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9日電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于近日公布了內地30個省市自治區“市場化指數”2001年研究報告。中華工商時報報道說,該報告顯示,2000年市場化進程排在前10位的省市自治區按總指數排序分別是: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上海、天津、海南、安徽、遼寧。
報告指出,其中,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在1999-2000年穩定地排列在前5位 ,名次沒有發生變化。前10位在2000年的總指數平均得分7.30,比上年上升了0.27。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上海。
報告說,從總體上看,各省市區在市場化進程中的排序變動相對較小。其中,排名發生變動最大的是北京市。北京市在2000年市場化排序中比1999年時提升了5位。排名發生正負兩位的變動的有四個省市,上海、遼寧的排名提升兩位,湖南、甘肅的排名下降兩位。
報告還顯示,從1999年到2000年,內地絕大部分省市區的市場化指數評分都提高了,這表明市場化在全國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在深化。
2000年市場化排序在第11-20位的10個省市自治區是:河北、重慶、廣西、北京、四川、河南、湖北、吉林、湖南、江西。這10個省市自治區的平均得分是5.78,比1999年上升了0.13,上升幅度明顯小于前10個省市。這說明它們2000年的市場化進展不如東部地區快。
2000年市場化排序在21—30位的10個省市自治區是:黑龍江、云南、甘肅、內蒙古、貴州、山西、陜西、寧夏、青海、新疆。這10個省區中的8個為西部省區。它們的平均指數是4.35,比1999年提高了0.23。提高的幅度低于東部省份,但高于中部省份。1999年排在最后4名的省區2000年仍然排在原來的位置上,名次沒有發生變化。但其中青海和新疆得分提高幅度最大,分別為0.47和0.81。這反映它們的市場化方面正在追趕其它省區。
據國民經濟研究所介紹,“市場化指數”是從5個方面來反映一個地區市場化進展的情況: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市場中介組織和法律制度環境。
從1999年到2000年各省市自治區市場化方面指數平均得分的變化來看,在上述5個方面中,除了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方面平均得分有輕微地下降,其它在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發育、市場中介組織發育和法律制度環境改善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對市場化的貢獻比較突出。
東中西三個地區比較,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東部較高。特別在非國有經濟發展和要素市場發育方面,東西部地區差距較大。2000年同1999年相比,西部地區在非國有經濟發展和產品市場發育方面進步較快,但在要素市場發育方面進步較慢。中部地區雖然市場化程度高于西部,但最近的進展速度就總體而言較慢。(王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