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中國,充滿陽光和希望。
在年初一片對中國GDP數據的質疑聲中,中國經濟默默耕耘著。時至年底,事實給了這些懷疑論者明確的回答。正如吳敬璉教授所說,“中國的GDP增長含金量很高”。現在,從各方面匯總過來的消息來看,我們可以斷定,2002年的中國經濟又將是個豐收年。
吳敬璉教授曾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以及中國的赤字及“或有債務”表示過擔憂,但隨著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乃至金融控股集團雛形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金融業的狀況正在改善。而《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QFII等規章制度的發布,2002年電信及航空業的分拆,以及醞釀中的2003年的“電力重組”,這一切都在表示,這是個與時俱進,秩序重建的時代。
作為2002年年終盤點,本刊編輯部選出“2002年最具影響力的財經事件”之初步名單,經由讀者票選,現按春夏秋冬四季分類排列如下:
春天:充滿希望
春天是個充滿希望的季節。
2002年,中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面臨著重大突破。在這個意義上,產權改革試點中的上海模式乃至江浙模式,都可被看作早春萌發的一片嫩芽。
雖然國際并購市場正處冬天,中國并購市場卻是一枝獨秀,而這種增長還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由此來看,中國的并購市場正是早春。
(一)國有資產管理面臨突破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管人和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也透露,中國在管理國有資產方面將有大動作,包括在中央和省、市兩級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以統一管理國有資產。這一切都表明,我國的產權管理制度將發生大變革。
(二)并購春天
據摩根大通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是2002年亞洲乃至全球并購最為活躍的市場。國際并購市場一片萎靡,而中國的并購市場在過去兩年中逆勢上揚,已成為全球并購市場中的一個亮點。與市場經濟漸行漸近的中國,終于在加入WTO一年后,結結實實地感受到了并購的盎然春意。2002年,是中國WTO元年,也是中國并購元年。
(三)花旗“刺激”中資銀行
3月21日,第一家獲準在中國內地從事國內居民外匯業務的外資銀行正式誕生,這也是中國加入WTO向外資銀行承諾逐步開放的一個重大舉措。而隨后的一系列事件,花旗銀行無疑給中資銀行上了一課,從南京愛立信倒戈到花旗“歧視低端儲戶”風波,花旗賺足了媒體的眼球。中資銀行倒也有樣學樣,今年來業務品種不斷創新,中間業務收費也開始出現。有銀行界人士表示:“花旗做了,我們就可以做了。”這樣,外資銀行的加入,對推動中資銀行改革無疑是件好事。
夏天:陽光照耀
2002年,金融界究竟火什么?從招商證券的悄悄掛牌,到中信控股公司的隆重成立,今年金融界熱的是金控集團。過去冰凍了幾年的“分業經營”,今年總算在“高溫”下化開。中信、光大、平安乃至民生、招商已悄然構建成“金融控股帝國”;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也憑借在海外設立的投銀部門,向金融控股的方向邁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因“債轉股”的關系,也隱約顯現出金控的雛形;而海爾等利用金融機構的增資擴股潮,形成包括產業資本控股銀行、證券等多類金融機構的企業集團。
人們本希望電信分拆將會給大家帶來價格上的實惠,但終究還是失望了,電信收費是“明降暗升”。但隨著中國電信北上,網通南下,總算令人們在夏天嗅到了從未聞到的“競爭的味道”。
(四)金控雛形出現
2002年,銀行業務開始多元化,各銀行都搶著經手基金、保險這些非傳統業務,這終于導致金融業的“混業經營”。金控集團的成立無疑對中國金融業的改革意義深遠,但整個過程依然充滿曲折。中信原擬更名為“中信金融控股公司”,批下來時卻少了“金融”二字,官方的解釋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微觀的公司層面上的風險和宏觀的經濟金融層面上的風險。”由此看來,金融控股公司還僅僅是個雛形。
(五)電信分拆
今年5月16日,中國電信(下轄南方21省市)與中國網通(下轄北方10省市)分別掛牌,醞釀多時的電信分拆終告完成。但此次分拆時機的選擇并未碰到“天時”,因恰逢國際電信寒冬,因而對設備制造業影響巨大,例如大唐電信就發布公告稱,因中國電信的分拆令全行業投資縮減等原因,其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94.2%,而中國電信海外上市之旅也走得并不順暢。
但不管怎樣,此次電信的重組是對基礎、壟斷行業的再次開刀,去年是航空業,今年是電信業,明年就是電力行業了。
秋天,中國收獲了信心。在一項權威評選中,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這是中國該得的榮譽,但當媒體為之瘋炒的時候,我們也需注意更具權威的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發布的FDI報告中,中國吸收外資額僅排第六位,中國的FDI業績指數排在全球第47位,FDI潛力指數排名更低,只在84位。
今年的秋天是個多事之秋,但也是個秩序重建的時代。相信在經歷查稅風波、高管出事等諸多事件后,明年秋天中國可以收獲得更多。
(六)FDI信心指數躍居全球第一
去年央行在“9.11”事件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報告中談到:“由于美國作為全球最安全投資場所的觀念受到挑戰,流入我國的直接投資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而今年9月科爾尼公司公布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信心指數”無疑證實了這點,在幾乎所有國家的投資吸引力都呈下降趨勢的背景下,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據中國外經貿部數據顯示,1~7月合同實際吸收外資金額295.4億美元,同比增長22%。
(七)查稅風波
朱總理一句“為什么越富的人越不交稅”,在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追稅風暴。在這場風暴下,劉曉慶們紛紛落馬,僅截止8月底就查出違稅案達2654件,查補稅收總收入約151.7億元。雖然在這場突來的查稅風波中,頗具綠林色彩的詞語“殺富濟貧”被頻繁使用,但“仇富心理”并不可取。在查稅風波背后,中國又一輪稅制改革正在潛移默化地醞釀之中,接下來的任務就是修補制度缺陷。
(八)高管頻頻出事
今年的秋天格外多事,從楊斌沈陽被拘、仰融遠遁美國,到健力寶李經緯晚節不保,公司高層們開始“集體出事”,民豐實業、深能源、珠峰摩托、國際實業等上市公司都有相關公告,珠峰摩托更是邪門,高層幾乎被連鍋端。
這些事件,為不斷發展的中國經濟平添了些許寒意。
冬天:瑞雪兆豐年
(九)股市寒冬
冬天是寒冷的,今年的股市無疑也是寒冷的,但寒冷及其背后的整頓重組正為來年的“豐收”打基礎。“今年是小年,難保明年不是大年”,一位證券界人士如此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
國有股減持一波三折,股市步入寒冬:傭金下調、停止國有股減持、市值配售新股,再加上外資并購及QFII,2002年股市的利好絕不遜于往年,但股指總不由自主調頭向下。特別是國有股減持的一波三折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了極大打擊,雖然管理層以極大勇氣否定了過去,但馬年的中國股市最終并未“萬馬奔騰”。券商更是嚷嚷著“全行業虧損”。2002年,中國股市無疑是個小年。
(十)會計業整頓
安達信因安然事件而灰頭土臉,國際會計業隨之遭遇“厄運”;而中國會計業也由于銀廣夏等一系列事件,2002年繼續灰頭土臉(據說已有40余名注冊會計師被抓),2002年是會計業的整頓年。
過去由于政策因素,會計師事務所搞了一系列閃電合并“大而不當”,而中注協2002年的目標就是推行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制改革,國際會計業發生的變化無疑為中國會計業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2002年四大熱門產業 從微利時代中崛起
2002年七大風潮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