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姜業慶
2001年12月11日,我國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外匯業務服務對象的限制,允許設在上海、深圳、天津、大連的外資金融機構正式經營人民幣業務,拉開了中國銀行業正式加入世貿組織的序幕。
2002年3月19日,花旗銀行首家獲準在滬從事居民外匯業務;3月27日,匯豐銀行成為第一家獲準在京、滬同時經營全面外匯業務的外資銀行。次后,外資銀行蜂擁而入,或將以前設立的代表處紛紛升格為支行,或參股國內中小銀行;或瞄準潛力巨大的汽車消費信貸市場,或緊盯日益火爆的國內信用卡市場;截止到目前,中國已有外資銀行機構400多家,其中營業性機構200多家,30多家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
用大通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金融高級研究員張炎的話說,“接軌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競爭壓力大于協議內容”,不過,他又重點強調,盡管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之間還沒有展開大規模的“戰爭”,但是考慮到對外資銀行的限制將逐步取消,國內銀行還是認識到,與外資銀行展開全方位競爭已呈山雨欲來之勢,近期普遍采取了相應的措施。
據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長陳嘉立介紹,為應對加入世貿帶來的挑戰,國內銀行業近期普遍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是普遍重視加強與外資銀行的合作,尤其是人民幣業務的合作。目前,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合作競爭呈現了新局面:截至2001年末,上海中資銀行給外資銀行的人民幣同業借款余額已達214.7億元,比年初增長數10億元;外資銀行在市場營銷、人才培訓、網絡資源整合和信用卡等方面,也加大了對中資銀行的技術輸出。此外,中國銀行業還傾向于和外資銀行組成銀團,共同對大客戶或者大型項目提供貸款。
其次是普遍加大了處理不良資產的力度。近期,為妥善處理不良資產采取了多種綜合措施,各銀行普遍加大了清收和核銷力度,并加強了風險管理,不良貸款比例正逐步下降。到2001年底,不良貸款下降920億元,比例下降3.8個百分點。今后幾年不良貸款每年還將平均下降2-3個百分點,到2005年底四家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降到15%左右。值得關注的是,外資銀行已開始參與國內銀行業不良資產的處理。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等都與國外投資銀行在處理不良資產方面進行了密切合作。
三是都在致力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并確立了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通過公司化改革來確立和改進內部治理機制,把國際會計、審計和風險管理標準引進銀行業,確立新的業績評價標準并據此考核職工績效;第二步,把四大國有銀行轉換成股份制銀行,引進戰略投資人;第三步,分步驟、分批使銀行在國內或者海外上市。當然,國內銀行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機制時面臨著一些特殊難題,包括:如何處理建立激勵機制與員工下崗及社會問題的關系;如何處理股份化與資本市場容量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關系;如何處理董事會與黨委的關系以及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理問題等。
四是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步伐在加快。近期,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宣布,在未來5年內工商銀行要完成綜合改革和機制轉換,把工商銀行改造成治理結構完善、運行機制健全、經營目標明確、財務狀況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將研究實施股份制改造的總體方案和分步計劃,最終實現上市。中國銀行提出的奮斗目標是:用3—5年的時間,使中國銀行發展成為按照良好公司治理機制運作的、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有獨到的比較競爭優勢的國際大銀行;經過5—10年的建設和以資本市場為紐帶的重組并購,使中國銀行躋身國際一流大銀行之列。
2002年上半年,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簡稱工銀亞洲)進行了重組,工銀香港分行130億港元總資產以及客戶存貸款、投資、證券及貿易融資等業務被注入工銀亞洲。有關重組完成后,工商銀行最終持有工銀亞洲75%的普通股股權。工商銀行正通過工銀亞洲的整合,探索一條適合其改制上市的途徑。不僅如此,工銀亞洲還在探討與臺灣銀行合作,以便協助臺商在大陸進行投資;并入股中保國際(9.9%),拓展國內保險業務。國內其他商業銀行的上市步伐更是驚人,繼近期華夏銀行后,廣發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以及一些中心城市商業銀行等都有上市的計劃。
中資銀行給外資銀行的人民幣同業拆借余額大幅增加,外資銀行則在市場營銷、人才培訓、網絡資源整合和信用卡等方面,加大了對中資銀行的技術輸出,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合作競爭呈現了新的局面。
在政策監管方面,為適應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需要,2001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隨后頒布了《實施細則》。新《條例》及《實施細則》在外資金融機構的設立、業務范圍、監督管理、解散與清算以及法律責任方面與原來的《條例》及《實施細則》相比均有較大和本質性的修改,充分體現加入世貿之后,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中、外資金融機構平等競爭的基本原則。2002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設立同城營業網點管理辦法》,將國內銀行和外資銀行一起作為使用對象,體現了世貿組織的國民待遇原則。為規范國內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目前《外資參股國內商業銀行管理辦法》也正在制定之中。
與此同時,政府對銀行業的支持力度逐漸加大。從政府宣布降低金融營業稅,到財政部出臺的《關于金融企業呆賬準備提取及呆賬核銷管理辦法》、央行出臺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管理辦法》、允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條件成熟時上市可以看出,彌補虧損、消除金融風險、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實力已成為政策的優先目標。但在扶持國內銀行業的同時,央行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監管力度,具體措施包括:從2002年1月1日開始,我國所有商業銀行實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管理辦法;實行審慎會計制度,強化資本約束,限期要求各商業銀行把資本充足率提高到法律規定的標準,并已準許商業銀行補充附屬資本;制定銀行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各股份制商業銀行最遲到2003年完成信息披露制度的安排。
總之,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中國銀行業仍將持續安全運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日前在“中國:資本之年”論壇上分析,首先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1992—2001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9.5%,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7.8%,今后10年仍然能夠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其次,人民幣幣值穩定。1997年至2001年消費物價指數年均增長0.3%。1994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5%,實際匯率升值44%。三是外匯儲備迅速上升。截止2002年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到2746億美元,比年初增加624億美元,相當于今年10個月的進口付匯水平。四是外債管理的各項指標均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2002年6月末,中國登記外債余額為1691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10億美元。其中政府借債不到30%。五是廣義公共部門債務占GDP比例仍低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六是證券市場和保險業在規范中發展。七是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逐步下降。2001年末比2001年初下降3.92個百分點,2002年9月末比2002年初又下降3.29個百分點。八是人民大眾對中國銀行業在改革中發展有信心。今年10月底,居民本外幣儲蓄折合人民幣為9.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16萬億元。商業銀行流動性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