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孫健芳北京報道
職工身份雙重置換
12月3日,國家經貿委等8大部委聯合頒布了2002年859號文,此文件的發布解決了國企改制為混合所有制時,是否應對原國企職工給予經濟補償和能否以凈資產支付經濟補償的問 題。至此,國有企業職工將真正成為國有資產的擁有者變革
“此文件意義重大,它意味著國企改革可以通過兩個置換,實現兩個走向。”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放生說。
周所說的“這份重要文件”即國家經貿委等8大部委聯合頒布的2002年859號文,文件題目為《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周所提到的“兩個置換”就是國有企業產權和國有企業職工身份的雙重置換;“兩個走向”就是國有企業走向市場和國有企業職工走向市場。
此文件醞釀了大概有三四年之久,此前最大的爭議是國企改制為混合所有制時,是否應對原國企職工給予經濟補償,是否能以凈資產作為經濟補償的支付方式,如果以國有凈資產作為支付解除、變更和理順國企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是否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而現在,這些問題已達成了共識。”周放生說。
他認為,859號文件的出臺可以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國有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結構調整問題,即將過去的“全能企業”分離為主業精干的專業化企業;二是輔業改制的問題,將輔助企業股份化;三是職工“身份置換”問題,即有償地解除和變更勞動關系;四是職工就業崗位問題,減輕社會就業壓力。
其實,國企改制從80年代就開始被不斷提出和進行,期間政府出臺了不少文件,剛開始叫股份制改制,1994年《公司法》頒布以后,開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制改制。截至目前,地市級以下的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改制已經推進得比較到位了,但省屬以上的、相當一部分地市以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的改制工作基本上沒有重大突破,其原因在于整體改制難度大,必須分拆改制。
周對國企改革和鉆探工程做了形象的類比。他說,前20年我們國企改革好比在土壤層鉆探,雖碰到一些困難但依舊向著縱深發展;而現在的國企改革就像進入了巖石層,你能感覺鉆機的鉆頭在冒火花,但往下極其艱難,還不時出現打滑。
而國企改革目前面對的最堅硬的兩塊巖石就是國有企業的產權問題和國有企業職工勞動關系的調整、變更、理順問題。
國有企業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周認為雖然國企改革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仍會有序地進行,現在國企改革已進入攻堅戰階段,但這將不會是速勝戰,而是持久戰,將會以漸進的方式進行。
在此之前,解決國有企業冗員的主要手段是“下崗分流、經濟補償”。此次859號文件中有關有償解除勞動關系,既區別于無償量化的概念,又區別于之前的“下崗分流、買斷工齡”的概念,周放生表示,此次有償解除勞動關系是“身份置換”的概念。
“單純企業改制并不等于職工身份置換。”他告訴記者,浙江國企改革問題就充分說明職工身份“置換”的緊迫性。由于浙江國有企業改革比較早,1997年部分國有企業產權已經被徹底置換成民營企業了,改制后由于部分企業運營比較差,仍舊不得不面臨破產,在企業破產時一些職工就提出,雖然企業已改制,但職工身份仍為國有企業職工,提出讓政府重新給安排工作的要求。這說明企業改制與職工身份置換應同步進行。企業改制解決企業進入市場,身份置換解決職工進入市場。
“既然我們現在企業改制了,職工的身份就要從國有企業職工的身份轉化成合同制職工身份,使其直接進入市場。”周反復強調,“國有企業職工身份的置換,就是要解決企業對職工承擔的無限責任,要解決職工進入市場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償解除勞動關系,必須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償,這是改革必須付出的成本。支付標準與工齡掛鉤,與職位無關,身份置換要體現公平。”
至于員工身份“置換”所依據的資產來源,將會是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后的資產。過去有的地方通過將企業部分凈資產界定為集體資產用于置換員工身份的做法是路徑迷途,在法律上缺少合法的依據,改革的方向確定后,路徑的合法性就成為關鍵。
這次出臺的文件規定可以用“三產”安置職工,“三產”分別是非主業資產、閑置資產和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這就是859號文件的核心,即把國有企業的非主業剝離出去,然后將輔業改制,改制后這些輔業就和主業或者沒有產權關系,或者僅有少量法人股權關系,兩者之間關系是市場關系,這也意味著非關鍵領域、輔助性、配套性的國有企業將從競爭性領域中逐漸退出。
操作
關于國有企業的主業和輔業怎么劃分,文件中并沒有明文規定主業和輔業的劃分比例。周認為不同的企業主輔業劃分標準不一樣,就拿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它們上市的部分基本上都屬于主業,而留在“存續企業”的大部分屬于輔業。
中石油的改革和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主輔分離的案例”。從1999年開始,中石油集團將集團內部石油、煉化及銷售、油氣管道運輸等主營業務,連同48萬名職工整體分離出來,同年11月創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4月在國際資本市場成功籌資并上市。
周放生認為,中石油在改變過去“大而全”的全能企業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就是將企業主輔業成功地分離。他認為,企業分離后如果用工制度是固化的,企業仍沒有活力,它必須是能脹能縮的,否則就不能生存。
至于輔業怎么轉制,具體運作辦法是:職工首先要和原來的國有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然后跟新的企業——輔業改制后的企業重新訂立勞動合同,在企業以凈資產安置員工后,原先的員工同時具備了員工和股東的雙重身份,這樣將原先的“下崗分流”轉為“改制分流”,既達到職工再就業的目的,又實現身份轉換;而主業精干后,也更容易吸引外資和民營資本投資介入。
在具體安置職工的方式上,經歷了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人們對用現金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比較容易接受,而對用凈資產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則有疑義。
“859號文件確定國有企業以凈資產償付員工,用凈資產做經濟補償只是償付的手段不同,既可以減輕現金支付的壓力,又可以實現企業改制,轉變企業經營機制,更重要的是企業員工仍然有就業崗位,利于社會穩定。這是國企改革的現實選擇。”周認為這正是與時俱進的體現。
“用凈資產安置員工”的前提是員工自愿,企業不能強迫職工入股,可以選擇不同的償付方式,除了凈資產安置員工外,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把股權轉成債權;二是可以轉換成優先股;三是用現金支付;四是由經營者來收購這些員工的股權。如果員工選擇以凈資產來償付,還可以享受各種稅收優惠。
當然,用凈資產安置過程中涉及的價值評估問題,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評估完的價值應屬于合理價值。
|