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農民得了病,看病的費用都是自己承擔。一旦得了大病,高額醫療費用會成為沉重的負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山東臨沂開始嘗試一種新型的醫療保障制度。
記者在山東臨沂地區了解到,幾年前,那里未脫貧的農戶中,70%以上是病災戶。開始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后,情況有了很大變化。
沂水縣圈里鄉鄉長:農民沒有保險,得了大病沒錢治,耽誤了病情,有的治了病卻由此致貧。
在臨沂,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推進方式是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在那里,農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綠色的醫療本。
在這個鄉,幾乎是100%的農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的保險,每個農民交納20元,市縣鄉各級政府補貼10元。其中按人均15元用于在指定醫療單位就診的醫藥費用開支,其余部分由醫療保險管理辦公室統一掌握,用于用藥或住院醫療超支部分的補償。
他叫劉蘭豐,全家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去年他得了流行性出血熱,由于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才沒有把全家拖垮。
村民劉蘭豐:花了8500元,報了5500元。
劉蘭豐把當時和鄉衛生院簽訂的合作醫療保險合同釘在了家里的墻上。他說,要是沒有這個錢,他家就該幾年爬不起來了。目前在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行了這種新型的醫療合作制度。國務院提出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基本覆蓋農村居民,這意味著農民將和城鎮居民一樣享受醫療保險。
(記者:高強 王凱楠 趙振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