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曉晴
本報訊(特約記者何曉晴)繼參股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熱之后,上市公司熱錢又開始涌入作為準金融機構的擔保行業。日前,北亞集團就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出資1億元人民幣與其他4家東北上市公司一起設立擔保公司。
其實,北亞集團并不是第一家把熱錢投向擔保公司的上市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上市公司陸陸續續試水擔保機構。早在2001年3月,華晨集團和一汽金杯分別發布公告稱,出資4.4億元人民幣與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沈陽新金杯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設立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占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44%的股權。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參股擔保機構的消息更是不時見諸報端。如注冊資本達10億元的中投信用擔保公司(中投擔保)就吸引了眾多北京的上市公司,其中包括燕京啤酒、青鳥天橋、順鑫農業、雙鶴藥業、北京巴士股份、北新建材、用友軟件等上市公司。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如北京華普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世紀興業投資有限公司、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中國凱利實業有限公司、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等都是中投擔保的股東。還有,河南思達董事會也于10月25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出資4500萬元人民幣,以第二大股東身份參與發起設立河南省中小企業投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熱錢之所以紛紛涌入擔保行業原因何在?首先是上市公司看好未來擔保行業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全國已有專業信用擔保機構300多家,擔保基金70億元,累計擔保額120億元。他們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包括保險代理、質量擔保、信用卡擔保和貸款擔保等。
其次也是上市公司自身尋求多元化發展的需要。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往往就由產品投資者變成了產業投資者、戰略投資者,而戰略投資者又必須以龐大的金融資本作為后盾,才能實現其產業投資、戰略投資。而大規模投資就需要龐大的資金,龐大的資金更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因此,從產業資本到金融資本,再從金融資本到為產業資本服務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趨勢。
但是,上市公司熱錢在不斷涌入擔保行業的同時,決不可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目前我國仍有很多因素制約著擔保業的發展,如巨大社會需求與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造成的貸款擔保巨大風險,還有擔保行業普遍存在資本少、抵御風險能力差,以及擔保人才十分匱乏等現實情況。因此,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紛紛涉水擔保行業應冷靜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