 溫州商人闖四川 1997年11月,由13位溫州籍工商界人士聯名發起的四川省溫州商會,是全國首家省級民間商會。 身為四川省溫州商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的雷鳴,在創建了為成都地區生產出第一桶飲用桶裝水的雪源水業有限公司以后,今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不退反進,再次斥資數百萬元在龍泉驛轄區建立了大型桶裝飲用水生產基地,令公司在省內同類行業憑借三個之最(最好的高溫消毒殺菌技術、四川首臺高標準內涮機、省內最深取水井深330米)和日產15000桶可供30萬人飲用的自動生產流水線,再上一個臺階。“我們這一批溫州人(主要指同期商會成員),創業最初的原始積累過程現在基本已經走完了,現在最主要的,是要看怎么做大做強,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忙著做品牌。價格戰之后,必然就是品牌戰,我們就要靠我們創造的這些牌子,克敵致勝。”雷鳴介紹,目前在成都市內的商會成員就達到2000多名。在省商會指導下,樂山、德陽、瀘州、宜賓甚至一些縣城成立的地縣級商會所吸納的要求“生意上規模”、“商場上有一定影響”的成員眾多。據四川省溫州商會的非官方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在四川的溫州人超過12萬,在成都的溫州人有6萬人左右。在川的溫州商人目前每年在市場上流通的資金超過100億元,年上交稅收3個多億,年上交管理費1億多元。蔣巨峰“服務四川企業” 江浙商人和江浙資本在四川的地位日漸提高。1996年,中央政府專門規定浙江對口幫扶四川省,以引導當地經濟借鑒江浙模式,而反過來,政府態度積極又帶動了江浙商人的投資積極性。 “從1996年起,兩地經濟的合作發展步伐一天比一天快,從一開始小打小鬧式的試探性投資,到現在的大企業、大品牌競相進駐,官方保守統計下來,今年浙江在川投資數額應達到55個億。”成都市招商局陳先生說。 而浙江省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綜合處的陳處長認為這個數據太保守,“成都周邊的香菇種植戶幾乎都是咱們浙江人,這600來戶的投資起碼有3000萬;再說四川的河道挖沙工程,記錄在案的浙江商人就上百家,投資總額至少有6000多萬,這些他們都沒統計……” 其實,浙江自1996年起,就成為對口扶貧四川的富裕省份,而2002年4月溫州市委書記蔣巨峰調任四川主管經濟的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則更坐實了中央以江浙模式改造四川經濟的想法。蔣巨峰來到四川省溫州商會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在溫州,為當地企業服務,我現在來到四川,我為四川企業服務。” 蔣省長曾對溫州商會強調,在已初步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時,應該合眾人之力,走資本集聚之路,用江浙企業的管理經營經驗,聯合四川的資源、勞動力優勢,進行上檔次、上規模的開發,盡量做大做強,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此外,蔣還在四川招商局招商引資會議上稱,將充分利用自己對江浙商人的熟悉程度為四川引來更多的江浙資本。因為他的推薦,已有溫州商人攜大量資金到川進行實地考察,一個占地達2000至3000畝左右的大型物流基地即將在川落成。 新浪編者注:“激情燃燒的財經歲月-《21世紀經濟報道》歲末專輯”專題系《21世紀經濟報道》與新浪財經聯袂制作。本文為《21世紀經濟報道》2002年終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該年終特刊(完全版)為《21世紀經濟報道》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欲轉載本專題相關內容、或對本專題有任何建議,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361聯系。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在本年度對新浪財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第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